「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

大学分数线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下6个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人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

今天我们来聊聊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下6个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
  • 人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考研科目?
  • 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呢...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什么硕士学位
  •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怎样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

    本专业在1990年以前分为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两个学位点,它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研究同当今实际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当今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为线索,以“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内容,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揭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线索,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理论写作和外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1.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

    3.具有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了解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的发展状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方向:

    主要是进行党政机关、外事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理论宣传、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人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考研科目?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内容: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的考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303-数学三; 843-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 以上为中国人民大学该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这些信息可以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信息-招生简章-招生目录里面找到。

    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不大,都属于考研门类的法学。所学科目大多完全一致。报考难易度上来讲,科社与共运,报名人数比较少,因此比较好考。中共党史,报名人数很多,相对较难考。科社与共运,是政治学属于的二级学科,就业按政治类就业。中共党史应该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吧。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什么硕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世界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资本主义、政体比较研究、苏联政治与社会变迁等。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旨在培养能够在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独立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理论宣传、对外交流、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前景:由于该专业属于政治学科,都是以抽象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为研究对象,相对来说是一个不太好就业的专业。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去社会科学院,或者到大学来讲课,或者到相关的杂志书刊出版社当编辑,或者就考公务员走仕途。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人运动的不断兴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暴露;三大自然定律的发现。

    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德也相继进入工业革命阶段。随着机器大工业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19世纪30、40年代发生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同时代人相比,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有强烈的实践愿望,正是在他们进行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扩展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的理论刊物。1983年10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成立时办的《科学社会主义通讯》是它的前身。

    后更名为《科学社会主义》,公开发行,曾由中国工运学院承办。1991年经新闻出版总署重新登记,改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承办,2001年转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承办。

    其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宣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际问题。

    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评价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各种思潮,为坚持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服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文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现实性、创新型,注重理论性与政治性、学术性与知识性、严肃性与可读性相统一。

    怎样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进行了准备。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成立的以德国工人为主体,吸收英、法、比利时等国工人参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1848年欧洲许多国家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阶级斗争特别尖锐的法国,无产阶级充当推翻金融贵族专政的七月王朝的主力军,武装反抗资产阶级,谋求自身的解放。1848年巴黎工人6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抗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盟员积极参加了欧洲1848年革命。在普鲁士反动政府策划的1852年10~11月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之后,根据马克思的提议,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52年11月解散。

    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联合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于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和它的实际领袖。各国无产阶级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联合,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从西欧扩展到东欧、美洲的十几个国家。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它的精神产儿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创立新型民主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英勇尝试。1865年第一国际总部迁往美国纽约。第一国际共召开过5次代表大会和两次代表会议。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国际工人运动面临着各国反动势力的迫害和内部巴枯宁分子的破坏,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第一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马克思的建议,于1876年7月在美国费城代表会议期间宣告解散。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工人运动发生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和平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国无产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是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积聚和训练本阶级的力量,准备迎接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和帮助下,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起来。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于1875年与拉萨尔派合并,改名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890年又改名德国社会民主党。它经历了反抗俾斯麦政府的社会党人法的艰巨斗争,是当时最有影响、走在前列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世纪70年代,在丹麦、葡萄牙、美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19世纪80年代,在匈牙利、意大利、俄国、英国、挪威、奥地利、瑞典和瑞士等欧美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或团体。

    1889年7月14日,在恩格斯倡导下,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创立无产阶级新的国际组织第二国际。它是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一开始就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比第一国际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为一致的思想前提。但它相当庞杂和松散,没有明确的纲领,它以每隔几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为其主要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从成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瓦解,共召开9次代表大会。第二国际,特别是它的前期(1889~1900)在组织、积聚革命力量,团结教育工人阶级;积累议会斗争经验,开展反对资本主义和军国主义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清除无政府主义影响;加强国际主义团结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896年起,E.伯恩施坦在一系列文章和著作中从理论上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修正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国际现象,各国的机会主义者麇集在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旗帜之下。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中的革命左派,首先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A.倍倍尔、W.李卜克内西、R.卢森堡、F.梅林、K.李卜克内西、C.蔡特金等人,在不同程度上对修正主义进行了斗争。其他一些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人,如法国的J.盖德、俄国的Г.В.普列汉诺夫、保加利亚的Д.布拉戈耶夫等人,也对伯恩施坦及其实践中的同伙法国的米勒兰分子进行了批判。

    以В.И.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从思想上粉碎了小资产阶级的民粹主义以及伯恩施坦主义的变种——经济主义,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2次代表大会上制定了党章和党纲,为建设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奠定了基础。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了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人民革命运动——1905~1907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0年前后,修正主义势力由于以K.J.考茨基为首的中派向其靠拢而更为增强,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中居于主导地位。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国际各党大多数领导人蜕化为社会沙文主义者,站在本国政府一边积极支持这场帝国主义战争。除Κ.李卜克内西在1914年12月德国国会通过新的军事预算时大无畏地单独投反对票以外,各国的机会主义领袖们都投票赞成本国政府的军事预算和战争拨款。一些人还担任了资产阶级政府的部长。第二国际陷于瓦解。

    列宁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孟什维克的斗争中,在指导俄国革命实践和进行理论总结的过程中,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将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民族解放运动、战略和策略、党的建设以及在小农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作出了光辉的理论贡献。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胜利地夺取政权。革命从首都向外地、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到1918年3月,全俄广大城乡基本上建立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始了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全面的经济政治危机,激起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欧洲和亚洲出现国际性的革命浪潮。在欧洲,主要有芬兰1918年人民起义,1918~1919年德国革命,1919年3月匈牙利革命,先后建立为时短暂的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以及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在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革命群众斗争,1919~1920年意大利爆发工人占领工厂、农民夺取土地的运动,1918年8月日本掀起“米骚动”,直到1923年还发生保加利亚反对赞可夫政权起义,德国萨克森、图林根工人政府建立和汉堡工人起义以及波兰克拉科夫工人起义等。所有这些革命斗争都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血腥镇压之下先后遭到失败。在亚洲,许多国家兴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把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阶段推进到了新民主主义阶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1927年展开轰轰烈烈的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革命运动。朝鲜在1919年爆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一运动”。在土耳其、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相继以不同的规模和方式掀起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为主要内容的革命运动。

    1924年列宁逝世后,围绕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路线,苏联共产党内多次发生重大争论。这几次争论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施加政治压力,以至采取极端的组织措施,在党内斗争中开创了不好的先例。在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的错误观点指导下,于3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镇压运动,杀害和囚禁了大量无辜的领导人、干部和人民群众。

    这一时期,苏联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高速度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苏联人民还是以极大的革命热情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苏联的强大及其影响,不仅保证了它在以后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的胜利,而且极大地鼓励和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三国际在十月革命胜利和欧亚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国际共产主义队伍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国际联合。191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改名俄国共产党(布),7个欧美国家成立共产党,另外一些国家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1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有欧洲、亚洲、美洲21个国家35个政党和左派组织的52名代表参加。中国、朝鲜和其他东方国家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

    这次大会正式成立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总部设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的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它强调集中的领导和严格的纪律,共产国际有权决定各国支部的纲领、策略和组织问题。各支部要定期向共产国际报告工作,执行它的决议。

    共产国际前期,列宁在世期间,举行过4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团结和巩固了各国革命左派的力量,在它的帮助和指导下,到1922年已有40多个国家建立共产党。

    它在继续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同时,开展了反对左倾机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它提出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以及“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号召,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共产国际中后期活动的主要偏向表现为片面强调高度集中的统一领导,不顾各国的具体情况,任意干涉各国党的事务,在各国党内进行过火的斗争,动辄采取极端措施,以及要求各党在自己的行动中服从苏联外交政策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集中统一的国际组织形式,不适合各国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广泛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3年6月,共产国际正式解散。历史证明,这一决定有利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所面临的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的胜利各国共产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谱写了光辉篇章。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发挥了反法西斯战争主力军的作用,为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伟大贡献。中国和南斯拉夫等国的共产党独立自主地领导本国人民抗击侵略者,胜利地进行了民族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推动本国反法西斯力量建立统一战线,组织大规模的抵抗运动和武装斗争。东欧和其他各国的共产党人分别进行了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抵抗运动、发动武装起义以及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斗争。

    在世界范围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历史条件下,原美国共产党总书记E.R.白劳德在1943年1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之后,宣扬德黑兰协议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长期的信任和合作提供了保证,主张美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长期实行阶级合作,放弃社会主义目标,并在1944年5月解散美国共产党,另组共产主义政治协会。白劳德修正主义给拉丁美洲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1945年,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共产党人批判了白劳德主义。在此基础上,W.Z.福斯特于同年7月重建美国共产党。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奋斗和战后初期的较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东欧的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德国东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亚洲的朝鲜北半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北半部(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等国取得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连同苏联、蒙古在内,约占世界人口1/4的近8亿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49年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继十月革命之后又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20、30年代克服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创了坚持革命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结果。

    1947年9月,苏联、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法国、意大利等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举行会议,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它存在8年多时间,于1956年4月解散。

    在它活动期间,苏、南两党冲突占据了显著地位。1948年6月、1949年11月,情报局两次作出决议,谴责南斯拉夫共产党和以J.B.铁托为首的南共领导。这两个决议引起连锁反应,一些国家党内相继开展反对所谓“铁托分子”的斗争。历史证明,这些决议和斗争都是错误的。

    20世纪上半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蓬勃发展和日益壮大的历史时期。到1949年,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共产党,有党员2000多万人。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共产党成为本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强大力量。尤其重要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在一系列国家取得了胜利。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共产党陆续采取措施开始纠正斯大林的某些错误。1956年2月25日,苏联共产党第20次代表大会闭幕前夕,Н.С赫鲁晓夫就批判斯大林问题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同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将这个秘密报告公诸于众,在全世界引起极大的震动。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借机掀起了一股反苏反共浪潮。各国共产党对此发表了大量文件和评论,总的认为,纠正斯大林的错误,消除对他的个人崇拜,是有利于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克服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的积极步骤。但是,在对斯大林功过的评价、错误的根源和批评斯大林的方式等方面却存在着严重分歧。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上出现了裂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纠正斯大林错误的影响,克服个人崇拜,是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50年代对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批判有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历史的和认识的局限,未能健康地深入发展。这一时期未能从理论上和党政领导体制上进一步探索和消除产生个人崇拜的环境及其根源,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个人崇拜问题;同样,对斯大林所犯错误的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针、路线的回顾,亦未能超越历史形成的既定模式。随着在实践中认识的逐步深化,各国共产党人在70、80年代先后把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提上了日程。

    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和法国的共产党领导人曾指出意、法有可能通过与苏联不同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1956年P.陶里亚蒂提出“结构改革论”,认为用民主与和平方式对政治经济结构进行逐步改革,就能使意大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70年代,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共产党相继提出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应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自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多元化与和平的民主方式,采取不同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走向社会主义。它们的主张曾被称为“欧洲共产主义”。西欧其他一些共产主义政党,还有一些非欧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也表示赞成或者基本支持这些观点。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50年代初,在J.B.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在南斯拉夫实行工人自治,并在此基础上于60年代中期扩展为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见彩图J.B.铁托在南斯拉夫第2次自治者代表大会上讲话(1971年5月))。苏联共产党从50年代开始对政治和经济体制作过某些改革的探索,60年代曾经推行过新的经济体制。匈牙利在60年代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包括计划制度、经济调节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70~80年代,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相继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不同方式开始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于1985年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1986年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要求创造和革新,反对僵化思想和教条主义,决定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并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1987年苏共中央先后提出社会生活全面民主化的纲领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纲领。1988年改革进入实施业已制定的方针和纲领阶段,扩及到各个领域。在意识形态方面,强调打破旧观念,提倡“新思维”。

    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从各方面彻底纠正过去“左”的错误。这条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循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开始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1980年起,在全国农村逐步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经济改革。1984年起,在城市开展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采取多种承包经营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也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89年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以克服经济建设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过了既有无数成功和胜利、又有严重失误和挫折的发展道路。截至1985年,全世界已有110个共产主义政党,8000多万党员。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仍会遇到曲折和反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必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历史提出的新课题,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人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考研科目?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什么硕士学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怎样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