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人格最高的学位,以下6个关于人格最高的学位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读《人格是最高学位》有感80字
读后感:
学位是表明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和具有的知识水平的标志。而教育和知识的功效就是对人的人格塑造和加工。所以人格的塑造才是教育的最大目的,因此人格的高低的体现也就是人所受到并接受过教育的水平体现,这也就是”人格才是最高学位“的含义。当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相互冲撞,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我们必须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然后才能驱善逼恶,即必须先具备这样的知识,然后方可塑造人格。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白岩松写的一本关于人格培养的书。
书中内容:
首先写了大提琴家对年轻人解答“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
然后写季羡林老人尽职尽责为学生看包,冰心老人关切问候老年病人健康状况,
最后写学生给季老在家门口留言。
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身上的人格魅力的欣赏与崇敬,诠释了主题: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最高的学位阅读理解
人格最高的学位阅读理解如下: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①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②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③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④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
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两人分别。
⑤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⑥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⑥于是,我也更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的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⑦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你怎样理解“优秀而大写的人”的含义?
3.请“______”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4.你读了这篇短文受到了哪些启发?
“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什么?
人格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可从德与才的关系中得到启发:德是指(品德,也即人格),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才是指才能,现在(片面的理解就是指一个人的学位),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德与才,孰轻孰重,须得仔细分析。
第一种情况:有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第二种情况:有德无才。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大收益,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大坏处。其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第三种情况:无德无才。这时虽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手段不高明。在这种情况下,其做坏事被社会发现的可能性就较高,从而也就降低了其做坏事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无德者想做坏事,但做成的概率较小,从而也就间接降低了其对社会的破坏度。
第四种情况:无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针对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社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所以,宁可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可用无德有才之人。
下面举一例子来说明:
例如,有一少女,在一个2米高的围墙内正被几个坏人围住。假设:德表示救少女的表现;才表示具有跳过2米高围墙及高超武功的本领。这时,路过一个人:(1)有德有才,他会成功救下少女免遭坏人欺负;(2)有德无才,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这时他会想办法找别人来救;(3)无德无才,他也想眺进围墙干坏事,但由于能力有限,跳不进圈子,只能干着急,不过,这时他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从而为别人救少女提供间接条件;(4)无德有才,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力跳进圈子和几个坏人一同干坏事。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
从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唯才是举是不正确的,品德应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才能。目前,我们选拔干部,最好是德才兼备,在二者不可兼锝的情况下,更应看重品德。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中关于德与才绝对有无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或者德才俱佳,或者德少才也少。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人仍应以品德为重。也就是说我们应当真正重用那些一心想着为群众办事的人,而不是那些“身怀利器”,随时准备“杀人”的人。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作者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作者:于悦多年前读高中的时候,被白岩松老师的《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深深吸引,当时知其表而不解其意,大概的理解就是品行一定要端正,不然学业上再优秀,也难以被接受。”
原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能考上北大这样名校的应该都是很优秀的人才,但这个同学的所作所为并不能撑得起他的才华,反倒相比之下,穿着朴素的季羡林大师,作为北大副校长,竟然为了一个小小的承诺就给新生看了一个多小时的行李,让人值得敬佩。
作为国学泰斗,季羡林老师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但他没有以此为借口,而是以普通老人的和蔼可亲方式帮助学生,可见,季羡林老师拥有的智慧都是集个人魅力,高尚的品质和成就于一身的。
凡事从小事做起,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可是有多少人会真正落到实处。按理来说,季老师完全可以不拘小节,做更有意义的学术讨论。但他还是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尽自己的责任做好一件小事。
以前阅历少,自己理解不通透,只会片面去埋怨那个新生,而由衷倾佩季羡林老师。现在看来,那个新生是有不对,但也不排除排队耽误或迷路等缘由,也有情有可原之处。而季羡林老师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甘愿为他人提供帮助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后来也才明白白岩松老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震撼,一直被困惑的问题突然迎刃而解,确实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情。
学位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取得学习优秀的合格证,但无法衡量这个持有合格证的学生是否具有优秀的品质。学业优秀与个人品质是没有冲突的,关键是这个人外在的优秀是否有一定的品质衬托。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如何理解大写的人的含义
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这里的大写并非与小写相对。这里实际只取“大”的含义。大者,巨大、顶天立地之意。表示一个人在人格方面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人格,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质,健康的人格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善良、诚信等。具备什么样的人格,也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第一部分(第1段),开场白。以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卡萨尔斯告诫前来讨教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第二部分(第2~7段),用三个事例来印证卡萨尔斯的名言,自然点题,提示主旨。故事本身“清新而感人”,作者的叙述简洁而平实,议论更是点睛之笔,使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在青年人心中的延续。
第三部分(第8~10段),联系个人实际,抒发感慨,总结全文。第8段用一只气球作比喻,虽是作者反思自己,却也令浮躁的青年人同思。第9、10段,在思考和感慨的基础上,作者真正明白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真谛,表达了自己朝这个目标奋进的执着。
人格最高的学位白岩松选了哪两个老人
季羡林和冰心。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记者、作家,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其中在人格最高的学位中选取了季羡林与冰心老人进行了采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参加“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时所作的演讲。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人格最高的学位(人格最高的学位使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人格最高的学位读《人格是最高学位》有感80字人格最高的学位阅读理解“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什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作者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如何理解大写的人的含义人格最高的学位白岩松选了哪两个老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