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admin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首都医科大学,以下6个关于首都医科大学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首都医科大学怎么样首都医科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首都医科大学是985院校吗?放弃985去了...

今天我们来聊聊首都医科大学,以下6个关于首都医科大学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首都医科大学怎么样
  • 首都医科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 首都医科大学是985院校吗?
  • 放弃985去了首都医科大学值得吗?首都医科大学有多强?
  • 首都医科大学代码是多少?
  • 医科大学有哪些
  • 首都医科大学怎么样

    还不错,从办学成果来分析,该校多次获得相关荣誉,从师资方面来说,该校师资力量丰富强大。

    1、办学成果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共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7项、优秀奖1项,市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34项、优秀奖1项。

    2、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6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2422人,其中研究生4648人,本科生5309人,高专高职生1765人,留学生700人;成教生3121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42791人(校本部1470人,附属医院41321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正高职称2596人。

    副高职称4164人;教授944人,副教授1303人;博士生导师689人,硕士生导师1124人;有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4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办学历史:

    学校建于1960年,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86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和1所附属卫生学校,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开办24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首都医科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

    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首医大,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历史

    北京第二医学院

    1956年8月30日,北京第二医学院创建。

    1977年起,恢复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

    1985年8月22日,更名为首都医学院。

    1986年8月27日,确定首医为市属重点院校。

    1994年2月5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

    1978年11月,北京中医学院分院成立,分南(东西十条27号)、北(蒋宅口)两院。

    1985年1月,北京市对各分校进行调整后,归入北京联合大学,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

    1986年6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北京职工医学院中医部并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实行由市卫生局.高教局双管并以市卫生局为主管的管理体制。

    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85年,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

    北京职工医学院

    1981年3月,北京市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正式成立。

    1983年1月,更名为北京市卫生职工学院。

    1987年1月,更名为北京职工医学院。

    合并发展

    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首都医科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7年3月,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6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2422人,其中研究生4648人,本科生5309人,高专高职生1765人,留学生700人;成教生3121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42791人(校本部1470人,附属医院41321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正高职称2596人,副高职称4164人;教授944人,副教授1303人;博士生导师689人,硕士生导师1124人;有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4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校本部设有10个学院、1个学部、1个研究中心、1所附属卫生学校;32个临床诊疗中心;开办24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还设有38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7个国家级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假肢矫形工程、儿科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

    北京市一流专业:护理学、临床医学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假肢矫形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眼科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急诊学、临床中药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络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神志病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剂学、药物分析学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全科医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1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学校“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首批北京高精尖中心。

    截至2019年6月,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94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545项);获得各类各级奖励8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北京市科技奖37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2项、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6项、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奖1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北京市优秀调查成果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649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数百人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获批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留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同时,学校通过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出国出境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访问。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首都医科大学是985院校吗?

    根据全国985大学名单可知:首都医科大学不是985大学。学校建于1960年,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86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学校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大,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院系专业

    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包括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燕京医学院,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学校现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第九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第十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第十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医学院)、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学院)、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潞河临床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以及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还设有39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39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眼科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急诊学、临床中药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络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神志病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剂学、药物分析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全科医学。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首都经济学科群。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6个;7个国家级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一流专业;7门国家级和18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素质教育基地;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原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等。2014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截至2021年2月,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与专业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外科学、眼科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耳鼻咽喉科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神经病学、细胞生物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实验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口腔医学实践技能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生物学与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假肢矫形工程、儿科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

    北京市一流专业:护理学、临床医学。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假肢矫形工程。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医学机能学实验、生物化学、外科学、医学影像学、检体诊断学、神经病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统计学、耳鼻咽喉科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内科学、眼科学、人体解剖学、医学免疫学、小儿内科学、生理学、小儿外科学、人体寄生虫学。

    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1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学校“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首批北京高精尖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6月,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94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545项);获得各类各级奖励8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北京市科技奖37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2项、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6项、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奖1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北京市优秀调查成果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649项。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数百人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学校获批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项目院校。留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除交流访问外,学校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参加有关学习项目和学术会议。

    教学方针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牢记社会责任,把为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做贡献为己任,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人民满意的医生,做出能服务人民对健康美好需求的科研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首医人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放弃985去了首都医科大学值得吗?首都医科大学有多强?

    在每年的志愿报考中,很多学生都会依照自己的梦想和喜好来进行报考专业,喜欢医学的小伙伴们通常都会报考医科大学。但是医科大学并没有985大学,所以有些同学就放弃了985大学,去报考了首都医科大学,那么这个选择究竟值不值得呢?首都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医科大学又有多强呢?下面这样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在小编看来,如果想当医生,那么去首都医科大学是非常值得的。能够考上首都医科大学,那么一定也能考上985,但是相同分数的985中并没有像首都医科大学那样强的医学,所以学习医科专业去首都医科大学是非常值得的。而且首都医科大学在目前医科大学的排名之中,全国位列第二。在所有的学科之中,竟然有两个A类学科,就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全部入选A类,可谓实力雄厚。除了这两个a类学科之外还有B类学科,比如生物学,药学等等这些学科也非常优秀。

    除了学科建设比较优秀之外,首都师范大学师资也非常雄厚,拥有6名院士,教职工加上医护人员,竟然有4万多人,实力十分雄厚。在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数的毕业生都可以留在北京工作,众所周知,北京的三甲医院非常多,所以首都医科大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市三甲医院工作的机会也非常多。除了在北京是有工作的学生比较多之外,在该校毕业以后去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也比较高,这样工作比较稳定,前景比较明朗,同时医学行业还是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一个行业,所以能够报考首都医科大学是非常值得的。

    医生作为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业,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在工作待遇上以及福利制度上比较优越,薪资也比较可观,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所以报考首都医科大学而放弃了985大学,基于自己的理想以及未来的就业是非常值得的。

    首都医科大学代码是多少?

    首都医科大学代码是10025。学校建于1960年,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86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大,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6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2422人,其中研究生4648人,本科生5309人,高专高职生1765人,留学生700人;成教生3121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42791人(校本部1470人,附属医院41321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正高职称2596人,副高职称4164人;教授944人,副教授1303人;博士生导师689人,硕士生导师1124人;有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4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校本部设有10个学院、1个学部、1个研究中心、1所附属卫生学校;32个临床诊疗中心;开办24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还设有38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6个;7个国家级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一流专业;7门国家级和18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素质教育基地;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原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等。2014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截至2021年2月,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与专业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外科学、眼科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耳鼻咽喉科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神经病学、细胞生物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实验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口腔医学实践技能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生物学与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假肢矫形工程、儿科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

    北京市一流专业:护理学、临床医学。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假肢矫形工程。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医学机能学实验、生物化学、外科学、医学影像学、检体诊断学、神经病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统计学、耳鼻咽喉科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内科学、眼科学、人体解剖学、医学免疫学、小儿内科学、生理学、小儿外科学、人体寄生虫学。

    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眼科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急诊学、临床中药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络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神志病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剂学、药物分析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全科医学。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首都经济学科群。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1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学校“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首批北京高精尖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6月,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94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545项);获得各类各级奖励8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北京市科技奖37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2项、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6项、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奖1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北京市优秀调查成果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649项。

    学术资源

    据2019年7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总量84.91万余册(件),纸质期刊杂志2280种;学校附属教学医院图书馆馆藏书籍52.2879万余册。学校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5万余种、电子图书235万余种,形成了以医学文献为主体,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可访问86种数据库资源,建设了网上选书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学术资源门户网站Metalib/sfx、研究生学位论文库、中医古籍库与解剖资源库等特色平台和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数百人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获批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留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同时,学校通过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出国出境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访问。

    医科大学有哪些

    医科大学有:

    医学霸主:北京协和医学院。

    南北双雄: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南药北药: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沈阳药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并入)。

    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并入)。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西医科大学并入)。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并入)。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广州)。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上海)。

    第三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

    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西安)。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力量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职两院院士2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万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9人,其中领军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京协和医学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怎么样首都医科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首都医科大学是985院校吗?放弃985去了首都医科大学值得吗?首都医首都医科大学代码是多少?医科大学有哪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