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唯物辩证法包括,以下6个关于唯物辩证法包括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
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辩证体,而任何一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矛盾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辩证范畴。除了上述五个基本辩证范畴,比较重要的辩证范畴还有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等等。
整体和部分
整体和部分,或说全局和局部,是一对由来已久、使用广泛的辩证法范畴。由于整体在量上是一,部分在量上是多,因而某些哲学家也把整体和部分看成一和多。
唯物辩证法指出整体和部分是一对辩证统一:
·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的:整体分成不同部分,部分组成整体,整体包括部分,部分又从属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是统一的:其一,整体和部分的互相包含,不仅整体包含部分、部分蕴涵整体,部分也常常是具体而微的整体。其二,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转化,各种分解、分化、分裂、解体中都有部分转化为整体的过程,而各种融合、兼并、整合、整体化中又都有整体转化为部分的过程。其三,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结合,不一定等于部分之和——例如,在不同条件下,整体的功能也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整体还可能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个性和共性
个性和共性,或说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往往被认为是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的深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个性和共性是一对辩证统一:
·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的:个性即指个别的东西的属性(不仅有它所独具的属性,也有它与同类个体所共有的属性)。共性是一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是由部分个性组成的。
·个性和共性是统一的:其一,个性和共性互相包含,个性包含共性(当然还包含其特性),共性也包含个性(更确切地说,是包含了部分个性),不能设想有任何两个事物是绝对不同的或者是绝对相同的。其二,个性和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个性相对于更低层次的个体来说可以成为共性,共性相对于更高层次的共性来说也可以成为个性;又如,在同一关系中个性的交集可以成为共性。
个性和共性的辩证范畴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有很大意义。人们通过对个别东西的认识,从而归纳概括出共性(普遍性)的认识,而只有共性认识才能大规模的指导实践。
相对和绝对
相对和绝对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辩证范畴,也可以看作是个性和共性这对范畴的延伸。相对就是有对、有条件、有限,绝对就是无对、无条件、无限。但相对与绝对的区别本身又是相对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是一对辩证统一:
·相对和绝对是对立的:相对和绝对概念不同,在特定的条件下互相排斥。
·相对和绝对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分割,相对依存于绝对,绝对依存相对;两者是互相包容的,相对性蕴涵绝对性,绝对性蕴涵相对性,相对的东西包含绝对的东西,绝对的东西包含相对的东西;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绝对,绝对失去了条件也会转化为相对。
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过程和规律都具有相对与绝对两个方面,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与之相对立的理论即包括绝对主义,也包括相对主义——前者把绝对的东西绝对化,例如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或者将神绝对化(一般表现为绝对的万能、公正、仁爱)的一些宗教;后者把相对的东西绝对化,著名的有“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的悖论(这句话本身就是绝对的,因此自己否定自己)
高中政治哲学中 唯物辩证法都包括什么内容?
唯物辩证法包括:
一、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质量互变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量是指衡量事物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
三、辩证否定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扩展资料:
如何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
二、坚持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存在矛盾、处处存在矛盾,时时处处存在矛盾,我们不能幻想于生活在一个没有矛盾的真空世界,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
三、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与之内涵相类似的提法还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等。与之相对立的包括抽象地空谈矛盾,或一刀切、模式化、机械化地处理问题,等等;这些在政治领域往往被称为“教条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1、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3、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扩展资料: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
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永远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与社会实践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
唯物辩证法包含哪些内容
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质变与量变。其中矛盾的观点是根本。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使辩证唯物论的内容,而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2、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3、原因和结果: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可能性和现实: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定义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指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唯物辩证法包括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五大范畴是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其最本质的特征是联系而不是孤立、发展而不是静止,进而达到全面而不是片面的结果。
对本质的认识不能一蹴而就,更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比如建国后党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从单一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行为主体认识倾向必须尊重客观性。某种倾向,对行为主体可能是有利的,期望的,也可能是不利的、非期望的。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利害为标准,夸大虚构喜欢的倾向,忽视回避对用户不利的倾向。情势误判会加大风险,行为主体应对倾向必须强调策略性。
根据情势做出决策,这是从客观到主观,贯彻决策会有效果,这是从主观到客观。在这个循环中,无论是分析客观情势,还是分析决策效果,都需要运用倾向掩盖思维,才能保证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和纠错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辩证法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唯物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内容框架)》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唯物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高中政治哲学中唯物辩证法都包括什么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唯物辩证法包含哪些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