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大学好专业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以下6个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高一历史必修一课...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以下6个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如下: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 #高一# 导语】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实验证明: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记忆效果很好。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宋朝:   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   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2.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手工业的外传   (1)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4.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   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   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   c、独特技术——唐三彩   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5.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五   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 6.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六   商朝与青铜文化   商朝是我国历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成为信史。   内外服制的内容:“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二重证据法:纸上之材料(文献)和地下之新材料(考古遗迹)互相印证。   司母戊鼎:青铜器的代表   甲骨文:   1)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2)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3)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   4)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我为你整理的《 高一历史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二、革命过程 1、二月革命 ①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任务是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 (1)内容 ①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2)影响 ①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3、七月事件 七月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 (1)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 ①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颁布《和平法令》 ③颁布《土地法令》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使经济 文化 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 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0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1   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 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2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1.宗法色彩更加浓厚   成王时周公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很多,对这些被封的诸侯,周王称其中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相对来说,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2.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对照《西周分封示意图》,不难看出同姓的诸侯在燕、鲁等地大有其人,打破了商朝同姓多内服的成例,使周王亲族的势力远达边鄙,扩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辖范围。   3.义务更加明确   例如,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有时,诸侯大国可在周王授意下调动附近的中小诸侯国的军队,共同从事征伐战争。由于大国成为一方之长,所以又称之为方伯,有的方伯还被召入朝廷任职,辅佐周王。   4.逐级分封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要以大宗的名分继续对自己的宗亲进行分封,这就使周王的势力随着血缘关系的逐级延展,渗透到诸侯国的每一个地区;商代未见如此严密的制度,商王对外服地域的控制力是很有限的。   5.等级爵位产生   被分封的诸侯,在爵位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号,虽然从金文内容上看,尚未有等级差别具体如何不同的'记载,但已经分类定等级是可以确定的。   6.监国制度出现   周王为了防范诸侯叛乱,派人作为监官去监视他们。例如周灭商后,周武王令商纣王之子武庚仍居殷故地,管理殷民,同时又分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其周围进行监视,称为“三监"。出土的铜器铭文证实,西周还派有一些监官到其他诸侯国去。这是周王对地方诸侯加强控制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古代确立监察制度的先声。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开始了近500年共和国时期。   2.罗马从建国初期开始平民一直为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与氏族贵族进行长期斗争。结果,平民相继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贵族特权逐步被废止,贵族寡头政治走向衰落。   3.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   4.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5.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6.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造纸术   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④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火药   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   ②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指南针   ①战国时发明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②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③元代郭守敬制成的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简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他编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   ①春秋战国——出现筹算计算法   ②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④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割圆术,圆周率为3.1416;南朝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3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总结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背景:   (1)经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3)政治—诸国争霸,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变法加强集权;(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目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废特权,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全方位地废除了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   评价:   积极—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消极—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二、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张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用来作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秦朝,但法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汉初用道—秦朝亡于暴政,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统治。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认识: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1949年后儒家受极左思潮影响,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代价值—和谐论;统一观;重视德化;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一# 导语】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 为你加油!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2.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XX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XX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   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XX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4.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XX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5.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 无 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1、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明太祖朱元璋废氶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内阁的机构性质: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是正式行政机构,是侍从咨询机构)影响:使君主XX进一步加强;内阁受司礼监太监牵制,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2、清君主XX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雍正时期   直接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职责:只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XX制度达到了顶峰。   3、清朝的边疆政策   设机构——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事务   改土归流: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   明代开始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清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 2.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XX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XX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4.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5.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