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高中数学必修三A版)

好专业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数学必修三,以下6个关于高中数学必修三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高中数学必修三高频考点总结大全数学必修三的所有知识点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必修三数...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数学必修三,以下6个关于高中数学必修三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高中数学必修三高频考点总结大全
  • 数学必修三的所有知识点
  •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三公式大全
  • 高中数学必修三高频考点总结大全

      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中数学必修三时整体效率都不太高,这是因为之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总结。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三高频考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拓展阅读: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1、适量练习   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做数学题后再考试,审题迟疑缓慢,入手不顺,运算不畅且易出错。所以每天必须坚持做适量的练习,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防止思想退化和惰化,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做题时,特别是做综合卷时要限时完成,否则容易形成拖拉作风,临场时缺少思维激情,造成时间失控,发挥不出应有水平。   2、归纳方法   建议同学们熟练的掌握数学方法,可以不变应万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归纳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是归纳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还要注意典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防止形式套用导致错误。   3、查漏补缺   相当一部分的高一同学考试的分数不高,不少是会做的题做错,特别是基础题。究其原因,有属知识方面的,也有属方法方面的。因此,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同学们可两人一起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效果更好。找准了错误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很多高中学生在复习高中必修三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1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   (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   (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   (1)事件A发生B不发生;   (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三.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2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3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   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4   1.辗转相除法是用于求公约数的一种方法,这种算法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年左右首先提出,因而又叫欧几里得算法.   2.所谓辗转相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较小的数和余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的除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公约数.   3.更相减损术是一种求两数公约数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对于给定的两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就是所求的公约数.   4.秦九韶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值的方法。   5.常用的排序方法是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6.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满进一”,就是k进制,进制的基数是k.   7.将进制的数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先将进制数写成用各位上的数字与k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再按照十进制数的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   8.将十进制数化为进制数的方法是:除k取余法.即用k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数或所得的商,直到商为零为止,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倒着排成一个数就是相应的进制数。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5   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x1,x2,....,x-x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简单随机抽样   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高三。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表法   ③计算机模拟法   ④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总体变异情况;   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拓展阅读:高二数学学习方法   一、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   二、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做好及时的复习。课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三、指导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一)程序构图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图形、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   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1.2.1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3、赋值语句   (1)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   (2)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   (3)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同的。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4)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或算式;   (5)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注意:①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是错误的。②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③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④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分析:在IF—THEN—ELSE语句中,“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若条件不符合,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 1.3.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1、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1):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则用除数RRS0和一个余数R0;   (2):若0=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0R0得到一个商S1和一个余数R1;RRR;   (3):若1=0,则1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1≠0,R0除以余数R1得到一个商S2和一个余数R2;依次计算直至Rn=0,此时所得到的Rn?1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在《九章算术》中有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为:(1):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2):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2 用更相减损术求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   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1.3.2   秦九韶算法与排序   1、秦九韶算法概念:   f(x)=anxn+an-1xn-1+….+a1x+a0求值问题   f(x)=anxn+an-1xn-1+….+a1x+a0=( anxn-1+an-1xn-2+….+a1)x+a0 =(( anxn-2+an-1xn-3+….+a2)x+a1)x+a0   =......=(...( anx+an-1)x+an-2)x+...+a1)x+a0   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依次多项式的值,即v1=anx+an-1   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2=v1x+an-2 v3=v2x+an-3......vn=vn-1x+a0   这样,把n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成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的问题。   第二章 统计   2.1.1   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   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   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庞大,那么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1、事件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2、什么叫概率?   表示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记为P(事件名称)=a;   练习一:判断下列事件的类型   (1)今天是星期二,明天是星期三;   (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得到点数7;   (3)买彩票中了500万大奖;   (4)抛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   (5)从一副洗好的牌中(54张)中抽出红桃A。   (二)预测随机事件的概率   1、步骤:   (1)找出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作为概率的分母   注:不能仅凭主观判断,而应利用列举法、树状图、列表法等方法找。   (2)明确关注结果,作为分子   2、用列表法或树状图分析复杂情况下机会均等结果   【二】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它是由果索因;   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当一个问题可以看成n重贝努力试验(三个条件:n次重复,每次只有A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三】   1.辗转相除法是用于求公约数的一种方法,这种算法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年左右首先提出,因而又叫欧几里得算法.   2.所谓辗转相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较小的数和余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的除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公约数.   3.更相减损术是一种求两数公约数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对于给定的两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就是所求的公约数.   4.秦九韶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值的方法.   5.常用的排序方法是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6.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满进一”,就是k进制,进制的基数是k.   7.将进制的数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先将进制数写成用各位上的数字与k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再按照十进制数的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   8.将十进制数化为进制数的方法是:除k取余法.即用k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数或所得的商,直到商为零为止,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倒着排成一个数就是相应的进制数.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第一章 算法初步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   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   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 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   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 确定的 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 一 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   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   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 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 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   1.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   2.带箭头的流程线;   3.程序框外   4.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 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FormatImgID_0#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 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 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 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   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 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   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   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   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当型循环结构 直到型循环结构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   (1)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   (2)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   (3)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同的。赋值号的左右两 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4)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或 算式;   (5)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注意:   ①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是错误的。   ②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   ③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   ④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注意:   在IF—THEN—ELSE语句中,“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若条件不符合,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   拓展阅读:高中数学必修三目录列表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附录 参考程序   第二章 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关性   实习作业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附录 随机数表   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现象   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三公式大全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必修三公式大全》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中数学必修三(高中数学必修三A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中数学必修三高中数学必修三高频考点总结大全数学必修三的所有知识点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三公式大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