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的解决措施)

admin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臭氧层破坏,以下6个关于臭氧层破坏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臭氧层的破坏有哪些?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臭氧层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有哪些?臭氧层...

今天我们来聊聊臭氧层破坏,以下6个关于臭氧层破坏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臭氧层的破坏有哪些?
  • 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
  • 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臭氧层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由于
  • 臭氧层破坏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 臭氧层的破坏有哪些?

    在离地面25~30千米的平流层中,有一个臭氧浓度很大的区域,称为臭氧层。

    臭氧对太阳的紫外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有效地阻挡了对地表生物有伤害作用的短波紫外线,尤其是能够有效吸收波长为200~300纳米的紫外线。该波长的紫外线,能够造成人和生物细胞破坏和死亡,或使生命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严重地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臭氧层保护了地球生物免遭伤害,使地球生物正常生存和世代繁衍。因此实际上可以说,直到臭氧层形成之后,生命才有可能在地球上生存、延续和发展,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是地表生物的“保护伞”。臭氧对地球生命具有如此特殊重要的意义,但其在大气中只是极其微小和脆弱的一层气体。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某些化合物含量增加,逐渐消耗和破坏臭氧层。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测量表明,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臭氧都会发生急剧的大规模的耗损,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近95%的臭氧被破坏。从地面向上观测,高空的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了一个“洞”,直径上千千米,“臭氧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卫星观测表明,臭氧洞的覆盖面积有时甚至比美国的国土面积还要大。

    科学家估计臭氧浓度每减少1%,会使地面增加2%的紫外辐射量,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2%~5%,同时给地球生物带来灾难。在南极上空,臭氧量急剧下降,1984年已减少约50%,形成臭氧空洞,到1991年此空洞已扩展到整个南极上空。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也有南极地区的1/5大。

    科学家预测,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大气臭氧层,到2075年由于紫外线的危害,全世界将会有1.54亿人患皮肤癌,其中300多万人死亡,将有1800万人患白内障,代作物将减产7.5%,水产品将减产2.5%,材料损失将达47亿美元,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率将增加30%,这将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臭氧层的重要性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综上所述,酸雨、全球性气温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人类要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有:

    1、臭氧层破坏后,地面将受到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危害人类健康。

    2、臭氧层破坏会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生态平衡等。

    3、臭氧层破坏会使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网将被打乱,农业生产受损。

    4、臭氧层破坏会使气候趋于恶化,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将面临灾难性的变化。

    事例:研究指出,若臭氧总量减少1%,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将提高2%。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2%~0.6%。如果臭氧层破坏的势头仍继续发展下去,能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及大多数生命物质—蛋白质化学键的紫外线(B)大量入射地表,一些生物物种将濒于灭绝。

    扩展资料:

    近十几年来,人们对200多个品种的植物进行了增加紫外照射的实验,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显示出敏感性。一般说来,紫外辐射增加使植物的叶片变小,因而减少俘获阳光的有效面积,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对大豆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紫外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臭氧层耗竭

    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氯氟烃大量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扩展资料

    臭氧层的保护

    发展中国家必须于2005年之前将氟氯烃的排放量冻结在1995-1997年的平均数量上,而发达国家已于1996年间基本停止使用这些消耗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因此,必须积极寻找新的制冷工质来代替氯氟烃类物质,世界各国已经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主要是应用两类制冷剂和确定三个发展方向。

    两类制冷剂为混合制冷剂和单一制冷剂,三个发展方向是使用HCFC,HFC及天然工质。HFC是氢氟碳物质,其典型代表是单一工质R134a和混合工质R407c,这种物质的臭氧破坏指数ODP值为0。

    HCFC是氢氯氟碳物质,其典型代表是R22,其ODP值为0.05。天然工质的典型代表为氨、CO2和碳氢类物质,如R600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层破坏物质

    臭氧层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现在科学家考察发现,在北美、欧洲、新西兰上空,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经出现了一个“空洞”,科学家真的要“补天”了。

    臭氧(O3)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微腥臭、浅蓝色的气体,主要密集在离地面20~25千米的平流层内,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好比是地球的“保护伞”,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灵万物。

    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皮肤癌就会增加7%,白内障增加0.6%。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皮肤癌症的有十几万人,患白内障的病人更多。紫外线辐射还能破坏植物光合作用和授粉能力,最终降低农业产量。据试验,如果臭氧减少25%,大豆将减产20%~25%。紫外线的增强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杀伤力,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紫外线可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水中浮游生物,降低水域生产力;扰乱昆虫交配,并使地球上2/3的农作物减产,从而加重粮食危机,臭氧层减少以及南极上空出现“空洞”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因素。太阳黑子爆炸时发出许多带电质子,轰击地球上层大气,对臭氧有破坏作用;另外南极上空的上升气流把臭氧含量较高的中层大气输送到上层,从而降低了那里的含量。二是人为因素。人类在使用冷冻剂、消毒剂、起泡剂和灭火剂等化学制品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溴等气体在紫外线照射下会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夺去臭氧中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纯氧,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近年来,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呼吁: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氯氟烃。1987年9月,24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了《蒙特利尔控制可破坏臭氧层物品协定》,规定到20世纪末,将氯氟烃的使用量减少到1986年水平的50%。科学家指出,即使现在立即禁止使用氯氟烃,已经减少的臭氧层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弥补过来。

    1995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9月16日作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蒙特利尔议定书》所有缔约方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到2007年9月,已有191个国家签署了这一议定书。我国在1991年成为议定书缔约方。

    20多年来,通过议定书各缔约方的共同努力,全球已成功地削减了95%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根据2007年9月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协议,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将于203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彻底停止生产和使用,这比原计划提前了10年。

    1999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主题是“保护天空,保护臭氧层”,2000年的主题是“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你自己;保护臭氧层”,2004年的主题是“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星球”。2006年的主题是“保护臭氧层,拯救地球生命”;2007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主题是“2007,颂扬卓有成效的20年”;2008年的主题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合作保护全球利益”;2009年的主题是“全球参与:携手保护臭氧层”;2010年的主题是“臭氧层保护:治理与合规处于最佳水平”;2011年的主题是“淘汰氟氯烃:绝佳机会”。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由于

    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人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氯氟烃大量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而CFCs物质的非同寻常的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同温层中很容易聚集起来,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光解出Cl原子和Br原子,成为破坏臭氧的催化剂(1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扩展资料:

    一、臭氧层破坏对生物圈的影响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致使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nm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首先,紫外辐射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此外,紫外线的增强对植物、水生生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二、机理

    1、氟氯烃化合物

    尽管耗竭的机理仍在不断的争论和探索中,但人们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氮氧化物、氟氯烃化合物及其他痕量气体进入臭氧层所造成,氟氯烃化合物是致使其耗竭的祸首(尤其是氟里昂)。它们可长期、稳定地存在于高空,经光解产生活性氯自由基(C₁·)及氯氧自由基(C₁₀·),再起催化剂作用使臭氧(O₃)不断耗损。

    2、其他化合物

    耗竭的另一重要机制是超音速飞机排出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起催化剂作用的一系列反应。人类文明制造的卤代烃、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等许多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雾化剂的化合物,都对臭氧(O₃)具有破坏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层破坏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破坏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1、原因:

    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大气运动引起的大气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变化以及与臭氧生成有关的化学成分的移动、输送都将对臭氧的光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臭氧的浓度和分布。

    2、危害: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

    3、防治对策:

    建立国际间和各国的臭氧层保护法律约束机制,控制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现存危机

    由于臭氧有其特殊的性质,并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臭氧层又是十分脆弱的。卫星观测资料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年~ 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 40%,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自1985年发现“臭氧洞”以来,到1987年它变得既宽又深,1988年虽然有所缓解,但1989年以后到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现很强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的解决措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的破坏有哪些?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臭氧层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有哪些?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由于臭氧层破坏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