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勾股定理证明方法,以下6个关于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课本上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邹元治证明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赵爽证明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证明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项明达证明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欧几里得证明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杨作玫证明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切割定理证明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直角三角形内切圆证明 勾股定理的10种证明方法:反证法证明 扩展资料: 在平面上的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加起来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勾股数组是满足勾股定理 的正整数组 ,其中的 称为勾股数。例如 就是一组勾股数组。任意一组勾股数 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 , ,其中 均为正整数,且 。 定理用途: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解第三边,或者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度,证明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或用来证明该三角形内两边垂直。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这是勾股定理的最基本运用。 意义: 1.勾股定理的证明是论证几何的发端; 2.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定理,即它是第一个把几何与代数联系起来的定理; 3.勾股定理导致了无理数的发现,引起第一次数学危机,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数的理解; 4.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个给出了完全解答的不定方程,它引出了费马大定理。
勾股定理的四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的四种证明方法有加菲尔德证法,赵爽弦图,青朱出入图,欧几里得证法。
1、加菲尔德证法。
加菲尔德在证出此结论5年后,成为美国第20任总统,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总统证法。在直角梯形ABDE中,加菲尔德证法变式该证明为加菲尔德证法的变式。如果将大正方形边长为c的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切开,则回到了加菲尔德证法。相反,若将上图中两个梯形拼在一起,就变为了此证明方法。
2、赵爽弦图。
勾股各自乘,并之为玄实。开方除之,即玄。案玄图有可以勾股相乘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之差自相乘为中黄实。加差实亦成玄实。以差实减玄实,半其余。以差为从法,开方除之,复得勾矣。加差于勾即股。凡并勾股之实,即成玄实。或矩于内,或方于外。形诡而量均,体殊而数齐。勾实之矩以股玄差为广,股玄并为袤。
3、青朱出入图。
青朱出入图,是东汉末年数学家刘徽根据割补术运用数形关系证明勾股定理的几何证明法,特色鲜明、通俗易懂。刘徽描述此图,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因就其余不动也,合成弦方之幂。开方除之,即弦也。其大意为,一个任意直角三角形,以勾宽作红色正方形即朱方,以股长作青色正方形即青方。
4、欧几里得证法。
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书中给出勾股定理的以下证明。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其中A为直角。从A点划一直线至对边,使其垂直于对边。延长此线把对边上的正方形一分为二,其面积分别与其余两个正方形相等。在这个定理的证明中,我们需要如下四个辅助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应边和这两组边所夹的角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
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10种以上) 【证法1】(课本的证明)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所以面积相等. 即 , 整理得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ΔHAE ≌ RtΔEBF, ∴ ∠AHE = ∠BEF. ∵ ∠AEH + ∠AHE = 90?, ∴ ∠AEH + ∠BEF = 90?. ∴ ∠HEF = 180?―90?= 90?. ∴ 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c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 RtΔGDH ≌ RtΔHAE, ∴ ∠HGD = ∠EHA. ∵ ∠HGD + ∠GHD = 90?, ∴ ∠EHA + ∠GHD = 90?. 又∵ ∠GHE = 90?, ∴ ∠DHA = 90?+ 90?= 180?. ∴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 ∴ . ∴ .。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带图 勾股定理 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古埃及人利用打结作RT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另一条直角边是4,斜边就是3*3+4*4=X*X,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来源: 毕达哥拉斯树 毕达哥拉斯树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传统上认为是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证明。据说毕达哥拉斯证明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 在中国,《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1]。法国和比利时称为驴桥定理,埃及称为埃及三角形。 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 常用勾股数3 4 5;6 8 10;5 12 13;8 15 17 毕达哥拉斯 有关勾股定理书籍 《数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探究勾股定理》同济大学出版社 《优因培教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勾股书籍》 新世纪出版社 《九章算术一书》 《优因培揭秘勾股定理》江西教育出版社 《几何原本》 (原著:欧几里得)人民日报出版社 毕达哥拉斯树 毕达哥拉斯树是由毕达哥拉斯根据勾股定理所画出来的一个可以无限重复的图形。 又因为重复数次后的形状好似一棵树,所以被称为毕达哥拉斯树。 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两个相邻的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相邻的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 利用不等式a^2+b^2≥2ab可以证明下面的结论: 三个正方形之间的三角形,其面积小于等于大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大于等于一个小正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 [编辑本段]最早的勾股定理应用 从很多泥板记载表明,巴比伦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这里只举一例。例如公元前1700年的一块泥板(编号为BM85196)上第九题,大意为“有一根长为5米的木梁(AB)竖直靠在墙上,上端(A)下滑一米至D。 问下端(C)离墙根(B)多远?”他们解此题就是用了勾股定理,如图 设AB=CD=l=5米,BC=a,AD=h=1米,则BD=l-h=5-1米=4米 ∴a=√[l-(l-h)]=√[5-(5-1)]=3米,∴三角形BDC正是以3、4、5为边的勾股三角形。 [编辑本段]《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 《周髀算经》算经十书之一。 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首先,《周髀算经》中明确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句,日高为股,句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周髀算经》上卷二) 而勾股定理的证明呢,就在《周髀算经》上卷一[2] ——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昔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 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周公对古代伏羲(包牺)构造周天历度的事迹感到不可思议(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就请教商高数学知识从何而来。 于是商高以勾股定理的证明为例,解释数学知识的由来。 《周髀算经》证明步骤 “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解释发展脉络——数之法出于圆(圆周率三)方(四方),圆出于方(圆形面积=外接正方形*圆周率/4),方出于矩(正方形源自两边相等的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长乘宽面积计算依自九九乘法表)。 “故折矩①,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开始做图——选择一个 勾三(圆周率三)、股四(四方) 的矩,矩的两条边终点的连线应为5(径隅五)。 “②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 :这就是关键的证明过程——以矩的两条边画正方形(勾方、股方),根据矩的弦外面再画一个矩(曲尺,实际上用作直角三角),将“外半其一矩”得到的三角形剪下环绕复制形成一个大正方形,可看到其中有 边长三勾方、边长四股方、边长五弦方 三个正方形。 “两矩共长③二十有五,是谓积矩。” :此为验算——勾方、股方的面积之和,与弦方的面积二十五相等——从图形上来看,大正方形减去四个三角形面积后为弦方,再是 大正方形 减去 右上、左下两个长方形面积后为 勾方股方之和。因三角形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可推出 四个三角形面积 等于 右上、左下两个长方形面积,所以 勾方+股方=弦方。 注意: ① 矩,又称曲尺,L型的木匠工具,由长短两根木条组成的直角。古代“矩”指L型曲尺,“矩形”才是“矩”衍生的长方形。 ② “既方之,外半其一矩”此句有争议。清代四库全书版定为“既方其外半之一矩”,而之前版本多为“既方之外半其一矩”。 经陈良佐[3]、李国伟[4]、李继闵[5]、。 勾股定理是怎么被证明出来的? 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得到数据呢?”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饿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从上面所引的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的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这一重要懂得数学原理了.稍懂平面几何饿读者都知道,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图所示,我们图1 直角三角形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勾2+股2=弦2亦即:a2+b2=c2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弦=(勾2+股2)(1/2)亦即:c=(a2+b2)(1/2)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尝试对勾股定理作理论的证明.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得到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在这幅“勾股圆方图”中,以弦为边长得到正方形ABDE是由4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间的那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2;中间懂得小正方形边长为b-a,则面积为(b-a)2.于是便可得如下的式子:4*(ab/2)+(b-a)2=c2化简后便可得:a2+b2=c2亦即:c=(a2+b2)(1/2)图2 勾股圆方图赵爽的这个证明可谓别具匠心,极富创新意识.他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既具严密性,又具直观性,为中国古代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独特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以后的数学家大多继承了这一风格并且代有发展.例如稍后一点的刘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也是用的以形证数的方法,只是具体图形的分合移补略有不同而已.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事实上,“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正是数学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正如当代中国数学家吴文俊所说:“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往往是形影不离地并肩发展着的.十七世纪笛卡儿解析几何的发明,正是中国这种传统思想与方法在几百年停顿后的重现与继续.”。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那些? 勾股定理的证明:在这数百种证明方法中,有的十分精彩,有的十分简洁,有的因为证明者身份的特殊而非常著名。 首先介绍勾股定理的两个最为精彩的证明,据说分别来源于中国和希腊。 1.中国方法:画两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如图,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这两个正方形全等,故面积相等。 左图与右图各有四个与原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左右四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必相等。 从左右两图中都把四个三角形去掉,图形剩下部分的面积必相等。左图剩下两个正方形,分别以a、b为边。 右图剩下以c为边的正方形。于是 a^2+b^2=c^2。 这就是我们几何教科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既直观又简单,任何人都看得懂。 2.希腊方法:直接在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画正方形,如图。 容易看出, △ABA' ≌△AA'C 。 过C向A''B''引垂线,交AB于C',交A''B''于C''。 △ABA'与正方形ACDA'同底等高,前者面积为后者面积的一半,△AA''C与矩形AA''C''C'同底等高,前者的面积也是后者的一半。 由△ABA'≌△AA''C,知正方形ACDA'的面积等于矩形AA''C''C'的面积。同理可得正方形BB'EC的面积等于矩形B''BC'C''的面积。 于是, S正方形AA''B''B=S正方形ACDA'+S正方形BB'EC, 即 a2+b2=c2。 至于三角形面积是同底等高的矩形面积之半,则可用割补法得到(请读者自己证明)。 这里只用到简单的面积关系,不涉及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公式。 这就是希腊古代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其《几何原本》中的证法。 以上两个证明方法之所以精彩,是它们所用到的定理少,都只用到面积的两个基本观念: ⑴ 全等形的面积相等; ⑵ 一个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各部分面积之和等于原图形的面积。 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朴素观念,任何人都能理解。 我国历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论证方法有多种,为勾股定理作的图注也不少,其中较早的是赵爽(即赵君卿)在他附于《周髀算经》之中的论文《勾股圆方图注》中的证明。采用的是割补法: 如图,将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涂上朱色,把中间小正方形涂上黄色,叫做中黄实,以弦为边的正方形称为弦实,然后经过拼补搭配,“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他肯定了勾股弦三者的关系是符合勾股定理的。 即“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也”。 赵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示了我国数学家高超的证题思想,较为简明、直观。 西方也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勾股定理,给出了很多证明方法,其中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证明是毕达哥拉斯给出的。据说当他证明了勾股定理以后,欣喜若狂,杀牛百头,以示庆贺。 故西方亦称勾股定理为“百牛定理”。遗憾的是,毕达哥拉斯的证明方法早已失传,我们无从知道他的证法。 下面介绍的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如图, S梯形ABCD= (a+b)2 = (a2+2ab+b2), ① 又S梯形ABCD=S△AED+S△EBC+S△CED = ab+ ba+ c2 = (2ab+c2)。 ② 比较以上二式,便得 a2+b2=c2。 这一证明由于用了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使证明相当简洁。 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这一证明。5年后,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勾股定理的“总统”证法,这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把这个直角三角形所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如图,Rt△ABC中,∠ACB=90°。作CD⊥BC,垂足为D。 则 △BCD∽△BAC,△CAD∽△BAC。 由△BCD∽△BAC可得BC2=BD ? BA, ① 由△CAD∽△BAC可得AC2=AD ? AB。 ② 我们发现,把①、②两式相加可得 BC2+AC2=AB(AD+BD), 而AD+BD=AB, 因此有 BC2+AC2=AB2,这就是 a2+b2=c2。 这也是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而且也很简洁。 它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在对勾股定理为数众多的证明中,人们也会犯一些错误。 如有人给出了如下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设△ABC中,∠C=90°,由余弦定理 c2=a2+b2-2abcosC, 因为∠C=90°,所以cosC=0。所以 a2+b2=c2。 这一证法,看来正确,而且简单,实际上却犯了循环证论的错误。原因是余弦定理的证明来自勾股定理。 人们对勾股定理感兴趣的原因还在于它可以作推广。 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股定理的推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一个直边形,其面积为两直角边上两个与之相似的直边形面积之和”。 从上面这一定理可以推出下面的定理:“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圆,则以斜边为直径所作圆的面积等于以两直角边为直径所作两圆的面积和”。 勾股定理还可以推广到空间: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对应棱作相似多面体,则斜边上的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直角边上两个多面体表面积之和。 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分别作球,则斜边上的球的表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所作二球表面积之和。 如此等等。 另: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证明(介绍16种证明的方法)(数学教案) ydgz/。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带图,较难的,多种方法 刘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也是用的以形证数的方法,只是具体的分合移补略有不同.刘徽的证明原也有一幅图,可惜图已失传,只留下一段文字:“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因就其余不动也,合成弦方之幂.开方除之,即弦也.”后人根据这段文字补了一张图.大意是: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以勾a为边的正方形为朱方,以股b为边的正方形为青方.以盈补虚,将朱方、青放并成弦方.依其面积关系有a^+b^=c^.由于朱方、青方各有一部分在弦方内,那一部分就不动了. 以勾为边的的正方形为朱方,以股为边的正方形为青方.以赢补虚,只要把图中朱方(a2)的I移至I′,青方的II移至II′,III移至III′,则刚好拼好一个以弦为边长的正方形(c的平方 ).由此便可证得a的平方+b的平方=c的平方. 这个证明是由三国时代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所提出的.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 263 年),刘徽为古籍《九章算术》作注释.在注释中,他画了一幅像图五(b)中的图形来证明勾股定理.由於他在图中以「青出」、「朱出」表示黄、紫、绿三个部分,又以「青入」、「朱入」解释如何将斜边正方形的空白部分填满,所以后世数学家都称这图为「青朱入出图」.亦有人用「出入相补」这一词来表示这个证明的原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1、以a 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2分之一ab。
2、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3、证明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后即可推出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意义
1、勾股定理的证明是论证几何的发端。
2、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定理,即它是第一个把几何与代数联系起来的定理。
3、勾股定理导致了无理数的发现,引起第一次数学危机,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数的理解。
4、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一个给出了完全解答的不定方程,它引出了费马大定理。
5、勾股定理是欧氏几何的基础定理,并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这条定理不仅在几何学中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誉为“几何学的基石”,而且在高等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1971年5月15日,尼加拉瓜发行了一套题为“改变世界面貌的十个数学公式”邮票,这十个数学公式由著名数学家选出的,勾股定理是其中之首。
勾股定理有哪些证明方法
证法一(邹元治证明):
以a、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图所示相拼,使A、E、B三点共线,B、F、C 三点共线,C、G、D三点共线。
∵Rt△HAE≌Rt△EBF
∴∠AHE=∠BEF
∵∠AHE+∠AEH=90°
∴∠BEF+∠AEH=90°
∵A、E、B共线
∴∠HEF=90°,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
由于上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易得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正方形ABCD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EFGH的面积
∴(a+b)^2=4•(1/2)•ab+c^2,整理得a^2+b^2=c^2
证法二(课本的证明):
如上图所示两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面积相等,
所以a^2+b^2+4•(1/2)•ab=c^2+4•(1/2)•ab,故a^2+b^2=c^2。
证法三(赵爽弦图证明):
以a、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图所示相拼。
易得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都是正方形
∴正方形ABCD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EFGH的面积
∴c^2=4•(1/2)•ab+(b-a)^2 ,整理得a^2+b^2=c^2
证法四(总统证明):
如下图所示。
易得△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梯形ABCD的面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1/2•(a+b)•(a+b)=2•(1/2)•ab+(1/2)•c^2,整理得a^2+b^2=c^2
证法五(梅文鼎证明):
以a、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图所示相拼,使DEF在同一直线上,过C点作CI垂直于DF,交DF于I点。
易得四边形ABEG、四边形CBDI、四边形FGHI都为正方形。
∴多边形EGHCB的面积=正方形ABEG的面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且多边形EGHCB的面积=正方形CBDI的面积+正方形FGHI的面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正方形ABEG的面积=正方形CBDI的面积+正方形FGHI的面积
∴c²=a²+b²
证法六(项明达证明):
以a、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按下图所示相拼,使E、A、C在同一条直线上。
过Q点作QP⊥AC,交AC于P点
分别过F、B作QP的垂线段,交点分别为M、N
易得四边形ABQF为正方形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角边(AAS)可得
△AEF≌△QMF≌△BNQ,此时问题转化为梅文鼎证明。
证法七(欧几里得证明):
在直角边为a、b,斜边为c的直角三角形中,分别以a、b、c为边作正方形,如下图所示。连接FB和CD,过C点作CN⊥DE交DE于E点,交AB于M点。
∵AF=AC,AB=AD,∠FAB=∠CAD,∴△FAB≌△CAD(SAS)
而△FAB的面积=△CAD的面积=(½)•ac sin(90°+∠CAB)=(½)a²
∵△CAD与矩形AMND等底等高
∴矩形AMND的面积为△CAD面积的两倍,即a²
同理可得矩形BMNE的面积为b²
∵正方形ADEB的面积=矩形AMND的面积+矩形BMNE的面积
∴c²=a²+b²
证法八(相似三角形性质证明)
如下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BC=a,AB=c,∠ACB=90°,过C点作CD垂直于AB,交AB于D点。
∵∠BDC=∠BCA=90°,∠B=∠B
∴△BDC∽△BCA
∴BD∶BC=BC∶BA
∴BC²=BD•BA
同理可得AC²=AD•AB
∴BC²+AC²=BD•BA+AD•AB=(BD+AD)•AB=AB²,即a²+b²=c²
证法九(杨作玫证明):
做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c,再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按下图所示相拼。过A点作AG⊥AC,交DF于G点,AG交DE于H点。过B作BI⊥AG,垂足为I点。过E点作EJ与CB的延长线垂直,垂足为J点,EJ交AG于K点,交DB于L点。
∵∠BAE=90°∠GAC=90°∴∠EAK=∠BAC
∵GA⊥AC,BC⊥AC
∴GA∥BC
∵EJ⊥BC
∴EJ⊥GA
∴∠EKA=∠C=90°而AE=AB=c
∴△EAK≌△BAC(AAS)
∴EK=a,KA=b
由作法易得四边形BCAI为矩形
∴AI=a,KI=b-a
∵△BAC≌△EDF
∴△EAK≌△EDF
∴∠FED=∠KEA
∴∠FEK=90°
∴四边形EFGK为正方形,同时四边形DGIB为直角梯形
用数字表示面积的编号(如图),则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c²=S1+S2+S3+S4+S5 ①
∵S8+S3+S4=½[b+(b-a)]•[a+(b-a)]
=b²-½ab ,S5=S8+S9
∴S3+S4=b²-½ab-S8=b²-S1-S8②
把②代入①得
c²=S1+S2+b²-S1-S8+S8+S9
=b²+S2+S9
=b²+a²
证法十(李锐证明):
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c。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按下图相拼,使AEG三点共线,过Q点作GM⊥AG,交点为M,用数字表示面积的编号。
∵∠TBE=∠ABH=90°
∴∠TBH=∠EBA
∵∠T=∠BEA=90°,BT=BE=b
∴△HBT≌△ABE(ASA)
∴HT=AE=a,GH=GT-HT=b-a
∵∠GHF+∠BHT=90°,∠TBH+∠BHT=90°
∴∠GHF=∠TBH=∠DBC
∵BD=BE-ED=b-a,
∠G=∠BDC=90°
∴△GHF≌△DBC(ASA),S7=S2
由∠BAQ=∠BEA=90°,可知∠ABE=∠QAM
∵AB=AQ=c
∴△ABE≌△QAM(AAS)
∴△QAM≌△HBT,S5=S8
同时有AR=AE=QM=a,且∠QFM与∠ACR分别为∠GHF与∠DBC的余角
∴∠QFM=∠ACR
∵∠R=∠FMQ=90°
∴△FMQ≌△CRA(AAS),S4=S6
∵c²=S1+S2+S3+S4+S5,
a²=S1+S6,b²=S3+S7+S8
S7=S2,S8=S5,S4=S6
∴a²+b²=S1+S6+S3+S7+S8=S1+S4+S3+S2+S5=c²
证法十一(利用切割线定理证明):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AB=c,BC=a,以B为圆心,a为半径画圆,AB交圆与D点,AB的延长线交圆于E点。
根据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割线和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可得:AC²=AD•AE
∴b²=(c-a)(c+a)=c²-a²
∴a²+b²=c²
证法十二(利用多列米定理证明):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BC=a,AC=b,斜边AB=c,过A点作AD∥CB,过B点作BD∥CA,则四边形ACBD为矩形,矩形ACBD内接于唯一的一个圆。
根据多米列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的乘积等于两对边乘积之和)可得:
AB•DC=DB•AC+AD•CB
∵AB=DC=c,DB=AC=b,AD=CB=a
∴c²=b²+a²
证法十三(作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证明):
在Rt△ABC中,设直角边BC=a,AC=b,斜边AB=c。作Rt△ABC的内切圆⊙O,切点分别为D、E、F,如下图所示,设圆O的半径为r。
∵AB=AF+BF,CB=BD+CD,AC=AE+CE
∴AC+CB-AB=(AE+CE)+(BD+CD)-(AF+BF)=CE+CD=2r,即a+b-c=2r
∴a+b=2r+c
(a+b)²=(2r+c)²
a²+b²+2ab=4(r²+rc)+c²
∵S△ABC=½ab
∴4S△ABC=2ab
∵S△ABC=S△AOB+S△BOC+S△AOC=½cr+½ar+½br=½(a+b+c)r=½(2r+c+c)r=r²+rc
∴4(r²+rc)=2ab
∴a²+b²+2ab=2ab+c²
∴a²+b²=c²
证法十四(利用反证法证明):
在Rt△ABC中,设直角边BC=a,AC=b,斜边AB=c。过C点作CD⊥AB,垂足为D点,如下图所示。
假设a²+b²≠c²,即AC²+BC²≠AB²
则由AB²=AB·AB=AB·(AD+BD)=AB·AD+AB·BD知
AC²≠AB·AD或BC²≠AB·BD
即AD∶AC≠AC∶AB或BD∶BC≠BC∶AB
在△ADC和△ACB中
∵∠A=∠A
∴若AD∶AC≠AC∶AB,则∠ADC≠∠ACB
在△CBD和△ACB中
∵∠B=∠B
∴若BD∶BC≠BC∶AB,则∠CDB≠∠ACB
∵∠ACB=90°
∴∠ADC≠90°,∠CDB≠90°
这与CD⊥AB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a²+b²=c²
证法十五(辛卜松证明):
直角三角形以a、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边长为a+b的正方形。
把正方形ABCD划分成上方左图所示的几个部分,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a+b)²=a²+b²+2ab
把正方形ABCD划分成上方右图所示的几个部分,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a+b)²=4x½ab+c²=2ab+c²
∴a²+b²+2ab=2ab+c²
∴a²+b²=c²
证法十六(陈杰证明):
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b>a),斜边的长为c。做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E、H、M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用数字表示面积的编号,如下图所示。
在EH = b上截取ED = a,连结DA、DC,则 AD = c
∵ EM = EH + HM = b + a , ED = a
∴ DM = EM―ED = (b+a)―a = b
又∵ ∠CMD = 90°,CM = a, ∠AED = 90°, AE = b
∴ RtΔAED ≌ RtΔDMC(SAS)
∴ ∠EAD = ∠MDC,DC = AD = c
∵ ∠ADE + ∠ADC+ ∠MDC =180°, ∠ADE + ∠MDC = ∠ADE + ∠EAD = 90°
∴ ∠ADC = 90°
∴ 作AB∥DC,CB∥DA,则四边形ABCD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 ∠BAF + ∠FAD = ∠DAE + ∠FAD = 90°
∴ ∠BAF=∠DAE。连结FB,在ΔABF和ΔADE中
∵ AB =AD = c,AE = AF = b,∠BAF=∠DAE
∴ ΔABF ≌ ΔADE(SAS)
∴ ∠AFB = ∠AED = 90°,BF = DE = a
∴ 点B、F、G、H在一条直线上
在RtΔABF和RtΔBCG中,
∵ AB = BC = c,BF = CG = a,
∴ RtΔABF ≌ RtΔBCG (HL)
∵c²=S₂+S₃+S₄+S₅, b²=S₁+S₂+S₆, a²=S₃+S₇,S₁=S₅=S₄=S₆+S₇,
∴a²+b²=S₃+S₇+S₁+S₂+S₆=S₂+S₃+S₁+(S₆+S₇)=S₂+S₃+S₄+S₅ =c²
∴ a²+b²=c²
勾股定理怎么证明呢?
简单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下: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发现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刚好可以组成边长为(a+b)的正方形;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也刚好凑成边长为(a+b)的正方形。 所以可以看出以上两个大正方形面积相等。 列出式子可得: 拓展资料: 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也有人称商高定理。 勾股定理现约有5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在中国,商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 参考资料:勾股定理_百度百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手抄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四种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勾股定理有哪些证明方法勾股定理怎么证明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