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的作用(古代浑天仪的作用)

我要上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浑天仪的作用,以下6个关于浑天仪的作用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浑天仪的作用张衡的“浑天仪”有什么作用?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有何种作用?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区别是什么?浑天...

今天我们来聊聊浑天仪的作用,以下6个关于浑天仪的作用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浑天仪的作用
  • 张衡的“浑天仪”有什么作用?
  • 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有何种作用?
  • 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区别是什么?
  • 浑天仪中间那个地球仪由几个圆组成?以及每个圆名称及作用是什么?
  • 浑天仪和地动仪的简介
  • 浑天仪的作用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浑仪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西汉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都造过圆仪,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黄道环,改称“黄道铜仪”。早期结构如何已没有记载。而最早有详细结构记载的是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在光初六年,即公元323年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这架仪器由六合仪和四游仪组成。到了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风增加了三圾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仪,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

    唐朝以后所造的浑仪,基本上与李淳风的浑仪相似,只是圆环或零部件有所增减而已。随着浑仪环数的增加,观测时遮蔽的天区愈来愈多,因此,从北宋开始简化浑仪,到了元朝郭守敬则对浑仪进行彻底改革,创制出简仪。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现今的天球仪。浑象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天球外围---地平圈,以象征地。天球转动时,球内的地仍然不动。现代著作中把这种地在天内的浑象专称为“浑天象”。通常认为浑象最初是由西汉耿寿昌创制。东汉张衡的浑象是他设计的漏水转浑天仪的演示部分。以后,天文学家还多次制造过浑象,并且和水力机械联系在一起,以取得和天球周日运动同步的效果。唐代的一行和梁令瓒,宋代苏颂和韩公廉等人,把浑象和自动极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张衡的“浑天仪”有什么作用?

    张衡用铜制造了一种测量天文的仪器,叫做“浑天仪”。上面记录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现象,他设法利用水力来转动这种仪器。据说什么星从东方升起来,什么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浑天仪上看得清清楚楚。

    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有何种作用?

    张衡不但写书,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理论总结,而且将这些加以实践,从而创造出能实际操作的天文仪器。除了地动仪,他还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一种天文仪器,可以反映天上星星的变化。

    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区别是什么?

    一、发明时间不同

    1、浑天仪:发明于汉代。

    2、地动仪:阳嘉元年(公元132年)。

    二、发明者不同

    1、浑天仪:浑天仪发明者据说是我国汉朝西汉时期的落下闳,汉朝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

    2、地动仪:地动仪是中国汉朝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

    三、作用不同

    1、浑天仪: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2、地动仪:动仪有八个方位,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浑天仪中间那个地球仪由几个圆组成?以及每个圆名称及作用是什么?

    浑象是一个演示性和仪器,在一大球上刻画或镶有

    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

    等。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即是“物化”和“浑天说”。“浑仪”和“浑象”是“浑天说”这一宇宙理论的物理模型。因而浑仪和浑象常统称为浑天仪。或称浑天仪、浑天象。

    星宿

    即为中国天文术语中的“星座”和西方不同。不过大体上有相似部分。浑天仪上表明星宿就是为了方便认星。

    赤道

    就不用说了。就是不同纬度的可见星宿。地球的0度纬线。

    黄道

    就是是在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看起来它在群星之间移动的路径,明显的也是行星在每年中所经过的路径。更明确的说,它是球状的表面(天球)与黄道平面的交集;以几何学来描述,它是包含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平均轨道平面。黄道平面应该是稳定不变的黄道平面,那是垂直所有行星轨道平面角动量和的平面,而木星应该是最主要的影响者。目前的黄道平面与不变的黄道倾斜约1.5°。

    恒隐圈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所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地点,有些星座是永远也看不到的。看不到的部分划分成恒隐圈。也就是说

    赤道上没有"恒隐圈",在赤道上各个位置的天体都看得见。反之,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则始终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另一半天空永远看不到,这两处拥有地球上最大的"恒隐圈"。

    恒显圈

    与上面的解释相反就是能够看见的部分划分圈。

    浑天仪和地动仪的简介

    1、浑天仪

    浑天仪有浑仪、浑象两种。

    浑仪,即圆仪是西汉落下闳曾制造的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其主要结构分外、中、内三层,外层由子午环、地平环等交结成固定的框架,放置在支架上;中层由黄、白道环等构成;内层由极轴、赤经双环和窥管等组成。

    浑象,即漏水转运浑天仪是西汉耿寿昌发明的表示天象的仪器,东汉张衡对其进行了改造。

    其构造是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空心铜球上,刻画和镶嵌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宿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等。用巧妙的机械系统将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以计时漏壶滴出的水为动力,带动浑象均匀地绕轴旋转,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这样,浑象就自动地将天象近似正确地演示出来。

    2、地动仪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制作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由精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

    地上对准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当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张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

    扩展资料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

    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

    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张衡所在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

    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张衡虽然后来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浑天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动仪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浑天仪的作用(古代浑天仪的作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浑天仪的作用张衡的“浑天仪”有什么作用?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有何种作用?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区别是什么?浑天仪中间那个地球仪由几个圆组成?以及每浑天仪和地动仪的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