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翻译(愚公移山翻译及原文注释)

大学分数线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愚公移山翻译,以下6个关于愚公移山翻译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愚公移山的翻译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翻译愚公移山译文翻译愚公移山怎么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翻译...

今天我们来聊聊愚公移山翻译,以下6个关于愚公移山翻译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愚公移山的翻译是什么?
  • 愚公移山的翻译
  • 愚公移山译文翻译
  • 愚公移山怎么翻译?
  •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 愚公移山翻译
  • 愚公移山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是: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力量,就连山的九牛一毛都不能毁掉,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出自:春秋战国的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中的一个故事,愚公移山。

    这篇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扩展资料: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间承前启后的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愚公移山的翻译

    愚公移山的翻译如下:

    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原文:

    《列子·愚公移山》〔先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译文翻译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原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伙纷纷说:“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掘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前来帮忙,夏去冬来,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这世上的最后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不停地挖下去,就把这件事禀报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愚公移山怎么翻译?

    一、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原本位于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位叫愚公的人,快90岁了,住在山的对面。他困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行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们一起去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赞同。

    他的妻子问:“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在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每天凿石头,挖土,再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只有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嘲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凭你剩余的年龄、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无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但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会挖不平吗?”河曲智叟便无话可说。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从那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二、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三、出处:

    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所著《愚公移山》。

    四、注释:

    太行: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王屋: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方:方圆,指面积。方七百里,表示纵横七百里。

    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愚公移山的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整篇文章含有很大的思想空量,阐述了“有限”和“无限”的朴素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赏析

    《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列子》文本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对《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注解:首先,“愚公移山”故事象征了“道”的永恒性。

    联系其他篇章,从《列子》一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继承了《道德经》关于“恒道”的思想,而且从过程论的角度予以了发挥。

    愚公移山翻译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再说把石头和泥土往哪儿放呢?"大伙纷纷说:"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前来帮忙。夏去冬来,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的土石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这件事禀报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愚公移山○1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2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3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4九十,面山而居○5。惩○6山北之塞○7,出入之迂○8也,聚室而谋○9曰:“吾与汝○10毕力○11平○12险○13,指通豫南○14,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15。其○16妻献疑○17曰:“以○18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9,如太行、王屋何○20?且焉置土石○21?”杂曰○22:“投诸渤海之尾○23,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4,叩石垦壤○25,箕畚○26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27有遗男,始龀○28,跳往助之。寒暑易节○29,始一反焉○30。

    河曲智叟○31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3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3,其○34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35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6,曾○37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38,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39也,而○40山不加增○41,何苦○42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43。

    操蛇之神○44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选自《列子》作者列御宼,战国人。

    2.[方]:方圆。

    3.[之]:的。

    4.[且]:副词,将近。

    5.[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6.[惩]:苦于,为……所苦。

    7.[塞]:阻塞。

    8.[迂]:曲折,绕远。

    9.[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全家人。

    10.[汝]:你。这里指“你们”的意思。

    11.[毕力]:尽全力。

    12.[平]:挖平。

    13.[险]:险峻的山。

    14.[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15.[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16.[其]:代词,他的。

    17.[献疑]:提出疑问[献]:提出。

    18.[以]:凭借。

    1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了。[曾]:连……能。[损]:削弱。[之]:这样的,那样的。

    20.[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就是“把……怎么样”。

    21.[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

    22.[杂曰]:纷纷的说[杂]:纷纷

    23.[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边上。[诸]:就是“之于”。

    24.[荷担者三夫]挑担子的三个人。[荷]:挑。[遂]:于是。

    25.[叩石垦壤]:[叩]:敲,凿。[垦]:挖。[壤]:土壤。

    26.[箕畚];用箕畚。

    2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姓京城的人的寡妇。

    28.[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29.[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易]:交换。[节]:季节。

    30.[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同“返”。[焉]:语气助词。

    31.[叟]:公。

    3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倒装句[甚矣]:太过分了。[惠]:同“慧”,聪明。

    33.[毛]:地面所生的草木。

    34.[其]:又。

    35.[长息]:长叹。[息]:叹息。

    3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彻]:通。

    37.[曾]:还。

    38.[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

    39.[穷匮]:穷尽。

    40.[而]:但是。

    41.[加增]:加大增加。

    42.[何苦]:愁什么(古),何必(今)。[何]:为什么。[苦]:愁。

    43.[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同“无”。

    44.[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之]: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愚公移山翻译(愚公移山翻译及原文注释)》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愚公移山翻译愚公移山的翻译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翻译愚公移山译文翻译愚公移山怎么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