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高中地理必修三)

大学好专业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地理必修三,以下6个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地理...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地理必修三,以下6个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 高中地理教材一共几本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一#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二)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在日照图上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可以划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3、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   4、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5、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   ⑴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⑵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有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无环流。   ⑶南纬40度海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环绕全球。   ⑷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莱茵河、黄河、长江   1、莱茵河航运价值:全年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含沙量小,无冰期(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欧洲中部和西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较多,流量大,全年可通航)。   2、黄河悬河:(成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危害)河堤决口,泛滥成灾,暴雨洪峰。(治理)兴修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治理沙漠,加固堤坝。   3、长江洪涝:(成因)流域面积大,积水量多,季风气候明显,降水集中,上中游落差大,水势迅猛,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湖泊调节能力降低,泥沙沉积,河床抬升,泄洪能力降低。 3.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2、开发注意:   (1)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2)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3)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2)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3)水文: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4)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4.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1)废渣:回收再利用   (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3)废水:沉淀净化 5.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地理 必修三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 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 种植 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2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 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4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②加强环境 教育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5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煤铁钢、煤焦化。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⑶“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 高三年级文科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解析自然灾害 ★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

    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1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 教育 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 措施 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方式实例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的防灾效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2 1.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1)诱因:自然异变。(自然属性) (2)承受灾害的客体:受到损害的人、财产和资源。(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取决因素? 孕灾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致灾因子(自然异常变化)、 受灾体(人、财产、资源环境) 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答题角度)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如(农业生产: 种植 业、农作物、林木、牲畜等)、(工业生产:道路、机场、船舶、厂矿等)、(生活:房屋、建筑、道路等)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如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林木资源、矿产资源等; 环境破坏: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响和破坏(结合具体材料,具体自然灾害答具体)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1)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防抗灾害能力。 (2)具体表现: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反之,危害程度就低。 5、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1)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等 4)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等 注意:不同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不同? 突发性:地震、火山、崩塌等。 渐发性:干旱、洪涝等。 6、气象灾害 (一)热带气旋 1.概念:发生在或的深厚的 2.形成条件: (1)广阔的,海水通过。 (2)下上的的大气结构,促使空气及水汽。 3.分布: 三大海域: (1)海域: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2)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3)海域: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4.台风——热带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 判定:中心风力达到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3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①纬度高,热量小; 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4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 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解析自然灾害 ★ 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 ★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 渠道 ,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 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2 1.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德国鲁尔区) 1)鲁尔区兴起的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措施 :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 ③治理环境污染; 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⑤发展科技和高等 教育 。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3 传统稻作农业 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区位因素生产特点 原始迁移农业热带雨林地区某些原始部落①人口稀少 ②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低下,无固定土地。 随人口数量增加,生态破坏愈加严重 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的热带雨林区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平坦的土地 ③劳动力丰富 ④ 种植 历史悠久①小农经济 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带干旱的山地①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②生产历史悠久, 经验 丰富③劳动力丰富④灌溉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采用各种 方法 恢复土壤肥力,有 饲养 家畜的传统。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代表: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农业区位优势: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 ③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区位优势: ①优良的天然草场 ②地广人稀,地租低交通运输便捷 混合 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②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4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解析自然灾害 ★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中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教材一共几本

    共有9本书。

    根据查询好总结官网得知,高中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共有9本书。必修三本: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选修六本: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中地理必修三(高中地理必修三)》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中地理教材一共几本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