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怎样被打破的)

我要上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闭关锁国政策,以下6个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闭关锁国一共多少年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闭关锁国政策你怎样看待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闭关锁...

今天我们来聊聊闭关锁国政策,以下6个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闭关锁国一共多少年
  • 闭关锁国政策
  • 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
  • 闭关锁国政策
  • 你怎样看待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
  • 闭关锁国政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 闭关锁国一共多少年

    闭关锁国大致为286年。

    闭关锁国的时间大概可从1433年(郑和下西洋后)的明朝后期以及清朝至1840年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可为大致的时期,大约有407年。清朝初期1636年至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实行“一口通商”政策之前是有开放过的一段时间(121年),这段时间可去除,则大致为286年。

    闭关锁国政策又称洋禁、海禁,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但其内涵并不相同。明朝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是一种由官府垄断海外贸易的政策。同时,明朝的海禁政策也未贯彻始终。明政府曾一度开放海禁,沿海地区的海外贸易又蓬勃发展起来。而清朝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长期关闭国门,严格限制国人对外交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一切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的负面影响: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国际冲突,影响社会科技发展,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

    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从18世纪上半叶遂渐开始实行的对外交往时严加限制甚至极力禁绝的一种政策,它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以至生活方面的内容.

    可以说,闭关政策是中国长期以来落后封建经济的产物,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文化层面。清王朝仍承袭闭关政策中对外来文化“全盘否定”的态度。尽管鸦片战争失败后,为数不多较为开明的官僚士大夫提出“师夷长技”,但他们所说的“长技”,其重点之所在,只是指西方的某些军事技术,即“一战船,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基本属于“兵战”范畴,片面性比较大。

    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

    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

    1、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

    2、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3、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4、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

    5、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予西方国家。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

    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扩展资料:

    闭关锁国主要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

    2、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3、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二、负面影响

    1、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2、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3、而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造成国际冲突。影响社会科技发展。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

    1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 2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3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4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 5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闭关锁国,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 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你怎样看待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

    (1)“闭关锁国”政策:指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2)社会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3)实施原因

    ①是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②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③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不得不采取闭关政策。

    (4)执行:

    清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厉行闭关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禁海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后期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乾隆二十二年,清廷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设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廷的活动。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1840年,英国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4)评价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②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④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闭关锁国政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闭关锁国始于明成祖朱棣,结束于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闭关锁国”体现为对海外贸易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其中最严重的是“海禁”,其次为“一口通关”,再次为其他限制性政策。

    扩展资料

    闭关锁国的由来

    认定中国清代前期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在1853年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接受了这一观点。

    因此,这一观点于20世纪50年代纳入了当时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并被“学者”们推至明代,写入了教科书。

    于是,在大多数大陆中国人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常识”:明清时代“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是造成中国历史上由先进转为落后,以至近代长期挨打的重要原因。就是有学者不同意这一观点也无从说起,就是说了也立即被主流意识形态淹没。

    “闭关锁国”体现为对海外贸易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其中最严重的是“海禁”,其次为“一口通关”,再次为其他限制性政策。

    很多文章将“海禁”直接等同于“闭关锁国”。但“海禁”的定义并不是简单明了的。从各种文献看,判断海禁之有无的标准大不相同。有人以有无明文禁令为标准,有人据市舶司或海关的开闭来判断。

    而且海禁有全面与部分之分,部分海禁又包括对特定港口、海域、航线(如东洋、南洋)或国家(如日本),及只针对部分特定主体(如本国商民、“红毛夷”、“倭人”)和客体(如某些商品、船只)的禁令。

    应该指出的是,只针对未经政府允许的走私贸易禁令不应算做海禁(在如此宽泛的定义下,几乎所有现代国家都在实行海禁)。另外,禁令不一定能够有效实施,不同时期禁令实施的力度和效果有所不同,禁令的有无更不等于是否“闭关锁国”。

    总体上说,明清两代只在明前期、嘉靖倭乱时期和清初近乎全面海禁,时间跨度远短于开海或部分开海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闭关锁国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怎样被打破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一共多少年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你怎样看待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