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管仲鲍叔牙,以下6个关于管仲鲍叔牙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管仲,鲍叔牙,典故是什么?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
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扩展资料
为了使齐桓公成为诸侯之长,管仲在外交上协助齐桓公做了许多努力。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国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国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管仲让齐桓公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献计让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
前654年,管仲,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
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此次盟会齐桓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战略获得了很大成功,使齐桓公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华夏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鲍叔牙与管仲
鲍叔牙和管仲既是同乡,又是好兄弟。一个辅佐公子小白(齐桓公),一个辅佐公子纠。 当时齐国的君主是齐襄公,他不仅是一个混蛋,而且还是一个乱伦的老色鬼,他竟然和自己的亲妹妹私通。他的妹夫(鲁国国君)来找自己的妻子时,他竟然用毒酒把他毒死了。 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小白,一个是公子纠。这俩异母同父的兄弟一看,他们老大是个混蛋,杀人不眨眼,为了活命赶紧跑吧,于是他们就跑到了各自的姥姥家。公子‘小白’跑到了吕国,公子‘纠’就跑到了鲁国。 曾经有人对鲍叔牙说, 管仲这个人不可处。他和你是朋友,你们在一起做生意,他总是多拿钱,说明这个人贪财。而且管仲贪生怕死,打仗的时候,他总是躲在后面,不能冲锋陷阵。鲍叔牙却说,他多拿钱是因为他家里穷,而我比他要富裕一些。至于他打仗不能冲在前边,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如果他死掉了,他的母亲也会被饿死,所以他要活着,不能死。 不久,齐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死了。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要回去继承君位。谁先回去谁的机会就大一些。于是管仲就埋伏在路边,等公子小白一行人走近时,管仲起身搭箭射向公子小白,公子小白中箭而倒。管仲回去对公子纠说:公子小白已被射死,您就大可放心回去继位吧!等他们到了齐国才知道,大势已去。小白已经当上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其实那天管仲并没有射死齐桓公,而是被他胸前的一枚铜扣给挡住了,齐桓公急中生智,咬破舌头,喷出了一口鲜血,倒下假死,骗过了管仲,这才,得以成就大业。 齐桓公继位以来。国家百废待兴,需要治理。于是问包叔牙有什么计策?鲍叔牙说,你是想成为霸主,还是想安于现状,如果安于现状,我就可以,如果你想成为霸主,我给你推荐一个人。齐桓公想了想说,如果能成就霸业那当然好,但不知道你给我推荐一位什么样的人。包叔牙说:就是射你那一箭的管仲。齐桓公一听是‘管仲’,噌的一下站了起来,不行:他是我的仇人,我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鲍叔牙停了半响才说:各为其主吗?如果他能来齐国。他也能对你一样,忠贞不二。如果你想成就霸业,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是一个心性广阔之人,一下子就采纳了鲍叔牙的意见。 管仲,在鲍叔牙的精心安排下,来到了齐国。这才得以施展治国之才能。齐国一下子强大了起来,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管鲍之交,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以诚相待,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而不是落井下石。锦上添花是做不了朋友的。雪中送炭才是为朋友之道。但不知今天还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呢?。
管仲与鲍叔牙故事简介(急)
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与管仲往来,发现管仲有才能,胜过自己[4],往来过程中,管仲常占小便宜,鲍叔牙不以为意,反为他设想,蔚为美谈,史称“管鲍之交”。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被大夫连称、管至父兵变杀死,公孙无知因而篡位。前685年春,齐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其兄公子纠,因此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管仲射箭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骗过了管仲。
后来齐国战胜,鲍叔牙向鲁庄公要求处决公子纠,并把管仲交给齐国。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管仲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
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约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原因?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原因是因为两人深厚情谊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佳话。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扩展资料:
齐桓公见鲍叔牙这么推崇管仲,就说:“那你明天带他来见我吧!”鲍叔牙笑了笑说:“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须恭恭敬敬以礼相待,怎么能随随便便召来呢?”于是,齐桓公选了一个好日子,亲自出城迎接管仲,并且请管仲坐在他的车上,一起进城。
管仲到了宫廷,急忙跪下向齐桓公谢罪。齐桓公亲自把管仲扶起来,虚心地向他请教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方法。管仲讲得一清二楚。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三天三夜,真是相见恨晚。齐桓公接着就任命管仲为相。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原文管仲夷吾①者,颍上②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③,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④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⑤齐公子小白⑥,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⑦焉。鲍叔遂进⑧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⑨合诸侯,一匡天下⑩,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⑿,知我不遭⒀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⒁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⒂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戹,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阔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注释⑴管仲(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的政治家,颍上(颍水之滨)人。⑵颍(yǐng):颍河,发源于河南,流入安徽。⑶游:交往。⑷欺:这里是钱物不平均分而多占的意思。⑸事:侍奉。⑹小白:齐襄公的弟弟,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齐襄公被杀,他与另一个兄弟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被杀,公子小白即位为齐桓公。⑺囚:被拘禁。⑻进:荐进,推举。⑼九:古汉语中“三”和“九”往往指多,非实指。下文中的“三十而三见逐”中的“三”也指》多次⑽匡:纠正,扶正。⑾贾:做生意,经商。⑿不肖:不贤,无能。⒀遭:遇。⒁召忽:当初与管仲都是公子纠的手下。⒂多:称赞。译文管仲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鲍叔识别人才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治国有方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给予是治理政事的法宝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以后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晏子。晏子 晏子晏子,字平仲,名晏,莱地夷维人。服事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节省检朴,亲躬理事,而受到齐国人的敬重。做了齐相之后,吃饭时不用两样肉菜,小妻也不穿丝绸。他在朝廷的时候,国君谈到的事,他就直言;国君没有谈到的事,他就秉公去做。国家有正义,就顺理而行;国家无真理,就权衡利害而举措。因为这样,在灵公、庄公、景公三代,他的名声在各国间颇为显赫。越石父越石父这个人十分贤能,但陷于监牢之中。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见他,便解下左边的骖马将他赎出来,载着他回到府里。晏子也不告辞一声,就走进了内室。过了些时,越石父对晏子说要绝交,晏子非常惊诧,提衣整帽,连连谢罪说:“我晏婴虽无仁德,但却将你从困境中挽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石父说:“话不能这么说。我听说君子只在不知己的人那儿受委屈,而在知己面前是自由伸展的。当我被囚在牢中的时候,那些人是不了解我。您既然已经知道我的为人并且赎出了我,就是我的知己;既是知己而不按礼节待我,那实在不如在监牢之中。”晏子于是请他进屋,待他为上宾。贤妻教夫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圣人轶事太史公说:我读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他们说的都很详细。读过他们的书,想考察他们的事迹,所以编写了他们的传记。至于他们的书,世上大都能见到,因此不论述,只是论述他们的一些轶事。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顺应并推广美德,匡正并补救恶行,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相附。”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当晏子伏在庄公尸体上哭吊他,并行完臣子的礼节之后才离开,这难道是所说的“见义不为就没有勇气”的人吗?至于他那些抗争劝阻的言论,触犯君主的面子,这便是《孝经》所说的“当政就想到竭尽忠心,在野就考虑弥补过失”的人啊!如果让晏子活到现在的话,即使让我替他执鞭赶马,也是我所高兴和向往的事。
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和友谊
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要好的朋友,成语”管鲍之交“的典故就是出自他们俩的经历。 他们曾经合伙做过生意,还一块儿打过仗,最后联手扶持齐桓公。 俩人合伙做生意时,因为管仲家里穷,而鲍叔牙比他富有,所以出本钱比管仲多,但是获利的时候,鲍叔牙总让管仲拿得比自己多。当鲍叔牙的手下人抱怨的时候,鲍叔牙总是帮着管仲说话:”他家里困难,等着用钱,再说我乐意多分点给他。朋友之间应当互相帮助,有的帮助没有的,这有什么可奇怪的?“ 鲍叔牙对管仲照顾有加,时刻想着提携他,给他做事的机会,可是他好几次都给鲍叔牙办砸了,而且他自己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是个废物。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一出兵,管仲能排后头他就排在后头,退兵的时候,能跑在前头他就跑在前头,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仗义为他分辨:“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为的是家里有母亲需要奉养啊!他的母亲老了,又多病,他不能不留着自己去奉养她。照实说吧,像他那么勇敢的人天下少有。你们当他真不敢打仗吗?”管仲听了,感动不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只有鲍叔牙!“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做了齐国的公子纠的师傅。两个公子为了王位争得你死我活,两个好朋友各为其主,也斗得不亦乐乎。 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驱车拦截小白,并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并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胜者为王败者寇,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 可是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而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终于找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他的治国之才在扶持齐桓公的过程钟被逐渐施展出来,最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现在你知道成语“管鲍之交”的含义了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管仲鲍叔牙(管仲鲍叔牙之交文言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管仲鲍叔牙管仲鲍叔牙典故是什么?鲍叔牙与管仲管仲与鲍叔牙故事简介(急)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原因?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和友谊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