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七年级语文考试试卷)

挑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以下6个关于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高考语文现代文专题复习...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以下6个关于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
  • 高考语文现代文专题复习资料
  • 高中要买哪些复习资料
  • 高频词成语及四字词
  •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备考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 语文知识 点归纳汇总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考七种语病类型 高考书籍知识汇总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 总结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 句子 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 高考七种语病类型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 黑板报 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 教育 。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饰成分 ①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二、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 文章 ,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_ 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_ 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_ 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 方法 ,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 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 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三、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 短语 位置不当。 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 经验 的国家队的 篮球 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不符合一般习惯的。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 心语 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虚词的位置。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 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 (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前。) 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④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⑤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四、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 (“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五、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1)堆砌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 文化 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动乱”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 六、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费解 ①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作者的意思大概是“60岁以上的”。)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两各解释都可能。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 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②制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③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七、不合逻辑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 1、自相矛盾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突然”和“渐渐”矛盾。)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④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有”与“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素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 高考书籍知识汇总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 百科 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 --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 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 散文 :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 日记 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汇总 ★ 最新高考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语文知识要点总结大全 ★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大全 ★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a16caac520b9e58c9a9652b27953e5a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

      语文诗句默写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古诗文的背诵记忆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一)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 句子 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二)   (四)《阿房宫赋》   1.古人写 文章 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 经验 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 总结 ,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 哲理的句子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六)《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 爱情的句子 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三)   (七)《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八)《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 方法 ,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 传说 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九)《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四)   (十)《琵琶行》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十一)《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二)《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高考语文现代文专题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要买哪些复习资料

    高中文理综合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文理综合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频词成语及四字词

      导语:高频词成语是2017高考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我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高频成语,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供2017高考考生参考。   高考语文备考:高频词成语大全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 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 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文常考四字词   1、安步当车:从容地步行,就当乘车一般。   2、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3、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4、百无聊赖: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5、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动。里:内部。指学习要切实。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   7、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8、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9、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0、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1、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12、不刊之论:不可改易的言论。   13、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的蛮横或愚昧无知。   14、不求闻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15、不以为然:不以为是正确的。   16、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1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18、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19、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也形容漂泊不定。   20、出言无状:说话没有礼貌。   21、粗枝大叶:本形容简略或概括,后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   22、大而无当:当:底。大得没有边际,表示大而不合用。   23、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   24、当仁不让:当:遇到。遇到应当做的事就去做,不推让。   25、道貌岸然:道貌:庄严的外貌。岸然:高傲的样子。多指人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26、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达到很高的成就。   27、等而下之: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   28、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   29、颠沛流离:形容生活困苦受挫折,流离失所,无处安身。   30、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3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32、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33、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34、分条缕析:形容有条有理细致分类或剖析。   35、分庭抗礼:原指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院两边,以平等的礼节相见。后用以比喻互相对立,地位相当。   36、焚膏继晷:点起灯继续着白天(干的事)。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或学习等。膏:油脂.焚膏:指点油灯。   37、粉墨登场:用粉,墨化装,登台演出。也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38、风云际会:比喻君臣遇合。也指遇到施展才能的好机会。   39、逢人说项:碰见人便称道项斯的'才学。比喻热心替人扬名或称道某事的好处。   40、凤凰于飞:指凤和凰比翼双方。用以比喻夫妻恩爱。   41、腹诽心谤:胸怀不满,心中怨恨。诽,谤: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42、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   43、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也可写作“改弦易辙”。   44、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感受到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身:亲身。   45、纲举目张:提起渔网总绳,所有的网眼都张开了。比喻抓住事物的要领,就可以带动全面。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46、高山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47、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也比喻对事情的把握境界高远,能够十分轻松地驾驭。   48、各得其所:原来表示各自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能得到适当的安排。   49、沽名钓誉:故意做引人赞扬的事,捞取名誉。   50、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正大的样子。   5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水。比喻眼光短浅,见识片面狭隘。   52、管中窥豹:从竹管里看豹子,比喻不全面的观察或认识。也比喻从观察到的一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七年级语文考试试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高考语文现代文专题复习资料高中要买哪些复习资料高频词成语及四字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