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依据)

好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以下6个关于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抗战从何时改为14年?教育部为什么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这有什么意义如何理解8年抗战改为...

今天我们来聊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以下6个关于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抗战从何时改为14年?
  • 教育部为什么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这有什么意义
  • 如何理解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
  •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抗战到底多少年
  • 8年抗战为何改为14年?
  • 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意义原因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为什么
  • 抗战从何时改为14年?

    原来说八年抗战的,是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民国政府的说法,计算方法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引起全面抗战算起,到1945年抗战胜利。

    现在说十四年抗战的,是后来学者们的说法及现在中国政府的表示,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

    当时在民国政府看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只是局部地区的抗日活动。而且限于当时的一些涉外条约,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能力有限,所以一直保持忍辱态度,避免矛盾升级。但1937年的七七事变由华北地区的活动变成全中国同时进行的抗日活动,所以他们从这个时间开始算为全面抗战开始。

    教材修改

    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教育部: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

    教育部为什么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这有什么意义

    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是对我国抗日战争最正确的理解。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改为十四年抗战既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抗战,也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一些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扩展资料: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均为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的主张,在不同的阶段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小学教材为何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如何理解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

    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

    原来说八年抗战的,是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民国政府的说法,计算方法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引起全面抗战算起,到1945年抗战胜利。

    现在说十四年抗战的,是后来学者们的说法及现在中国政府的表示,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

    当时在民国政府看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只是局部地区的抗日活动。而且限于当时的一些涉外条约,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能力有限,所以一直保持忍辱态度,避免矛盾升级。但1937年的七七事变由华北地区的活动变成全中国同时进行的抗日活动,所以他们从这个时间开始算为全面抗战开始。

    扩展资料: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十四年抗战”写进教科书并非偶然,各界专家学者为“十四年抗战”观点的确认努力了30多年,而辽宁省政协为求证这一史实更是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几代辽宁政协人用辛勤的智慧与汗水,对充分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社会作用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从《义勇军进行曲》说起,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顾问(原省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赵杰,在政协从事文史工作3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政协”“老文史”,更是辽宁省政协探寻“十四年抗战”始末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抗战八年还是十四年?看似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实则关系着东北抗战史能否被世人认知的问题。我们要向‘八年抗战’说法说不,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

    赵杰说:“‘十四年抗战’要得到世人的认同,不仅要在思想上、资料上、论证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还应该寻找合适的角度、合适的契机,把这些论证的结果推向全国。”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辽宁省政协文史委在工作中征集、出版了大量的辽宁义勇军文史资料。在编辑整理资料过程中,赵杰和他的工作伙伴们得以结识许多当年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人。

    以卢广绩为代表的老领导、老同志经常谈起抗日义勇军英勇抗日的事迹,也经常谈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和背景。

    为此,大家有了新想法:说东北抗战十四年没有人承认,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人人会唱,以此为历史背景研究东北抗日义勇军、再从义勇军谈到十四年抗战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抗战到底多少年

    是14年。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政府宣战作为敌我双方交战的开始,并以此作为“八年抗战”的依据。

    但这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即当时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的时间不是在七七事变后,而是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1941年12月。作为一场反侵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与两国两军间的普通战争有很大不同,这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这就决定了抗日战争不是一场简单的政府和军队之间对决的战争,而是一场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发挥了巨大力量的人民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民族团结的战争。

    人民群众由战争的旁观者跻身于重要的参与者,人民性是这场反侵略战争的独特特性。这决定了抗日战争的进程不是由军队的一两个大的作战行动所决定,而是由人民群众的动员和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因此,在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时,就不宜单纯以政府是否宣战作为“标准”。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局部抗战的六年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把精力主要放在“剿共”上,极力压制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甚至调集十几万大军对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进行围剿破坏民众抗战,还捏造罪名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等救国会领导人,造成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

    但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并不能阻止广大爱国民众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意愿,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列。

    自1931年9月20日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分别发表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对日战争宣言》等十多份文件,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号召收复失地、抗日救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兴起。九一八事变后,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迅速遍布于东北各地,拿起武器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与国民党坚持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不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把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放在抗战重要位置。

    正是坚持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才能在敌后坚持抗战并获得巨大发展,到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从而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十四年抗战”概念,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民群众在抗战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理解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意义,理解抗日战争在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局部抗战时期,就全国范围而言,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抗战的规模、范围、投入都比较有限。

    它却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并为全国抗战准备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特别是人心、人力等方面的条件,对于唤起民族觉醒,发动全国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国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举国团结抗战的局面业已形成,与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军事较量,同时也在其他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抗争。全国抗战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连贯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日本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无论日本在侵略的具体目标、政策、步骤和手段上如何变化,但其实现先征服“满蒙”、再侵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改变。

    其侵华战争由局部侵略扩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恶步伐始终没有停止。从中国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后,无论面临的形势多么复杂,遇到的困难多么巨大,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争从未中断过,中华民族团结觉醒的潮流从未滞缓过。

    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从这个角度说,“十四年抗战”不仅对8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民族解放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地动员和组织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这既是处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状态的中国免遭厄运的客观要求,也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选择。

    掌握国家政权的国民党集团,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方针,推行对内武力“剿共”、对日妥协甚至“不抵抗”的错误政策,既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给了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首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肩负起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

    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于1932年4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正式对日宣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冲破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的束缚,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

    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和此前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扰乱了日军进攻中国关内的计划。

    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汇聚尽可能多的力量以抗日御侮,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积极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早在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即发表了愿在停止进攻红军、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的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对日作战。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

    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人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历史是靠全民族的力量写就的,是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写就的,那么在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

    如果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前6年局部抗战中没有起主导作用甚至还在一个时期内阻挠抗战,就否定这6年抗战的存在,那也是不符合抗日战争实际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战”来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能够涵盖卢沟桥事变之前爱国军民所进行的抗争,比如东北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内容。

    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并领导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于兴卫: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8年抗战为何改为14年?

    因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就有了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所以中国抗战14年。

    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意义原因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为什么

    一、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局部抗战时期,就全国范围而言,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抗战的规模、范围、投入都比较有限,它却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并为全国抗战准备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特别是人心、人力等方面的条件,对于唤起民族觉醒,发动全国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国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举国团结抗战的局面业已形成,与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军事较量,同时也在其他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抗争。全国抗战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连贯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日本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无论日本在侵略的具体目标、政策、步骤和手段上如何变化;

    但其实现先征服“满蒙”、再侵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改变,其侵华战争由局部侵略扩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恶步伐始终没有停止。

    从中国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后,无论面临的形势多么复杂,遇到的困难多么巨大,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争从未中断过,中华民族团结觉醒的潮流从未滞缓过。

    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从这个角度说,“十四年抗战”不仅对8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二、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民族解放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地动员和组织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这既是处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状态的中国免遭厄运的客观要求,也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选择。

    掌握国家政权的国民党集团,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方针,推行对内武力“剿共”、对日妥协甚至“不抵抗”的错误政策,既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给了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首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肩负起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

    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于1932年4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正式对日宣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冲破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的束缚,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

    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和此前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扰乱了日军进攻中国关内的计划。

    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汇聚尽可能多的力量以抗日御侮,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积极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早在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即发表了愿在停止进攻红军、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的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对日作战。

    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人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历史是靠全民族的力量写就的,是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写就的,那么在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

    如果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前6年局部抗战中没有起主导作用甚至还在一个时期内阻挠抗战,就否定这6年抗战的存在,那也是不符合抗日战争实际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战”来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能够涵盖卢沟桥事变之前爱国军民所进行的抗争;

    比如东北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并领导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先后粉墨登场,将这些国家推上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轨道,威胁着整个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日本率先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也是法西斯在全球侵略扩张行动的第一个节点。从那时起,日本法西斯既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也是世界人民的凶恶敌人。

    然而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仅在国内受到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和“不抵抗”政策的束缚,而且还曾在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

    当时,英、法、美等国为了各自利益都极力避免与日本的矛盾激化,对其侵略行径采取了“中立”“不干涉”的绥靖政策。苏联虽在道义上同情中国,谴责日本的侵略,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各大国对日本侵略中国行径的放任和纵容,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致使日本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也不断加强欧洲和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战略配合,加快相互勾结、称霸世界的步伐。法西斯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已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历史把中华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中国人民不但肩负起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而且承担了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责任。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并逐渐发展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至1939年9月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中国已独立进行了8年的抗战;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独立抗战则已持续了10年之久。

    在漫长而艰难的抗战岁月里,中国不仅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战,同时也在为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而战。

    历史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确立“十四年抗战”,更能完整地审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联,更能完整地体现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重大贡献,更能完整地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四、尊重了所有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

    虽然说“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年”,并不存在本质矛盾,但也无法否认的是,“八年抗战”的提法,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客观上都在人们尤其是年轻及后代心目中;

    都让在从1931年到1937年这六年的抗战历史,在心目中有些淡忘或不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这期间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有些不够同等记忆和缅怀的味道。

    “十四年抗战”的提法,在还原历史、更有利教育后人全面记忆抗战历史的同时,也让人一视同仁看待为抗战做贡献乃至牺牲的人和事,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仁人志士的尊重。

    五、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对国家的责任,现代国家意识淡薄。

    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犹如沉重一击,此后中国各族各界民众迅速地觉醒起来;

    展现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意识,逐渐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热潮,用血肉筑成了一座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钢铁长城。

    伟大的时代传承光荣的历史,呼唤伟大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

    面对一系列重大挑战,我们需要深入发掘抗日战争留下的宝贵战略遗产和历久弥新的历史启迪,尤其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获取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坚定“四个自信”,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历史使命和时代方位来看,确立“十四年抗战”恰逢其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依据)》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何时改为14年?教育部为什么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这有什么如何理解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到底多少年8年抗战为何改为14年?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意义原因八年抗战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