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

大学分数线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永遇乐,以下6个关于永遇乐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永遇乐李清照原文及翻译永遇乐原文及翻译注释永遇乐是什么意思?永遇乐原文及翻译注释《永遇乐》(苏轼)诗篇全文翻译苏...

今天我们来聊聊永遇乐,以下6个关于永遇乐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永遇乐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 永遇乐原文及翻译注释
  • 永遇乐是什么意思?
  • 永遇乐原文及翻译注释
  • 《永遇乐》(苏轼)诗篇全文翻译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 永遇乐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永遇乐》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

    那些酒朋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还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汉语-《永遇乐·落日融金》

    永遇乐原文及翻译注释

    永遇乐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韵译: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战苦,扬州一带遭荼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饭量还好吗?

    永遇乐是什么意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永遇乐中的典故及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明出师北伐的决心;

    3.佛狸祠下:今昔对比,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永遇乐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翻译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永遇乐原文及翻译注释

    永遇乐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1、永遇乐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永遇乐翻译: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3、注释: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此调有平、仄两体。此体为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韵。

    孙仲谋(182年—252年),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东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曾经建都京口。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_的地方,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异族皇帝的行宫。

    《永遇乐》(苏轼)诗篇全文翻译

    永遇乐 苏轼 系列:关于描写荷花的古诗词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铮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    [彭城]今江苏徐州。    [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建封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紞如]击鼓声。    [铿然]清越的音响。    [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去,暮为行雨」。    [惊断]惊醒。    [心眼]心愿。    [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惊断了我的梦。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处处都无痕。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著故乡家园。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只有些怀念旧日情感,不禁惆怅长叹。 句解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秋夜的月色明亮,皎洁如霜,明亮之余带有丝丝寒意。徐徐的风轻轻吹过,像水一样柔和。这是一个无限清雅的境地啊!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在曲折的河港中,不时「忽剌」一声,有鱼跳出水面来欣赏秋月;圆圆的荷叶上,正滴溜溜地泻下了露珠。在静寂中,鱼跳声和荷叶的滴露,更衬托出秋夜的深沉。但这样清幽的美景,总还是「寂寞无人见」的时候居多吧!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三更的鼓已经响过了,在深幽的秋夜中,连落叶的声音都听得很清楚。深沉睡梦被鼓声惊醒打断了,让人黯然惆怅。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夜茫茫,想再寻回梦中的盼盼,但踏遍小园,也找不到踪影。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在天涯海角的飘泊中,我早已经疲倦了。而远山阻隔,纵使望穿秋水,也难以回到家乡。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燕子楼「上人去楼空。当年的佳人早已远去,只剩下深锁在空楼上的燕子罢了!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昔日的多少悲欢情怀,转眼瞬间成空,古今多少事都如一梦中。到此还不醒,只因为旧欢新怨,还交缠在生命中啊!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今天我在这里凭吊燕子楼,想起了关盼盼。他日有人来到我建的黄楼上,也会感叹我这历史的过客吧! 赏析    苏轼《永遇乐》是一首清丽脱俗的词,这首词写于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据词前小序,已可略知端倪,是一首记梦词。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据元本题下注「徐州夜梦觉,此登燕子楼作」认为「燕子楼未必可宿,盼盼何必入梦?东坡居士断不作此痴人说梦之题」。显然认为傅干《注坡词》所录题注为不可信,而以为王文诰《苏诗总案》所云「戊午十月,梦登燕子楼,翌日往寻其地作」为可从。王文诰断一事为二事,词中难觅佐证。郑文焯所云更多属猜测之词,显然不足为据。倒是傅注既题作「公旧注」,当不容随意怀疑的,且与词中情事暗合,应可据此解读此词。作者在题记中声称自己夜宿江苏彭城燕子楼,梦到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唐代张尚书之爱妾关盼盼。据传燕子楼是唐朝的张尚书为名妓关盼盼所建的。盼盼面貌姣好,能歌善舞,谈吐不俗。自从张氏死后,盼盼思念故人,于是独居在小楼上十余年不嫁。?    苏轼知徐州前已转职杭州、密州等地,政治上对王安石变法的孤愤,仕途上因频繁迁调而带来的孤寂之感,都时时向他袭来。那天夜晚,一个旖旎缠绵的梦境,让他顿悟人生的真谛。「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他的灵魂从梦境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因作此词,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感慨。词中状燕子楼小园清幽夜景,抒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惆怅之情,言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悟得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之理。    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感。起三句总写秋夜清景,各以霜、水分喻月、风,并小结以「清景无限」,赏爱之心已溢于言外。首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清」字是核心,盖既有夜风清凉之感,又有超越现实之外的清净之意。「曲港」三句接写梦境,静中见动,仍是着力刻画「清景」,只是视点相对集中而已。景由大入小,由静变动:曲港跳鱼,圆荷泻露。鱼跳向上,露泻向下,一上一下,错落有致。鱼跳暗点人静,露泻可见夜深。词人以动衬静,使本来就十分寂静的深夜,显得越发安谧了。「寂寞无人见」一句,含意颇深:园池中跳鱼泻露之景,夜夜可有,终是无人见的时候多;自己偶来,若是无心,虽在眼前,亦不得见。夜深人静之时,人事已歇,自然界却是生机初展,只是这种生机罕为人见,徒形寂寞而已。在梦境中揭示人与自然的矛盾,又以自然之清幽生趣对比人事之无情,则虽云写梦,实是曲写现实。然鱼跳曲港、露泻圆荷虽也不无声响,终不至于惊动梦境。只是三更时候的铿然鼓声才扰人清梦,使清景顿失。词句转从听觉写夜之幽深、梦之惊断:三更鼓响,秋夜深沉;一片叶落,铿然作声。「紞如」和「铿然」写出了声之清晰,以声点静,更加重加浓了夜之清绝和幽绝。悠然如云的梦境倏地被鼓声叶声惊断,不免感到黯然。上阕末三句,写梦断后之茫然心情:词人梦醒后,尽管想重新寻梦,但在茫茫夜色之中,显然已经不可能重睹梦中的「清景」了,故把小园行遍,也毫无所见,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词先写夜景,后述惊梦游园,故梦与夜景,相互辉映,似真似幻,惝恍迷离。「行遍」二字,尤见执著留恋梦境之态。梦境之舒心逍遥与惊梦游园的黯然神伤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意趣也从旁得到了昭示。    下阕乃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独悟。换头三句是实写心境,写在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此句带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和感喟。杜甫曾有诗云:「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苏轼此处当是化用杜诗,写登楼后的思家心理。自熙宁四年以来,苏轼外任已七阅寒暑,身心极为疲惫,京城故园欲归无期,情绪不免躁急难忍。「望断」二字,尤见其迫切心情。接下「燕子楼空」三句由自己写到燕子楼的沧桑和佳人盼盼的杳无踪影,由人亡楼空悟得万物本体的瞬息生灭,然后以空灵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梦未醒,只因欢怨之情未断。燕子楼原建何人何时已无考,唐贞元中张尚书镇徐州时曾别筑一新燕子楼以安宠妓盼盼。盼盼妙善歌舞,雅多风态,为感念张尚书深恩,在张去世后,居燕子楼十余年而不改嫁。唐代白居易曾有《燕子楼诗三首序》述其情事,但只言张尚书,未著名,言盼盼而未着姓。旧传张尚书即张建封,盼盼姓关。但清代汪立名撰《白香山年谱》,考为张建封子张愔之事。两说兼陈,并非乱人耳目,只是意在考察史事,尤当慎重也。苏轼叙写有关燕子楼的一段情事,将要眇之情和凄迷之境写得简约而富于理趣,咏写古事而如此超宕,亦用事而传神之典范也。其以示秦观「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并自以为语约事丰,诚非虚妄。张炎、郑文焯亟赏此三句,亦意在抉发用事使典之妙谛。「古今」三句,由古时的盼盼联系到此时的自己,由盼盼的旧欢新怨,联系到自己的旧欢新怨,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这三句是用庄子「吾与汝,其梦未始觉者也」之意。由古代燕子楼中的佳人到此日登楼览感的倦客,再到古今所有的普罗大众,无一不是寄身梦中。这是苏轼人生哲学的一次集中反馈,它渊源于《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人生如梦,惟醒者知其为梦。可惜自以为醒者,其实仍是在做梦,自视为智者的人仍不免为愚者。因而古今之间,并不是梦者与醒者的不同,而只是所梦内容在旧欢新怨上的差异,古今同此一梦而已。不独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此日苏轼登楼兴感,仿佛是醒者感叹梦者,将来若有人再相登临,面对黄楼夜景,恐也有醒者对梦者的浩叹。然究其极,亦不过是天地古今一梦者而已。醒者是痛苦的,梦者因其梦而反得逍遥。苏轼从庄子哲学中找到了消解痛苦的良药。「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行香子》)结尾二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当日又思及未来。黄楼为苏轼所改建,是黄河决堤洪水退去后的纪念,也是苏轼守徐州政绩的象征。但词人设想后人见黄楼凭吊自己,亦同此日自己见燕子楼思盼盼一样,抒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无穷感慨,把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苏轼的人生态度不免消极。但在北宋党争频仍,词人迭遭打击的历史条件下,读者是不应苛求古人的。毕竟,超越现实的虚幻慰藉也是古代士人相当普遍的一种精神生存状态。    词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楼情事而层层生发。景为燕子楼之景,情则是燕子楼惊梦后的缠绵情思,理则是由燕子楼关盼盼情事所生发的「人生如梦如幻」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问。全词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风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旷,用典体认着题,融化不涩,幽逸之怀与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苏轼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千古传诵,深得后人赞赏。此三句之妙,正如郑文焯手批《东坡史府》云,「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谓此词:「脱去笔墨畦迳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殊非过誉。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原文: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注释 1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2紞如:击鼓声。3铿然:清越的音响。4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惊断:惊醒。5心眼:心愿。6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赏析   上片写梦醒,深夜寂静,明月如霜,在弯弯曲曲的池子里,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滚下了晶莹的露珠。三更时分,夜深人静,一片树叶落地都铿然有声,自己从梦中惊醒,夜色茫茫,踏遍小园寻找旧梦,却无处可得。写夜景,以夜间轻微的声响衬托夜间的寂静,写梦仅用「梦云惊断」一笔带过,无处寻梦,不禁黯然神伤。   下片写自己这个「天涯倦客」在清幽的深夜被秋声惊醒后惟见「燕子楼空」,感到无限惆怅。接着便由张与关盼盼的故事引出对整个人类历史无限深沉的感慨,昔日燕子楼中的旧事,已如梦一般地逝去,而古往今来无数代人的欢乐、怨恨,又何尝不像它一样也如一连串连续的梦境?世人不明此理,固如大梦未醒。而大梦已醒的词人自己,此时此地所感发的人生感叹,在后人看来,难道不也是一场梦!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苏轼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结合现实处境,表达了自己盼归难归,触景伤情,怀古伤今的感伤。语言高度凝练概括,仅「燕子楼空」三句,便说尽张建封(当为张)事,写景如画,感情浓郁,具有强烈的抒 *** 彩。低沉而感伤的情绪正是词人厌倦官场的心绪在词作中的艺术折射。词境的开阔,题材的阔大,又是词人把社会、历史以及对人生哲理性思考引入词作的豪爽表现。[3]   词人莅临徐州,宿于 唐代 名妓关盼盼的燕子楼。是夜,明月皎洁如霜,好风清凉如水,此为大景,以静衬托夜之深。鱼跳曲港,露泻圆荷,此为小景,以动反衬夜之静。如此静夜,自能梦遇佳人。然三更鼓响,一片叶落,忽然惊醒,于是怅然若失,起而寻梦上征融情入景,若梦若醒,亦真亦幻,给人以惝恍迷离之感。下片由人亡楼空,直抒感慨,把故园之思,今昔这感、人生如梦之叹,打成一片。他从自己今日凭吊燕子楼,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将凭吊自己所建的黄楼,一种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袭上心头,使他深有"古今如梦,何尝梦觉"之慨。看来,这燕子楼的一梦,也不特是艳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据词前小序,已可略知端倪,是一首记梦词。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据元本题下注「徐州夜梦觉,此登燕子楼作」认为「燕子楼未必可宿,盼盼何必入梦?东坡居士断不作此痴人说梦之题」。认为傅干《注坡词》所录题注为不可信,而以为王文诰《苏诗总案》所云「戊午十月,梦登燕子楼,翌日往寻其地作」为可从。王文诰断一事为二事,词中难觅佐证。郑文焯所云更多属猜测之词,不足为据。倒是傅注既题作「公旧注」,当不容随意怀疑的,且与词中情事暗合,应可据此解读此词。作者在题记中声称自己夜宿江苏彭城燕子楼,梦到以前居住在这里的 唐代 张尚书之爱妾盼盼。盼盼,姓关, 唐朝 人。据传燕子楼就是张尚书为关盼盼所建的。白居易《燕子楼三首》诗序云:「徐州故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白氏所谓「尚书」,后世(包括苏轼)多以为是张建封,但据考证当为张建封之子张愔。盼盼面貌姣好,谈吐不俗。自从张氏死后,盼盼思念故人,于是独居在小楼上十余年不嫁。   苏轼至徐州前已转职杭州、密州等地,政治上对王安石变法的孤愤,仕途上因频繁迁调而带来的孤寂之感,都时时向他袭来。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十月的一个夜晚,苏轼宿于燕子楼,一个旖旎缠绵的梦境,让他顿悟人生的真谛。「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他的灵魂从梦境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醒来后十分感慨,写下这首别具意境的佳作。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鉴赏   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感。起三句总写秋夜清景,各以霜、水分喻月、风,并小结以「清景无限」,赏爱之心已溢于言外。首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   下阕乃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独悟。换头三句是实写心境,写在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此句带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和感喟。杜甫曾有诗云:「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苏轼此处当是化用杜诗,写登楼后的思家心理。   词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楼情事而层层生发。景为燕子楼之景,情则是燕子楼惊梦后的缠绵情思,理则是由燕子楼关盼盼情事所生发的「人生如梦如幻」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问。全词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风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旷,用典体认着题,融化不涩,幽逸之怀与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苏轼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千古传诵,深得后人赞赏。 诗词作品: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 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豪放】、【写景】、【抒情】、【怅惘】、【人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永遇乐永遇乐李清照原文及翻译永遇乐原文及翻译注释永遇乐是什么意思?《永遇乐》(苏轼)诗篇全文翻译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原文及翻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