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语文答案(重庆高考教育考试院官网)

挑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重庆高考语文答案,以下6个关于重庆高考语文答案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2008重庆语文高考试题答案2018年重庆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求201...

今天我们来聊聊重庆高考语文答案,以下6个关于重庆高考语文答案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2008重庆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 2018年重庆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 求2011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 2022高考作文重庆真题解析(附2020、2021作文题)
  • 2006重庆高考语文卷第22题答案
  • 2012年重庆高考文言文阅读
  • 2008重庆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许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8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案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对峙zhì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监察chá 趁机chè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切磋qiè 正当防卫dāng 姗姗来迟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斑斓 法碣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松驰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 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看见时奉献的礼品。 B. 有关部门整锐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会到了自己酿造苦酒。 C. 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 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相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 B.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C. 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 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王星红旗。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晶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精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襚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学者弗兰克·而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碰变化、重力场变,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种非常熟练的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决定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 B.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 C.生物体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环的生命节律� D.感觉饥饿、改变体温的生命节律�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自,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A.通过视网膜感受光与暗的视交叉上核� B.人体内松果腺所分泌的褪黑素� C.广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变化� D.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 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 C.生物钏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D.生物钏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人体细胞蛋白制造的认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众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之一,疾者与之财,使令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举幸游吾乡子?’今子寒途,据四十里之,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觜,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就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枝解人,”枢始?”公矍曰:“从寡人始”途不支寄。公曰:“以属曰:”尔罪有三:公使当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古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当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邻国,当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走狗死,公今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学左右之,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晏子,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群其图之。”公曰:“善。”趣危治狗;以会相马。� 〔注〕赀(zi):腐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诏行径”和“苛虚百姓”的一组是� A.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默然不同�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漠百姓族苦,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4分)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虎鼓瑟兮弯回车,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百有余年矣。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 (5)《孤独的收割人》的作者 ,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作家。 (6)1921年鲁迅以“巴人”为笔名发表的,后来又收入小说集《呐喊》中的著名中篇小说 是 。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梦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怒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湖源湖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严,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果是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鸵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黑令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6.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4分) 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19.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4分) 20.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4分)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 ① 会让我们经历苦痛, ② 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 ③ 会升降。 ④ 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 ⑤ 这场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量 ⑥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灾区。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dàng) 2、A(调剂、冥顽)(B掂量、C法谒、D、怦然) 3、B(A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B比喻事情还没有任何条件;C不管……;D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4、B(A梅花……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主动和被动句式杂糅;C……是景点,缺少主语;D首次抵达,语序不当) 5、C(其他三项都是生物钟调控的某些具体方面) 6、D(这是生物钟发挥作用控制的两个方面) 7、C(自由改变这一说法夸大) 8、B(服政:指服役纳税) 9、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10、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11、……出游/睹……食/睹…… (1)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2)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12、(1)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2)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13、略 14、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15、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即以人生过程为线,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 16、时间在钟表时行走/时间在生活中行走/时间在生命中行走 17、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18、(参考)母鸡高高在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在下,说不出冷暖凄凉。 19、(参考)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20、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1、虽然……但是……而……因为……即使……就 22、略 我考过的~~~~~~~~~~~~

    2018年重庆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2018年重庆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 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记住。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特定语言环境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俗话说,宇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特定语境中的词语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尤其是文言实词,由于其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因此,多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对我们进行有效的复习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另外,还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高考题“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成语有“恪守不渝”。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常见成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区分文言虚词常见用法 复习虚词,要注意近几年考了哪些虚词,考的什么义项和用法,同时注意本年度要求掌握的虚词有哪些。近年的《考试说明》只要求掌握18个虚词,但虚词的范围虽小,变化很多。因此在复习中,要掌握这些虚词的词性和常见的用法,以及当它具有某种词性时可以翻译成什么。有了这种基础再去做题,一般题目都能解决。首先应明确虚词在不同词性时的特点。比如经常考试的、用法也比较复杂的虚词“以”,词性主要有介词和连词等。作为介词后面往往跟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 充当状语,如“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后跟名词性短语“一璧之故”作谓语“逆”的状语。而当它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或主谓短语,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以”后是“其无礼于晋”,是一个主谓短语,所以“以”只能是表原因的连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两个例句中,“以”都译为“因为”,但因为所连缀的词性不同,用法也明显不同。所以“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就须对它所连带的词语作具体分析。 文言文除了考实词、虚词用法外,还考查句子翻译、信息把握、文义概括等内容。但相对而言,实词虚词是基础,是根本。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分析归纳概括题解题思路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且对这些部分作独立的研究;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再现事物各部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内在联系。分析是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研究,只针对某一点进行独立研究;综合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进行通盘思考。分析综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开的,分析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为前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一般思维是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筛选出来对选项的表述加以正误的判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做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归纳概括”题常见出题方法。 一是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义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二是采用对某一问题提问的方式出现。对第一种,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大致可归纳为“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但不论是什么类型,只要认真读懂原文,理清脉络,深入思考,仔细辨析,从句间关系,条件限制,原文有无表述、表述是否恰当以及词语解释等方面人手,对照选项逐一筛选,最终就会做到去伪存真。第二种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要有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这中间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的提问点,吃透选择项的内容含义,紧紧抓住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合理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归纳概括题常见错误选项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题,“归纳概括”题一般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义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可归纳为“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 (一)误用因果。这类错误是指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 (二)事件杂糅。这类错误是指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状语、定语或其他条件。 (三)无中生有。这是指原文无此意,而选项中虚添了内容。如高考题第19题C项中说“(狄仁杰在劝谏时)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狄仁杰的谏劝。”这里又有两处不符合原文,即“为难”和“不得不”,高宗“为难”原文并无表述,而“高宗意乃解”一句充分说明高宗在接受谏劝时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题的错误就属于无中生有。 (四)颠倒是非。这类错误是指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五)词语误解。这类错误很细小,因为往往仅是一个词解错了,而其他表述完全无误。

    求2011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

    一、(本大题共4小趣.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包扎(zā) 殷红(yān) 损兵折将(zhé) 还看今朝(hái)

    B.劲敌(jìng) 答理(dá) 转弯抹角(mò) 悄无声息(qiǎo)

    C.阡陌(mò) 膝盖(qī) 舐犊情深(shì) 刚愎自用(bì)

    D.镌刻(juān) 恪守(kè) 迄今为止(qì) 煽风点火(sh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 博弈 清澈见底 鞭辟入里

    B.夜宵 边陲 涣然冰释 稳操胜券

    C.遒劲 晋升 搬师回朝 返璞归真

    D.诀窍 蓬松 不谋而合 崭露头角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 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 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昕

    下去的冲动。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报业和出版业展览会上,德国一份堪称“革命性”的个性化报纸———“niiu”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还能像传统报纸一样投递到户。

    一切很简单:订户只需在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前登录“niiu”的网站,从其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国内外部分报纸和网站)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金司负责处理印刷,连夜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l6页彩版日报。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固定套餐的食堂开始提供幕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兴奋。翌日8时许,订户就可以一边翻阅自己“主编”的报纸.一边享用早餐了。

    仅仅30天,“niiu”就吸引了超过1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niiu”作为一个垮越两种媒介形态的互动产物,既可被视为纸质媒体转型的有益尝试,也可被视为网络媒体的大胆试水。“niiu”的成功说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可以超越竞争与对抗,做到互补共赢。

    “niiu”的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并对纸质媒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niiu”的合作伙伴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使其内容得到保障。“niiu”的内容供应商依据其被选择的内容数量获取利润,从而增加了额外收入,提高了“隐形”发行量。这种网上发行还促使传统媒体在提升新闻品质上更下功夫,增强竞争力。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分析“n iiu”订户选择文章的偏好,辅助调整报纸的内容定位。第二,这种新的形式开拓了纸媒的潜在阅读群,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并带动了“网际”印刷。“niiu”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学生,因为他们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这种新形式为重构报纸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广告商而言,个性化报纸使他们有可能实现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广告投放,使广告效益最大化。“niiu”还实现了网络媒体与印刷行业之间的新合作,推动“网际”印刷技术的发展。[来源:Zxxk.Com]

    利用新科技、新理念,赋予读者更大权利,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既旧又新的“niiu”给了我们一个网络时代报纸生存的全新答案。

    5.下列育关“niiu”报纸的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根据读者从网上选择的不同内容编成的报纸

    B.根据读者不同阅读习惯而选择不同纸张形式的报纸

    C.由订户自己主编内容、网站排版和印刷的报纸

    D.利用了新科技、新理念,既旧又新的报纸

    6.下列对“niiu”模式可能产生的效果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让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在竞争与对抗中实现了互动、互补和共赢。

    B.它让内容合作伙伴可以依据其被选择内容的数量而获取额外收入,也提高了其报纸的

    发行量。

    7.下列推断,符台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niiu”让报纸从固定套餐变成了菜式丰富的自助餐,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

    B. “niiu”在 矩短的30天时间就吸引了超过l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说明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

    C. “niiu”要求台作伙伴要有内存的保障和广泛的影响力,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

    D. “niiu”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大胆试水,将会逐渐获得更多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订户的喜爱。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到10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1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 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2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3,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日:“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首领 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敏繁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日 顾:回头看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3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5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 ①②④ B. ②○3④ C. ①○5⑥ D. ○3○5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

    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

    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

    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四、(本大题 共3小题,共22分)

    1l(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此辈迫饥寒为盗, 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3分)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4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来源:学科网]

    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尝试的空缺部分。

    (1)故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2)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贺箜篌引》)

    (3)歌曰:“桂棹兮兰浆, 。”(苏轼《赤壁赋》)

    (4)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柳宗元的《种树郭驼橐传》是一篇 体的传记。

    (6)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五、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 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来源:学科网ZXXK]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

    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14.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l6.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6分)

    17.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 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l)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相关造成的现象,如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扩大等,都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危害。

    (2)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驻军图》中.标有“箭道”二字的城堡上,可看到有道路蜿蜒而下。

    (3)按照一定顺序准确无误地将一长串数字记住,比牢记内容相互关联的文本或图像难度更大。

    有语病的一项是:

    针对性修改:

    19.青葱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 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 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 ,理由:

    (2) ,理由:

    20.下列图标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 现数字,字数10-20字)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

    ①社会:

    ②学校:

    21.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删除后应简明连贯确、不损害

    原意。[来源:学科网ZXXK]

    清晨7时,重庆的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

    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为即将开始的 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热身。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

    ② ③ ④

    动员正在进行准备,慢跑,拉神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

    ⑤ ⑥

    尚在安排之中,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的紧张。

    ⑦ ⑧

    应当删除的是:

    七、写作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 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22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答案

    一、l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B 9.B 10.A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

    (10分)

    (1) 翻译

    ①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②(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2)用斜线(/)断句: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12.(6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13.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

    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15.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有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16.

    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17.(6分)

    (1)辩证(对比)思维[来源:学科网ZXXK]

    分析(略) (2)包容态度 分析(略)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l6分)

    18.

    有语病的一项是:(1)

    针对性修改:删掉“与”和“相关”(或者删掉“造成”)

    19,4分

    (1)④理由:略

    (2) ②理由:略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

    1A2C3D4C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C6B7D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B 9.B 10.A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

    (10分)

    (1) 翻译

    ①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②(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2)用斜线(/)断句: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12.(6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13.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老鱼跳波瘦蛟舞

    (3)击空明兮溯流光

    (4)出师一表真名世

    (5)寓言

    (6)川靖康成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 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15.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有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16.

    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17.(6分)

    (1)辩证(对比)思维[来源:学科网ZXXK]

    分析(略) (2)包容态度 分析(略)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l6分)

    18.

    有语病的一项是:(1)

    针对性修改:删掉“与”和“相关”(或者删掉“造成”)

    19.4分

    (1)④理由:略

    (2) ②理由:略

    20.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略

    21.1457

    七、本大题60分

    22略

    2022高考作文重庆真题解析(附2020、2021作文题)

    本期为大家第一时间整理2022高考作文重庆题目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2022重庆新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吧,最后为大家附上2020、2021年高考作文题。 重庆2022年高考语文使用的是全国新高考Ⅱ卷,除重庆外,辽宁、海南也使用的是一样的全国新高考二卷。 一. 202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 202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新高考Ⅱ卷) 2022年重庆高考语文科目将于6月7日 9:00-11:30进行,待考试开始之后我们将立刻为大家更新202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至此,请保持关注。 三. 2021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 2020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五. 总结 这样的题目你觉得超乎预料了吗?更多关于高考的资讯,请在本文下方“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一栏,输入成绩、所在省份、所选科类,一键进入圆梦志愿查看。 除了查看高考资讯,圆梦志愿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为大家科学评估出2022年所有能上的大学以及被录取的概率。

    2006重庆高考语文卷第22题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 文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式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5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1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2至25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豁免 附和 蛊惑人心 祸起萧墙 B.遏止 扼要 鄂伦春族 厄瓜多尔 C.菁华 矜持 泾渭分明 惊世骇俗 D.撕裂 趔趄 烈火金刚 骂骂咧咧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的一组是 A.慰藉 销毁 矫揉造诈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颠簸 竣工 关怀备至 顶礼摩拜 D.盘绕 静谧 哄堂大笑 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 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 李老汉是一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毗必报。 D.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转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令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方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 应当看到,文化转型和文化危机密不可分。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规期和稳定期相比,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和革命期。在文化模式的剧变期中,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彼此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总的文化冲突与剧变时期中,文化危机代表着量变的过程,文化转型则是这一量变过程达到一个转折的关节点而引起的质变。另一方面,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5.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B.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的转变 C.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6.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 A.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 C.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 D.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文化的碰撞和转变 C.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 D.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国。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万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粜,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诸,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人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 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 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 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 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 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结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4分)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4分) 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已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4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振长策面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此二句出自《 》。 (4)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开创了被后世誉为“ ”的优良传统。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说 村 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创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袭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轱辘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坐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候,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另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4分) 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 18.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19.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分) 六、(本大共4小题,共17分) 20.在下材料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1995年,27岁的孙炯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导游考试 ① 遇到一道考题 ② 英国小说家J ③ 希尔顿的小说 ④ 消失地地平线 ⑤ 里写到的 ⑥ 香格里拉 ⑦ 源自哪种语言 ⑧ 法语、英语 ⑨ 还是喜马拉雅山麓的一种方言 ⑩ 答案是最后一个。 21.从A句或B句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4分) 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 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 ,那么网络世界便是 。 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 ,那么数学便 。 22.简要说明题22图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到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5分) 题22图 (1)寓意:(3分) (2)标题:(2分) 23.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其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 。 (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 。 七.写作(本大题共二小题,共60分) 24.片段作文。(10分) 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B 2.C 3.C 4.A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D 6.A 7.D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8.C 9.B 10.D 11.B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2.(8分) (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13.(6分) (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14.(4分) (1)俯察品类之盛 (2)清清沙白鸟飞回 (3)过秦论 (4)建安风骨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15.(2分) 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16.(4分) (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 (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 (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17.(4分) (1)农民的居住地。 (2)诗意与温馨。 (3)愁苦与艰辛。 (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18.(6分) (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 (2)好处:深化主题。 19.(6分) (1)作者的情感态度: 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 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2)略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20.(4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1.(4分)略 22.(5分)略 23.(4分)略 七、(本大题共60分) 24.(10分) 略 25.(50分) 略 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重庆卷)逐题解析 江西省赣州一中黄运华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豁免 附和 蛊惑人心 祸起萧墙 B、遏止 扼要 鄂伦春族 厄瓜多尔 C、菁华 矜持 泾渭分明 惊世骇俗 D、撕裂 趔趄 烈火金刚 骂骂咧咧 答案为B。(A、豁huò和hè惑huò祸huòB、都读èC、菁jīng矜jīn泾jīng惊jīngD、裂liè趔liè烈liè咧liē)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慰藉 销毁 矫揉造作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颠簸 竣工 关怀备至 顶礼摩拜 D、盘绕 静谧 哄堂大笑 迫不及待 答案为C。“摩”应为“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答案为C。(A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不必别人介绍。B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C睚眦必报: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D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D、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答案为A。(B、“缓解”“问题”搭配不当。C、应为“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 D、“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 应当看到,文化转型和文化危机密不可分。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规期和稳定期相比,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或革命期。在文化模式的剧变期中,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彼此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总的文化冲突与剧变时期中,文化危机代表着量变的过程,文化转型则是这一量变过程达到一个转折的关节点而引起的质变。另一方面,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5、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B、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转变 C、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答案为D。 6、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 A、 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 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 C、 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 D、 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 答案为A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B、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的碰撞和转变 C、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 D、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 答案为D。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

    2012年重庆高考文言文阅读

    1. 重庆2012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谁能告诉我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前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睢》 诗经 18.《蒹葭》 诗经19.《观沧海》 曹操20.《饮酒》 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25.《行路难》 李白26.《望岳》 杜甫27.《春望》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32.《观刈麦》 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 李贺35.《赤壁》 杜牧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 李商隐38.《无题》 李商隐39.《相间欢》 李虞40.《渔家傲》 范仲淹41.《浣溪沙》 晏殊42.《登飞来峰》 王安石4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44.《水调歌头》 苏轼45.《游山西村》 陆游46.《破阵子》 辛弃疾47.《过零丁洋》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50.《己亥杂诗》 龚自珍51.《劝学》 荀子52.《逍遥游》 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 苏轼 56.《氓》 诗经57.《离骚》 屈原58.《蜀道难》 李白59.《登高》 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 李商隐62.《虞美人》 李煜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以上是全国新课标要求背诵篇目,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2. 2012课标全国高考 语文文言文 (一)文官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 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 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 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 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试题答案 4.D 5.C 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 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 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3.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2重庆高考作文题:"你好"和"明天见"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给出了一份材料,内容如下: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 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据了解,自2005年起,我市一直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这是多年以来再度出现非命题式材料作文。 4. 09年各省高考语文题目 全国I作文 以“路径”命题作文 全国II作文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妈妈色盲的故事 ! 北京作文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上海作文 金融风暴中的我 辽宁作文 沈阳全民读书月 陕西作文 材料:小动物学游泳而引发的评论 重庆作文 我与故事 福建作文 这也是一种_________ 湖南作文 踮起脚尖 四川作文 命题作文《熟悉》 广东作文 对常识的认识 江西作文 兽首拍卖 江苏作文 品味时尚 湖北作文 赵鑫珊的诗-材料作文 站在_门口 浙江作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 山东作文 材料作文《见证》 安徽作文 生活给我智慧 海南作文 诚实善良 宁夏作文 以善良为题写一篇作文 天津作文 我说九零后 5.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一、(9分) 1.C2.B3.D 二、(36分) 4.D5.C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10.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三、(25分) 11. (2)①匀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4)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四、(25分) 12. 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4)语文试题答案一、(9分) 1.C2.B3.D 二、(36分) 4.D5.C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10.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三、(25分) 11. (2)①匀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4)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四、(25分) 12. 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4)语文试题答案一、(9分) 1.C2.B3.D 二、(36分) 4.D5.C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10.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三、(25分) 11. (2)①匀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4)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 6. 2011,2012重庆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2011: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2分)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 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 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⑨另一个冬天。 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 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1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答:14.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4分)(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答:(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答:15.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4分)答:16.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6分)(1)大姐:(2)二姐:(3)我和妹妹:17.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18分)揭开害羞之谜李君印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 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 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 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 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 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 7. 求一篇2012的重庆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关于拯救冷库工人的那篇,速度 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标杆作文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重庆一考生 每天清晨的“你好”与微笑,加上下午的“明天见”,温暖了保安的心,也救了他自己。世人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烤羊肉串支持学子读书梦的叔叔,在烟与火中为别人的梦添上一双翅膀,也换来了欢笑与温暖。汪伦对李白的深情,于桃花岸边飞奔送别,得到了李白的真意。 鳄鱼张开的嘴,为小鸟提供了食物,自己也少了痛与疼。 阳光本就温暖,空气阻挡不了这份温暖的漫延;流水本就欢腾,冷剑割不断这份欢腾的喜悦;玫瑰本就芬芳,围墙挡不住这份芬芳的侵入。 那个年轻时穷困的作家马尔克斯,每天生活在老板与他妻子吵闹的旅店里——老板妻子不愿收留这身无长物的落魄者,老板却执意让根本付不出账的马尔克斯留下。善良和蔼的老板,给了潦倒作家容身之所,虽然数月后马尔克斯悄然离去,但是不久,他带着《百年孤独》,不尽的谢意和大笔的报酬回到了旅店,《百年孤独》乃旷世名作,报酬可安享晚生,谢意可照亮人心,这朵玫瑰,芳香永存。 世界上玫瑰本只有一处有,送走的多了,芳香便流通于世。 当第五十个雷锋学习月乘着春风到来的时候,你可感受到玫瑰留下的余香?或微不足道之事,或动人的行为。 雷锋叔叔用双手将玫瑰送向四方,他把玫瑰的余香灌入墨里,一笔一笔记载,欢乐无处不在。 圣人也如此,周游列国的孔子,路遇知己,畅抒情感,他会不假思索的取出珍爱之物赠予知己,坚信自己的收获不少——快乐与认可。 于春风中种一粒种子,灌溉施肥,夏日里支起帐篷架遮住热光,秋日里采下一把玫瑰,冬日里赠送,冬天还会冷吗?那炽热如火的红色,如跃动的欢笑,把冬日寒风驱散,留下余味于空中徘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看那大海,为欢快的鱼虾提供安乐之所,自己也更宽广。看那深山,为参天大树展开自己胸脯,少了水与土的离别。 看那蓝天,允许白云恣意漂浮,自己也添了色彩。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孤单守着玫瑰园,只有一处芬芳。 当你离开这片土地时,采下玫瑰,笑着相送,手指间的芬芳便会浓郁,有一天你便可被芬芳包围。 玫瑰,流淌起你的芬芳吧! 【考场得分】内容20分 表达20分 发展20分 总分60分 【得分关键点】 1、审题精准。 这篇作文审题立意抓住了材料的要害。工人与保安的关系,就是赠与与回报的关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虽然是一个老题目,可是,用在这个材料上,是比较恰当的。 2、材料丰富。作者才情横溢,从现实中的烤羊肉串大叔资助学生到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从马尔克斯受人恩惠,知恩图报,到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散财,作者论述了玫瑰只有送得越多越越远,才能香飘四溢,爱心善心四处播撒,才会温暖人间。 得分亮点:立意高远 这里丰厚 救 赎 重庆一考生 我曾长久地驻立在祖父的中药房门外,贪婪地闻着浓浓的药香,灵魂仿佛也在这一刻得到救赎。 那是祖父的中药房,病人们亲切地称它是“杏林”,我仿佛能感受到这中药房后有一片杏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明媚的光芒。 望闻问切,我看见祖父微眯着眼睛,用一只布满皱纹的手轻按着病人的脉搏,那像是把握住了五千年中华之脉,延绵至今。 祖父说:“这是在救人,也是在自救。” 我被祖父的话深深打动,看着底部泛着煤黑的药罐被明火温柔地舔着。里面的药汁咕噜地冒着泡,升起袅袅的药香 我想这用三碗水熬成三口的药汁,正是中医珍贵精华所在:救赎与自我救赎。 中医在救人的同时,也洗涤了自我的良心。 祖父说:“如今的社会人情淡漠,在那些西方的医院,医生与护士戴着口罩,病人好像从不曾见过。 他们的仪器固然先进,但却冷冰冰,不也少了点人情味吗?” 说着祖母从里面端出来一碗刚熬好的中药,递到一位病人手中,满眼是关怀的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风。 是啊,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欠缺,人们之间少了那份原始纯朴的人情味,好像世界都暗淡无味了。 有人说,这是良知的缺席,这让我们变得如此孤单与孤寂。 中医仿佛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的救赎者,在人与人之间,以一碗满是药香的中药传递着,解救灵魂,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一颗医者接济苍生,悬壶济世的悲悯之心也被救赎。 付出了温暖便会得到温暖,救赎了别人也是一种自我救赎,这是我从祖父看到的,也是每一个中医身上传递。 8.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内附材料) 以下是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材料: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重庆高考语文答案(重庆高考教育考试院官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重庆高考语文答案2008重庆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