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二讲解视频)

好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一历史,以下6个关于高一历史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高一历史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高一...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一历史,以下6个关于高一历史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 高一历史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
  • 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
  • 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
  •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如下: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一历史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

    学习我们可以用下面这句话概括:课前要预习,听课易人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等。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一历史 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历史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1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 文化 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一历史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2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4.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5.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一历史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3 1、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法 。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 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1)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基本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政策: (1)基本含义: A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B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历史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 2020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国 文化 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我们想学会好历史,就要去感情深受,带入自己,很多历史真的很有趣,当你对其感兴趣的时候,你的学习动力就有了,自然就会想去学习了。所以我们要确定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1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_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2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 出国 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_”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_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_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3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 措施 :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背时间表总结 ★ 高中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 高中历史的必背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中历史必背的基础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0

    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

    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需要掌握科学的 学习 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有意味不同的学习方法。‘’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这些都是帮助你学习的方法,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一历史 考试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1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 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 2、西周的分封: 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4、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2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 文化 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3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欺压山东人民。 义和团运动的 口号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但是,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 《辛丑条约》的影响: 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打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的在华代理人。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常考知识点 ★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

    把识记过的材料再拿来识记,使之巩固。其生理基础是对暂时神经联系不断强化,使它的痕迹进一步巩固。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一历史 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1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1.背景 (1)帝国主义“严守中立” ①原因: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力量在全国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 ②实质: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实施: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起用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 ④影响: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2)“南北议和” ①原因:袁世凯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军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竭力主张同袁世凯妥协,革命党人也同意停战议和。 ②概况:南方代表伍廷芳和北方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举行和平谈判。 (3)孙中山回国 ①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 ②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成立 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③各省代表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并成立了南京临时参议院。 3.性质: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 措施 (1)对内 ①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 文化 教育 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颁布《临时约法》:其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力;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中国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对外——发表《告各友邦书》 ①目的: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内容: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1)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3)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大权,拥有北洋军,还大搞反革命阴谋。 2.经过 (1)逼迫清帝退位:指使段祺瑞等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通电赞成共和: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3)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窃取革命果实的标志: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和教训 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意义 (1)_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他们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2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 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具体措施如下: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 管制证券业。 (2)复兴工业〖核心内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将生产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生产引起过剩。 (3)调整农业政策: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为受损农民提供补贴。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福利保障措施;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且措施多以立法形式出现。 ★作用: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3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原因: 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 ②日本诱降的影响; 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 标志: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_”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_的路线。 中共中央的三大 口号 :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皖南事变(1941年初) 经过: 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_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的对策: 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认识: 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豫湘桂战役: 1944年。日军为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_政策造成的恶果。 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独裁统治的特征:_、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结合、渗透。 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0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常考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学习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计划本身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计划对学习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制定好的 学习计划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高一历史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1.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 (2)商朝: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的王朝 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 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1)时间: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周;都城:镐(hào)京; (2)分封制: A分封制的内容:土地、人口 B分封的对象:王室宗亲、功臣、姻亲、先代旧贵 C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D分封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宗法制: A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B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C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 D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度的工具。 3.夏商西周的经济 (1)农业: A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材料是木、石、骨制,耒(lěi)、耜(sì)等。 B土地制度:井田制。(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2)手工业: A青铜制造: B丝织业: C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水平。由政府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多是军用品和奢侈品,不进入市场流通。 (3)商业: A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 B周朝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二、夏商政治制度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三、夏商政治制度结果 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一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_—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 文化 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_—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3、天文学、农业、医学 4、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5、中国古代科技长期世界原因 6、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社会原因 二、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三、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 国画 的分类: 人物画 、 山水画 、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完善科举制的 措施 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为此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度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2、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答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科内,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 3、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玄宗时进士科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容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1.原因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2.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招揽人才,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 3.创立 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 方法 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4.发展 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必考知识点 ★ 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 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 ★ 高一上册历史知识点 ★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梳理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 高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二讲解视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一历史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高一历史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