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重阳节的对联,以下6个关于重阳节的对联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有哪些关于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登高望远是其中的一个习俗,你知道有哪些关于重阳节的对联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希望大家会喜欢! 关于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经典篇】 1. 上联:登高赋诗 下联:含饴弄孙 2. 上联:愁闻风雨 下联:燕会湖山 3. 上联:凤岭设赏 下联:龙山落冠 4. 上联:三三令节 下联:九九芳辰 5. 上联:鼓琴仙度曲 下联:种杏客传书 6. 上联:黄花如有约 下联:秋雨即时开 7. 上联:熟是题糕手 下联:徒夸赐菊荣 8. 上联:黄花开正好 下联:秋雨落宜时 9. 上联:题糕惊僻字 下联:飞屐发豪情 10. 上联:避恶茱萸囊 下联:延年菊花酒 11. 上联:敬老成时尚 下联:举贤传德风 12. 上联:秋奉椿萱茂 下联:菊同兰桂馨 13. 上联:观菊来瑞鹤 下联:绕膝戏玄孙 14. 上联:冒雨先寻菊 下联:迎晴便插萸 15. 上联:东篱开寿菊 下联:南陌献嘉禾 16. 上联:有人来送酒 下联:容我去题糕 关于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精选篇】 1.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 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2. 上联:菊花金秋傲霜 下联:梅花隆冬斗雪 3. 上联:三径归时秋菊在 下联:满城近日雨风多 4. 上联:三径归时岁月在 下联:满城近时风雨多 5. 上联:三径就荒菊绽蕊 下联:一堂大喜雁来宾 6. 上联:小雨酿寒侵白纻 下联:西风怜醉避乌纱 7. 上联:劝君一醉重阳酒 下联:邀月同观敬老花 8. 上联:乌台好仿黄花宴 下联:凤笛催成红叶诗 9. 上联:年年重九胜春光 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 10. 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 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 11. 上联:靖节排冠归隐去 下联:孟生落帽快登临 12. 上联:孟参军龙山落帽 下联:陶居士三径衔杯 13. 上联:何处题糕酬锦句 下联:有人送酒对黄花 14. 上联:黄菊绮风村酒熟 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15. 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 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 关于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最新篇】 1. 上联:临风乌帽落 下联:送酒白衣香 2. 上联:拈菊欣忆旧 下联:抚幼励承先 3. 上联:院闭青霞入 下联:松高老鹤寻 4. 上联:三三迎节令 下联:九九乐芳辰 5. 上联:菊花金秋傲霜 下联:梅花隆冬斗雪 6.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 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7. 上联:登高喜度老年节 下联:赏秋畅饮菊花酒 8. 上联:话旧他乡曾作客 下联:登高佳节倍思亲 9. 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 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 10. 上联:黄菊绮风村酒熟 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11. 上联:何处题糕酬锦句 下联:有人送酒对黄花 12. 上联:孟参军龙山落帽 下联:陶居士三径衔杯 13. 上联:靖节排冠归隐去 下联:孟生落帽快登临 14. 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 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 15. 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 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 16. 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 下联:年年重九胜春光 17. 上联:乌台好仿黄花宴 下联:凤笛催成红叶诗 18. 上联:劝君一醉重阳酒 下联:邀月同观敬老花 19. 上联:小雨酿寒侵白纻 下联:西风怜醉避乌纱 20. 上联:三径就荒菊绽蕊 下联:一堂大喜雁来宾
有关九九重阳节的对联
1、重阳节对联有:一片秋香世界;几层凉雨阑干。菊花金秋傲霜;梅花隆冬斗雪。三径归时秋菊在;满城近日雨风多。三径归时岁月在;满城近时风雨多。三径就荒菊绽蕊;一堂大喜雁来宾。小雨酿寒侵白纻;西风怜醉避乌纱。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等等。
2、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有哪些描写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推荐,希望你会喜欢! 描写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推荐1 1.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 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2. 上联:菊花金秋傲霜 下联:梅花隆冬斗雪 3. 上联:三径归时秋菊在 下联:满城近日雨风多 4. 上联:三径归时岁月在 下联:满城近时风雨多 5. 上联:三径就荒菊绽蕊 下联:一堂大喜雁来宾 6. 上联:小雨酿寒侵白纻 下联:西风怜醉避乌纱 7. 上联:劝君一醉重阳酒 下联:邀月同观敬老花 8. 上联:乌台好仿黄花宴 下联:凤笛催成红叶诗 9. 上联:年年重九胜春光 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 10. 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 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 描写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推荐2 1. 上联:孟参军龙山落帽 下联:陶居士三径衔杯 2. 上联:何处题糕酬锦句 下联:有人送酒对黄花 3. 上联:黄菊绮风村酒熟 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4. 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 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 5. 上联:话旧他乡曾作客 下联:登高佳节倍思亲 6. 上联:登高喜度老年节 下联:赏秋畅饮菊花酒 7. 上联:乌帽凌风,参军举止 下联:白衣送酒,处士风流 8. 上联:败兴无端,满城风雨 下联:登高何处,插鬓茱萸 9. 上联:高阁滕王,何人赋就 下联:曲江学士,此日齐来 10. 上联:习射谈经,天高地爽 下联:佩萸插菊,人寿花香 11. 上联: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 下联: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12. 上联:九九芳辰,幸未遇满城风雨 下联:三三佳节,好共登附郭云山 描写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推荐3 1. 一片秋香世界; 几层凉雨阑干。 2. 菊花金秋傲霜; 梅花隆冬斗雪。 3. 三径归时秋菊在; 满城近日雨风多。 4. 登高喜度老年节; 赏秋畅饮菊花酒。 5. 乌帽凌风,参军举止; 白衣送酒,处士风流。 6. 败兴无端,满城风雨; 登高何处,插鬓茱萸。 7. 高阁滕王,何人赋就; 曲江学士,此日齐来。 8. 习射谈经,天高地爽; 佩萸插菊,人寿花香。 9. 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 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10. 九九芳辰,幸未遇满城风雨; 三三佳节,好共登附郭云山。 11. 三径归时岁月在; 满城近时风雨多。 12. 三径就荒菊绽蕊; 一堂大喜雁来宾。 13. 小雨酿寒侵白纻; 西风怜醉避乌纱。 14. 劝君一醉重阳酒; 邀月同观敬老花。 15. 乌台好仿黄花宴; 凤笛催成红叶诗。 16.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九胜春光。 17.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有度喜重阳。 18. 夏至酉逢三伏热; 重阳戊遇一冬晴。 19. 靖节排冠归隐去; 孟生落帽快登临。 20. 孟参军龙山落帽; 陶居士三径衔杯。 21. 何处题糕酬锦句; 有人送酒对黄花。 22. 黄菊绮风村酒熟; 紫门临水稻花香。 23. 年高喜赏登高节; 秋老还添不老春。 24. 话旧他乡曾作客; 登高佳节倍思亲。 25. 一片秋香世界; 几层凉雨阑干。 26. 菊花金秋傲霜; 梅花隆冬斗雪。 27. 三径归时秋菊在; 满城近日雨风多。 28. 三径归时岁月在; 满城近时风雨多。 29. 三径就荒菊绽蕊; 一堂大喜雁来宾。 30. 小雨酿寒侵白纻; 西风怜醉避乌纱。 31. 劝君一醉重阳酒; 邀月同观敬老花。 32. 乌台好仿黄花宴; 凤笛催成红叶诗。 33.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九胜春光。 34.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有度喜重阳。 35. 夏至酉逢三伏热; 重阳戊遇一冬晴。 36. 靖节排冠归隐去; 孟生落帽快登临。 37. 孟参军龙山落帽; 陶居士三径衔杯。 38. 何处题糕酬锦句; 有人送酒对黄花。 39. 黄菊绮风村酒熟; 紫门临水稻花香。 40. 年高喜赏登高节; 秋老还添不老春。
“重阳节”对联简析欣赏
“重阳节”对联简析欣赏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赏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吃重阳糕、饮菊酒。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 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上联:菊蕊金秋傲霜; 下联:梅花隆冬斗雪。 上联:三径归时秋菊在; 下联:满城近日雨风多 上联:三径就荒菊绽蕊; 下联:一堂大喜雁来宾。 上联:小雨酿寒侵白纻; 下联:西风怜醉避乌纱。 上联:劝君一醉重阳酒; 下联:邀月同观敬老花。 上联:乌台好仿黄花宴; 下联:凤笛催成红叶诗。 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 下联:年年重九胜春光。 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 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 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 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 上联:靖节排冠归隐去; 下联:孟生落帽快登临。 上联:孟参军龙山落帽; 下联:陶居士三径衔杯。 上联:何处题糕酬锦句; 下联:有人送酒对黄花。 上联:黄菊绮风村酒熟; 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 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 上联:话旧他乡曾作客; 下联:登高佳节倍思亲。 上联:登高喜度老年节; 下联:赏秋畅饮菊花酒。 上联:乌帽凌风,参军举止; 下联:白衣送酒,处士风流。 上联:败兴无端,满城风雨; 下联:登高何处,插鬓茱萸。 上联:高阁滕王,何人赋就; 下联:曲江学士,此日齐来。 上联:习射谈经,天高地爽; 下联:佩萸插菊,人寿花香 上联:入酒菊香由我醉 下联:向秋山色带云看 上联:年颇老矣尚能饭 下联:体甚键哉不必扶 上联:重九樽前,素秋千顷; 下联:故乡篱下,黄菊几支? 上联: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 下联: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上联:九九芳辰,幸未遇满城风雨; 下联:三三佳节,好共登附郭云山。 上联:孟参军举止偏闲,九日快登高,眺望龙山,何虑狂飚吹落帽; 下联:陶处士风流不朽,三秋赋归隐,栖迟栗里,正逢佳节乐衔杯. 重阳节对联赏析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我国《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阴阳家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风俗活动。 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吃糕的“糕”与登高的“高”谐音相同,都有长久高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咏重阳、登高咏菊的诗词佳作。明清以来对联兴盛,有关重阳节的名联佳对也层出不穷,成为这个古老节日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寿; 登高。 相传九月九日佩戴茱萸,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据《西京杂记》载,汉初已有此风俗,若推溯其源,其来可能更久。至于重阳登高,据说始自东汉,为名术士费长房所传的重阳袪祟法门。此联并举重阳节的这两大习俗,简介精炼而意蕴完足,自是佳对。 黄花宴; 红叶诗。 黄花,指菊花。重阳有赏菊的传统,独乐不如众乐,人们自当与亲与友,推杯送盏,同此赏心乐事。这是秋花带给人的欢乐。秋叶似乎并不逊之,因为它能传达爱意。据传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举,偶临御沟,拾得红叶,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宣宗简放宫女,赐百官司吏,卢渥得一人,正为叶上题诗者。红叶对黄花,工稳之外,意味深长,令人击节赞叹。 三三令节; 九九芳辰。 三三,指三月三,魏晋以来又将此日视为“上巳节”,陌上踏青,曲水流觞,临水赋诗,是此日习俗。九九,即为九月九。三、九,皆为阳数。三月三,传说为王母开蟠桃会的日子;九月九,谐音“久久”,古人视之为吉利喜庆的日子。这自然与所谓“毒月恶日”的端午节有天壤之别,所以联中用“令节”、“芳辰”,实在是人们观念的真实写照,并非虚饰之辞。“三三”、“九九”,“令辰”、“芳节”,属小类工对。 凤岭设赏; 龙山落冠。 凤岭,又名望楚山,在襄樊境内,西晋名臣刘弘与山简都曾于此处重阳宴赏。“龙山落冠”乃东晋人孟嘉的故事。孟嘉是东晋名臣桓温的`参军,为人温和雅正,颇受推重。某年重阳,桓温设宴,僚属共游龙山,孟嘉衣帽应风飘落而不自知。桓温命左右勿言,欲知其何以处之。待孟嘉如厕,命孙盛作嘲讽之文,并将文章与落帽同置于孟嘉坐处。孟嘉返还其处,见此文此帽,并无尴尬之容,笑索纸笔,作文答复,一挥而就,其辞甚优美。此则故事自然是在赞佩这位孟参军既风度翩然又才思敏捷。晋世多名士,山简与孟嘉也在其列,此联似乎颇钟情于其辈的风度。 愁闻风雨; 讌会湖山。 上联颇有鉴湖女侠秋瑾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意思,同时又可见“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况味(见后二联),总之无非说些惹人烦忧之事。下联反之,乃推杯送盏,及时行乐之意。一正一反,不惟重阳如此,一年三百六十日皆如此。 东篱开寿菊; 南陌献嘉禾。 上联点化了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 有人来送酒; 容我去题糕。 上联是关于陶渊明的典故。陶氏九月九日无酒可饮,对菊遣怀时,见一白衣人翩然而至,乃王弘来送酒,遂把盏痛饮。下联是关于刘禹锡的典故。刘氏作《九日》诗,本想用“糕”字,由于五经之中并无此字,遂罢而不作。宋人宋祁曾作诗嘲之,其中有句云:“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另外,“糕”与“高”谐音,“题高”也可指重阳节登高赋诗之意。 临风乌帽落; 送酒白衣香。 上联事关孟嘉,下联事关王弘,前已言之。 题糕惊僻字; 飞屐发豪情。 上联言刘禹锡,前已言之。下联言庾亮。《世说新语·容止》载,庾亮镇守武昌,某秋夜气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咏诗。不久,庾氏飞屐而来。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鼓琴仙度曲; 种杏客传书。 此联本为元代文学家马祖常的诗句。马氏《石田山居》八首之最末一首曰:“淮南穷僻地,先世有林庐。花曙鸣山鸟,芹春跃岸鱼。鼓琴仙度曲,种杏客传书。朋辈如相觅,休嗔礼法疏。”平仄相谐,对仗工稳,心绪清旷者多喜此联。 孰是题糕手; 徒夸赐菊荣。 上联事关刘禹锡,前已言之。下联点化黄巢的《不第后赐菊》,其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联妙在两个字:“孰”与“徒”。一“孰”字尽显了满腔豪气,当仁不让的情怀隐然可见。至于“徒”字则讥讽了浮华虚饰之徒。两联对仗工稳,意绪相反相成,颇为不易。 三径归时岁月在; 满城近日风雨多。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句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上联用之。下联用著名的“一句诗”:满城风雨近重阳。据惠洪《冷斋夜话》载,北宋潘大临工于诗,贫甚。临川谢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大临答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来,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此事想来不禁令人唏嘘。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九胜春光。 下联用毛泽东《采桑子》词,其词云:“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夏至酉逢三伏热; 重阳戊遇一冬晴。 据传此为钦天监曾用楹联,其旨在占物候。此联的意思如下:如果夏至恰为酉日,则三伏酷热;若重阳适为戊日,则冬天无雨雪。用物占入联,别有一番新意,且对仗十分工整,乃佳对。 靖节排冠归隐去; 孟生落帽快登临。 靖节是陶渊明的谥号。孟生,即孟嘉。由于陶渊明喜菊,归隐时正在秋季,且重阳有“白衣送酒”的故事,是以陶氏成了重阳对联中的家常菜。“孟嘉落帽”之事,也在重阳发生,故而讲求用典的文人,也多未曾放过他。故而以陶孟二人为主料的对联众多,一般是“大同”而“小异”。 话旧他乡曾作客; 登高佳节倍思亲。 此联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喜度老年节; 赏秋畅饮菊花酒。 重阳节又名老人节。菊花酒,此酒有延寿的作用。是以“菊花酒”对“老年节”,合于情理。 乌帽凌风,参军举止; 白衣送酒,处士风流。 参军,还是那位孟嘉孟参军。乌帽,依然是孟嘉的帽子。白衣,谓王弘;处士,谓陶渊明。不论“凌风”落帽,还是重阳“送酒”,“举止”都绝对“风流”。虽然又是以陶孟二人为主角的对联,长处在于简洁凝练,节奏明快。 败兴无端,满城风雨; 登高何处,插鬓茱萸。 上联依然出自“满城风雨近重阳”。“败兴”的绝非“风雨”,而是催租客。诗情虽浓,无奈囊中空虚,可悲可叹! 高阁滕王,何人赋就; 曲江学士,此日齐来。 王勃《滕王阁序》云:“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盖其文作于秋,此联遂用之。下联用曲江宴会的典故。盖唐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谓之曲江会。宋人延袭此传统,称闻喜宴。此处泛用此举于秋闱告捷者。明清科举时,乡试在仲秋,称为秋诗,放榜近于重阳,故此联用之。此联对举凝练简洁,铿锵有声,实属佳对。 习射谈经,天高地爽; 佩萸插菊,人寿花香。 射,六艺之一。《礼记·月令》曰;“是月(季秋)也,天子乃教于田猎。”由于其发生于九月,故而上联用之。至于读经多在农闲之时,秋收之后良佳。天高地爽,形容秋日气温之清爽。上联紧切季秋。下联专写重阳节。一大一小,对仗工整。 孟参军举止偏闲,九日快登高,眺望龙山,何虑狂飚吹落帽; 陶处士风流不朽,三秋赋归隐,栖迟栗里,正逢佳节乐衔杯。 三秋,指秋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秋日,故下联曰“三秋赋归隐”。栗里,陶渊明的居处。其余相关典故,前已言之。此长联也是就陶孟二人翻新花样的对联。由于其“长”,所以比较起“短”联,更能铺成的开,意绪写得能更清晰明白,感情也能表现得更酣畅淋漓。当然长联比起短联来,平仄对仗上更费工夫,好在此联对仗十分协调,颇为不易。 ;
九九重阳节对句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汇总如下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6、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7、四时佳节惟重九,况接君家鸿雁行。——赵蕃《寄周愚卿昆仲》
8、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黄庭坚《鹧鸪天·万事令人心骨寒》
9、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10、燕台九日罢登临,节物萧条入楚吟。——杨慎《丁丑九日》
11、九日若无诗与酒,人生如此定凡人。——方回《重阳后绝句五首·九日若无诗与酒》
1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3、老去悲秋人转瘦,更异乡重九。——赵长卿《醉花阴·老去悲秋人转瘦》
14、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15、浪说闲居爱重九,黄花应笑白头翁。——黄庭坚《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二首·病来孤负鸬鹚杓》
16、无钱持蟹对黄花,又孤负、重阳地。——方岳《一落索·瘦得黄花能小》
17、留得典刑传菊圃,别篘新酒待重阳。——范成大《王正之提刑见和茉莉小诗甚工·南花宜夏不禁凉》
18、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19、明年九日知何处,世难还家未有期。——韦应物《九日》
20、岁岁登高,算难得、今年美景。——吴潜《满江红·岁岁登高》
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的意思
在重阳佳节里,邀请友人和自己一起在月下喝酒赏花。
1,“敬老花”:兰花,因为在我国研究兰花的多为老年人,据所知,全国各地的兰花群众组织,实际工作的领导都在6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中选拔出来的,敬老院里也多种植兰花,因此种种原因,便把兰花称为敬老花。
2,这是一幅重阳节的一幅对联,也表达尊老之意。
扩展资料:
其他关于重阳节的对联:
1,乌台好仿黄花宴;凤笛催成红叶诗。
2,步步登高开视野;年年重九胜春光。
3,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
4,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
5,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6,黄菊绮风村酒熟;紫门临水稻花香。
7,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8,登高喜度老年节;赏秋畅饮菊花酒。
9,败兴无端,满城风雨;登高何处,插鬓茱萸。
10,习射谈经,天高地爽;佩萸插菊,人寿花香。
11,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12,九九芳辰,幸未遇满城风雨;三三佳节,好共登附郭云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重阳节的对联(重阳节的对联有横批和上下联)》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重阳节的对联有哪些关于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有关九九重阳节的对联有哪些描写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对联“重阳节”对联简析欣赏九九重阳节对句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的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