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我要上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语文知识,以下6个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高中语...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语文知识,以下6个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语文学习 在于平时积累,学语文首先需要多读多记,它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其次要学会理解与感悟,用心去品味中国的语言文字。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 语文知识 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语文知识点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注音 庇祐(bì)玷辱(diàn)央浼(měi)酒馔(zhuàn)尴尬(gāngà)絮烦(xùfán)仓廒(áo)赍发(jī)恁(nan)掇(duō)搠(shu?)剜(wān) ◆古今异义 (1)少刻便知。古义:一会儿。今义:此词已消亡。 (2)只顾将来。古义:拿。今义:将要。 (3)不见消耗。古义:消息。今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4)好歹结果他性命。古义:结束,了结。今义:长出果实或事物发展到最后状态。 (5)这两人来得不尴尬。古义:鬼鬼祟祟,不正派。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6)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古义:胜过。今义:好像。 (7)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古义:冒犯;制造。今义:讨厌;惹事。 (8)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古义:只要。今义:转折连词。 (9)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古义:时时;给。今义:此词已消亡;和。◆ 文化 常识 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 传说 、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2.装在套子里的人 ◆注音 规矩(ju)祈祷(qídǎo)谗言(chán)怂恿(sǒngyǒng) 讥诮(jīqiào)周济(jì)陶冶(táoyě)辖制(xiá) 难堪(nánkān)漆黑(qī) ◆文化常识 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 毕业 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3、边城 ◆注音 蘸水(zhàn)悖时(bai)氽水(tǔn)泅水(qiú)踹水(chuài)喧阗(tián)蚱蜢(zhàměng)泱泱(yāng)角隅(yú)睥睨(pìnì) 歇憩(qì)眺望(tiào)傩神(nu?)棕榈(zōnglǘ)汆(cuān汆汤)◆文化常识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 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 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 短语 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_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 (如果,跟随)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4、相: 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 5、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 ②其势弱于秦(形势)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 四、词类活用 1、事: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2、义:义不赂秦(名作动,行正义) 3、事、礼: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礼遇) 4、日、月:日削月割(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5、却: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①古义:他实际上。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祖父:①古义:祖辈父辈。 ②今义:爷爷。 3、至于:①古义:以致,以至于。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智力:①古义:智谋,力量。 ②今义: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以:①古义:可以凭借。 ②今义: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6、故事:①古义:旧事,前例。 ②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六、句式 1、举(之)以予人(省略句)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3、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结构后置)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 译: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_理固宜然。 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 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语文最快的提高 方法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 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 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 文章 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 日记 ,有感而发的写 随笔 ,都是帮助我们写好 作文 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 学习方法 ,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 ★ 2022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2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语文知识 点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一、语文基本知识   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 议论文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 记叙文 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 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 六种 说明文 说明 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 总结 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 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 七种 短语 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 六种 句子 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 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 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 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 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 文章 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三、易错 成语 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 文化 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2

    《离骚》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粒??粒?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粒?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鳎?tún)郁邑余?鳎?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1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2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1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2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1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2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1余虽好修??(kuā)以?Z(jī)羁兮(美好)

    2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3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5、虽:

    1余虽好修??(kuā)以?Z(jī)羁兮(惟,只是)

    2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Z羁:余虽好修??(kuā)以?Z(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_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1古义:荒唐。2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1古义:善于投机取巧。2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粒?miǎn)规矩而改错(1古义:改变措施。2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古义:处境困窘。2今义:经济困难)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3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1 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 对子 ”,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 短语 或 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2 文学常识 1.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 沾 ,字 梦阮 ,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 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 、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2.《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为:《呐喊》、《彷徨》、《 故事 新编》。小说《狂人 日记 》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 3.海明威, 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勇气 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4.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诗仙” 之称。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 豪放飘逸 ,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 齐名,人称“李杜”。杜甫 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5.杜甫(712~770)字 子美 ,自号 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杜拾遗 、 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以古体、律诗见长,诗风沉郁顿挫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其诗被誉为 诗史 ,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三吏为《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6.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 现实主义 诗人,字 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主张 “ 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白居易与 元稹 并称“元白”。 7.李商隐,唐代诗人。字玉山,号玉溪生。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作品大多具有 朦胧晦涩 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8.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后世尊为亚圣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 家、文学家。孟子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全书共7 篇。 9.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 ,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 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10.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时期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代表作品:政论 散文 《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过秦论》选自《新书》。《过秦论》原有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 11.韩愈,字 退之 ,中唐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吏部,又称 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是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 议论文 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2.巴尔扎克, 法 国 19 世纪伟大的 现实主义 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 随笔 等,如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该巨 著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 百科 全书。恩格斯称该著作“提供了一部 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3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记叙文 、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 总结 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 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4 1.小说三要素: 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 5.律诗四条件: 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 D 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 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 举例子 B 列数字 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 E 分类别F 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四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比喻法 D 道理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E 反问 G 反复 F 设问 H 对偶 (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 (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 并列短语 B 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 动宾短语 E 动补短语 F 介宾短语 G 的字短语 按词性分三种 A 名词性短语 B 动词性短语 C 形容词性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 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 表解释说明前文 B 表后文跳跃转折 C 表声音中断延长 D 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 D 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5 文学常识 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 文化 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的,共33篇,属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 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918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和 散文诗 集《野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多部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家》是新文学第一部畅销小说。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 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0.《包身工》作者夏衍,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1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 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 传说 写下来的。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 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12.《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誉世界的英国小说家,一生共创作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 文圣” 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必修二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语文是基础 教育 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 文化 ,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1 常见标点符号4条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表解释说明;②表意思递进;③表话题转换;④表声音延长;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⑦表 总结 上文;⑧用在副标题前;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2.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4.冒号的作用: ①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②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③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④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5.引号的作用: ①表引用实际内容;②表讽刺反语;③ 表特定称谓;④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2 1.小说三要素: 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 议论文 三要素: 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 记叙文 六要素(五W+H):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 5.律诗四条件: 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 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 说明文 说明 方法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 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举例法 B、对比法 C、喻证法 D、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G、反复 F、设问 H、对偶 (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 短语 类型: 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 按词性分三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 15.六种 句子 成分: 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 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3 写作手法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 故事 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 文章 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4 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 对子 ”,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5 写作主要表达方式5类 一、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五、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 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 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6 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扎,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与郑人盟(结盟)宦士三百人于吴(使…做宦,帝王的仆隶)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相待)无不bù之(给…食物吃)老臣病足(患病)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树之以桑( 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王无罪岁(归罪,归咎)狗髭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填然鼓之(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 ) (2)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必庙礼之(在庙堂上)朝服衣冠(在早上)暮寝而思之(在晚上)能面刺寡人之过也(当面)日饮食得无衰乎(每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事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向上;下,向下。均作状语。) ⒉动词活用今寡人不能。(才能。)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若不阙秦。(使……阕。)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使……归顺。)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⒊形容词活用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以待乏也。(物质匮乏的时候。)吊有忧,贺有喜。(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虽无四方之忧。(忧愁的事,指外患。)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羞恶之心。)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削弱。)然后卑事夫差。(降低身份)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羞辱,侮辱。)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美,使….美。)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胜过。)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作动词。)五特殊句式⒈判断句①此寡人之罪也——这是我的过错。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几个人的过错。③是社稷之臣也。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⑤非我也,岁也。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rou使之然也。⑦南冥者,天池也。⑧《齐谐》者,志怪者也。 3.省略句①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②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③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省略介词“于”。)④不得见(太后)久矣(省略宾语。)⑤(老臣)愿令(之)得补黑衣之数(省略主语与兼语。)⑥(太后)不及今令(之)有功于国(省略主语与兼语。)⑦以(之)告(之)〔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⑧róu以(之)为轮。 4.倒装句⑴宾语前置①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于(在)赵托自(a.“以何”,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b.“自托”动宾短语宾语前置。)②何后之有?——有何后?(在疑问句中,宾语靠“之”的帮助可以前置。)③未之有也——未有之也(2)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3)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于(对)晋无礼②且贰于楚-----于(对)楚贰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于(对)郑伯言④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昔者夫差于(在)诸侯之国耻吾君⑤乃号令三军曰-----乃于(向)三军号令曰⑥……贤于长安君--------于(比)长安君贤(胜过)⑦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以膏腴之地封之⑧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从)蓝取之,而于(比)蓝青;冰,水为之,而于(比)水寒 5.被动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固定句式:日食饮得无衰乎?(表推测,译为:该不会``````吧。)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 高中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 ★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大全 ★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知识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0高中语文知识重点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2020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中语文知识(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中语文知识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