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赠从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口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赠从弟,以下6个关于赠从弟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赠从弟原文及翻译刘桢的古诗《赠从弟(其二)》赠从弟刘桢其二原文及翻译《赠从弟》原文及翻译赠从弟意思赠从弟是什么诗...

今天我们来聊聊赠从弟,以下6个关于赠从弟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 刘桢的古诗《赠从弟(其二)》
  • 赠从弟刘桢其二原文及翻译
  •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 赠从弟意思
  • 赠从弟是什么诗
  •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译文: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陈柞明评论刘桢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菽堂古诗选》)。《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

    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

    诗人运笔也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咏苹藻,则映衬抑扬、着色清淡,正适宜表现它的淡泊高洁之性;赞松柏,则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歌凤凰,则笔势宕跌,飘逸多姿,正显现了凤凰奋翅高举的远大志向和潇洒身影。

    仅从咏物这一点看,它们继承了屈原《橘颂》的创作经验,又表现了张戒所说“咏物之工,卓然天成”(《岁寒堂诗话》)的妙处。

    刘桢的古诗《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

    1、亭亭:高耸的样子。

    2、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3、一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

    5、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6、"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7、从弟:堂弟。

    释义: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作者简介:

    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

    赏析:

    这 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

    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扩展资料: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刘桢(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赠从弟刘桢其二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其二》原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翻译如下: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橘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赠从弟》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翻译: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1、亭亭:高耸的样子。

    2、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3、一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

    5、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6、从弟:堂弟。

    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赠从弟意思

    1.“赠从弟”的意思是赠与堂弟,”赠“即赠予,“从弟”就是堂弟。一共三首,诗人刘桢在诗中运用比兴之法,分咏苹藻、松柏、凤凰三物,以其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激励堂弟,亦以自勉。

    2.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翻译: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翻译: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其三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翻译:

    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我的心不满足,不气馁,奋力地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

    问我什么时候降临: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

    赠从弟是什么诗

    赠从弟三首

    《赠从弟三首》是汉末三国时期诗人 刘桢 的 组诗 作品。 这三首诗运用 比兴 之法,分咏苹藻、松柏、凤凰三物,诗人以苹藻、松柏、凤凰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勉励其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亦以自勉。

    全诗长于比兴,文字平实,言简意明,风格古朴。

    作品原文

    赠从弟三首⑴

    其一

    泛泛东流水⑵,磷磷水中石⑶。

    苹藻生其涯⑷,华叶纷扰溺⑸。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⑹。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⑺。

    其二

    亭亭山上松⑻,瑟瑟谷中风⑼。

    风声一何盛⑽,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⑾,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⑿?松柏有本性⒀。

    其三

    凤皇集南岳⒁,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⒂,奋翅凌紫氛⒃。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⒄。

    何时当来仪⒅?将须圣明君。

    注释译文

    编辑 播报

    词句注释

    ⑴从(旧读zòng)弟:堂弟。

    ⑵泛泛:水流貌。

    ⑶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⑷苹(pín)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⑸华叶:花与叶。

    ⑹羞:通“馐”。嘉客:佳客,贵宾。

    ⑺懿(yì):美好。

    ⑻亭亭:高耸的样子。

    ⑼瑟瑟:形容风声。

    ⑽一何:多么。

    ⑾惨凄:凛冽、严酷。

    ⑿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⒀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⒁凤皇:即凤凰。

    ⒂厌:通“餍(yàn)”,满足的意思。

    ⒃紫氛:高空,云霄。

    ⒄黄雀: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文选》李善注:“黄雀,喻俗士也。”

    ⒅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赠从弟(赠从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赠从弟赠从弟原文及翻译刘桢的古诗《赠从弟(其二)》赠从弟刘桢其二原文及翻译《赠从弟》原文及翻译赠从弟意思赠从弟是什么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