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老吾老幼吾幼全文出处)

大学专评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以下6个关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出自哪里...

今天我们来聊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以下6个关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出自哪里的典故?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哪个人最早提出的?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一文,指的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原文: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释义: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孟子说:“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道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出自哪里的典故?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梁惠王上》一文,意思是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 这是孟子评论墨家的“兼爱非攻”时说的,教育世人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扩展资料:出处 《梁惠王章句上》选自《孟子》。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意为:“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一“老”(动词):尊敬;第二个和第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第二个是自己的长辈,第三个是别人家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的意思,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第二个是自己家的孩子,第三个是别人家的孩子;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指的是:

    在赡养自己的长辈时不应该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小孩时不应该忘记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出处是《孟子·梁惠王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篇的题目虽然叫“梁惠王上”,但内容不仅仅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谈话,里面其实包含了孟子与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三位国君的谈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在中国堪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言,即出自孟子与齐宣王的谈话。

    既然是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我们就不得不对齐宣王这个人,以及二人之间谈话的背景有所了解。

    在春秋战国的纷乱争斗中,齐宣王虽然不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赫赫有名,但也称得上是一位有故事的君主。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骗的就是齐宣王。而他在民间知名度最高的故事大概就是娶了一个相貌不佳却本领非凡的女子钟无艳,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相貌奇美而一无所能的女子夏迎春,齐宣王一碰到什么麻烦事就去找钟无艳,麻烦过后就把钟无艳抛在脑后,和夏迎春混在一起,于是就有了“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么个典故。

    从这两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约略了解齐宣王的水平和他在百姓心中的印象如何。但人的麻烦就在于没有自知之明。齐宣王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却一直有个称霸诸侯的野心。孟子与他见面时,正逢他趁燕国的内乱,发兵打败燕国的时候。正因为如此,齐宣王一见到孟子,劈头第一句话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与?”——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的事,你能给我说说吗?其踌躇满志,可以说是跃然纸上。

    作为儒家知识分子,孟子当然不可能给齐宣王讲什么“齐桓晋文之事”,而是讲了一通“保民而王”的道理——保护的保,民众的民,大王的“王”,“王”在这里是动词,读四声,意思是称王天下。这里涉及到儒家一对重要的概念,就是“王道”和“霸道”。同样是征服天下,霸道靠的是武力,谁的拳头硬、胳膊粗,谁就是老大;“王道”虽然也离不开实力,但更重要的还是依靠德行,施行仁政。举例来说,周武王推行的是“王道”,春秋五霸推行的则是霸道。

    “霸道”很危险,就算成功了也后患无穷,难以持久;而“王道”所及,却能让人“心悦诚服”,所以才能长治久安。那么,作为一个君王,怎样才能施行德政,推行王道呢?关键一点,就是一个“推”字,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敬爱自己老人的心推行到天下的老人,将喜爱自己子女的心推行到天下的子女,爱惜民力,轻徭薄赋,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做到这一点,天下也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哪个人最早提出的?

    这句话是孟子提出的,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说这话的目的是让当时的齐宣王放弃对国家和人民实施的霸道之术,进而改为更好更仁爱的王道治国。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用爱心和同理心去体恤他人。不仅要对自己家的老人和孩子要关爱尊重,更要将心比心,对其他人家的的老人和孩子以同样的爱心和尊重去对待,不能为了自家,不顾他人。这正是孟子提出的仁政治国和大爱普及的核心所在。

    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原文是这样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通过原文我们可以知道,孟子说这话的深层含义还是劝告当时的统治者要以仁政德性治国,这样则可统领天下,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国家治理起来,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孟子之前也有人提出,但是影响不大。这个美德到了孟子才被彻底激活并受到重视。由此笔者想到了今天的人们。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现在的人们在传统文化与美德的保持和继承方面,似乎出现了一定的断裂和滑坡。西方文化传播过来之后,中国人在生活方式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文化虽然多样化了,但是有些人却变得更加自我和自私。说白了,就是做事时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

    比如,自家的孩子有困难了,肯定会第一时间帮助处理,但是一旦遇到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在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就会差别很大。尤其是在公交让座这个事情上,很多家长做的都不是很到位,有的甚至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大爱价值相去甚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人在物质丰富的条件下精神文明和做人礼仪方面的不足。

    虽然孟子当初的目的是让国君治国,但是这句话也完全适合普通百姓们的生活,通过践行和发扬,可以很好地提高我们的素养和对他人一视同仁的大爱精神,希望我们今后不要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口头禅,而是要在实际的行动中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拓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全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老吾老幼吾幼全文出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哪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