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技巧)

大学分数线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景物描写的作用,以下6个关于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今天我们来聊聊景物描写的作用,以下6个关于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 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2、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1、能够清楚的交代所描写的故事的场景和地点,暗示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能够借着景物的描写来烘托出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反衬人物心情 。

    4、在叙事性作品中环境描写的最终目的是写人,且为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当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出一个人的身份和兴趣爱好等。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面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6、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以此来达到借景抒情和深化作品主题的目的。

    扩展资料:

    景物描写方法: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

    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还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

    在运用这个方法时候,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再者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

    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3、散点观察:是选取某—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它是定点观察的分散。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 模糊”、“ 惨淡”、“ 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 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三、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二、景物描写的方法 ⒈ 静态与动态 ⒉ 客观与主观 ⒊ 反衬与对比 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顺序一般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又分为两种,一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而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局部,等等;二是不取固定的观察点,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也叫游览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景,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描写的实际需要而定。 三、景物描写例句说明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腊月的冬天,天空朦朦胧胧的,太阳在空中无力地照耀着。无言的群山,是棕黄色的,那里有干枯的树枝、草叶,裸露的岩石,还有那混着枯草味的空气……我的家在这群山环绕之中,幽静的小院,那深巷中的犬吠,桑树颠的鸡鸣,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玉米垛上有那金灿灿的玉米,散发着馨香。 沿着冷冷清清的小路,远远地听见几声牛叫。远望西边的大山,裸露的岩石上,有小树,顽强地生长着。路边的高地上,有那带着刺的、野生的酸枣;还有那枯黄的幽草;田野里,有那收获完的秸秆东一堆西一堆地堆着;坡上还有那流动的羊群。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到了我家的桃树园。因为以前这个地方有茂密的桃树林,故人们称这里为桃树园,虽然这里已经没有桃树了。然而,这里有那小白杨,虽然现在已经落了叶子,但是春天一到,它们依然会焕发生机。顺着地沿走,杂草丛生,荆棘密布。因为我曾经到过这里,所以很快便到了小山上,我看见了第一棵松树向我招手,给了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 走进了松林,墨绿的松叶,尖尖的,针叶里裹着一颗颗可爱的松果,像调皮的娃娃一样依恋着她的母亲。松林的那一边,是层峦的山川。山川环绕中,有一个小村庄睡在了那里,好像睡在了摇篮中。 阳光像利剑一样,照耀在我家的那棵盆栽的无花果上,那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太阳快要落山了,在西边的山上闪着最后一点儿光辉。的确,太阳已经温暖了这座城市很长时间了,它也该回去休息了。天边有着几缕岚霭,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有几分风韵。 一路上,可见山上的杏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杏花装扮着大山,像是给大山着上了一件淡雅的衣裳。 山上的景色可真美啊。快看!山杏树的叶子已经泛黄了,叶子被秋风吹动,好像是跳着抒情的舞蹈。小径的幽处,野花开放,给大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伏尔加河静静地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 桔红色的轮船逆流而上,轮桨缓缓地拍打着蓝色的水面,隆隆作响。 轮船后面拖着一只驳船。驳船是灰色,像只土鳖。 景走船移,两岸的景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城市、乡村、山川、大地,还有水面上漂着的那些金色的树叶。(选自高尔基《童年》) 翻腾着的紫红的朝霞,半掩在白杨树的大路后面,向着苏醒的大地投射出万紫千红的光芒。逐渐,拨开耀眼的云彩,太阳象火球一般出现了,把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到树木上、平原上、海洋上和整个大地上。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开时间的牵绊,邀阳光作伴,约清风同行,收拾起行囊,我们去亲近草原吧,去亲近辽阔无边的草原。 苦重而炎热的空气仿佛停滞了;火热的脸愁苦地等候着风,但是风不来。太阳在蓝得发暗的天空中火辣辣地照着;在我们对面的岸上是一片黄橙橙的燕麦田,有些地方长出苦艾来,竟连一根麦穗都不动摇一下。 南方的八月间,骄阳似火。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燥。 路旁边浪似地滚着高高低低的黄土。太阳给埋在黄土里,发着肉红色。可是太阳还烧得怪起劲的,把他们的皮肉烧得变成紫黑色,似乎还闻得到一股焦味儿。 那荷叶,大的似磨盘,有的舒展似伞,那荷叶上的水珠,有的像情人的泪珠,有的分散成细小的碎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闪烁着斑斓的光彩,远远望去,在周围的翠绿的群山映衬下,在红红的晚霞映照下,那一团团的荷花,像一团团红云,一层层的丹霞,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荷田,如胭如染,令人如入仙境。 立马草原。雪山脚下,会不会有一群温顺肥壮的牛羊?会不会有一群热情奔放的骏马,正在欢快的驰奔?蓝蓝的天上会不会飘着几朵白云?那轮金色的太阳会不会光芒四射?在宽阔的草原上,你会不会豪情如那展翅翱翔的雄鹰?你会不会有豪情万丈的歌声? 清澈的空气使大地广漠无垠,把它无限地扩展开去。一切都在往远方同去,而且在召唤人们也到大地的蓝色边沿上去。站在这地方看见太阳升起过十多次,每一次在我的面前总是诞生一个新的世界,充满新奇的美丽。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清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夜色昏暗,月亮在天上,却不知躲在哪里,因为这位狄亚娜小姐有时溜到地球的那一边去逛,害得这里群山黑魆魆,大野阴沉沉。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一个宁静的晚上,人们正在床上做梦时,突然发出一声巨响,跟着便听到檐前滴水的声音,滴滴答答的节奏就像一首催眠曲,响个不停,越响越快,我好像被催眠一样,跟着便睡着了。 这山中的一切,那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的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邀我重新和梳妆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走出了村子,来到了我家的田野。现在是冬季,田野里没有了庄稼,有的是新翻的、平坦的土地。走在田野里,我有一种难言的情感。想起了秋日金黄的景象,在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浪花。 向远望去,是一个被树木环绕着的小村庄,静静地熟睡 寒风萧萧瑟瑟凛凛烈烈,还有那枯枝桠上的残叶哟,有那小鸟儿飞过。金灿灿的玉米,在那幽静的小院中 熟睡着。蓝天空旷、高远,没有一丝云彩。 雪还在下着,但是看起来比昨天的小,只有5厘米厚。她盖住了楼下的草坪;就连路灯,也披上了一层棉被;那边的村庄盖上了雪白的棉被,惬意地熟睡着。荒野上,白雪隐蔽了枯黄的野草;树木也被白雪装扮得像一位着着素装的少女。 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高远。田野里一片金黄,长势极好。小山正穿着一件黄里透红的外衣,这件外衣是秋姐姐赐给她的。山坡上挺立着一棵又一棵墨绿色的松树,在挨挨挤挤的针叶林里,有一颗颗可爱的松果。几只候鸟在天空中轻快地飞着,它们要去温暖的南方。 一声高远而悠扬的喇叭声从远方飘来,声音直达远处的村庄。班车停了下来,早已等候多时的我飞快地上了车。透过车窗,看见父亲挥着手,正向我告别。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知是什么淋湿了我的眼睛。 路边,荒草萋萋;远处传来悠扬的汽笛声,这是火车的汽笛。艳阳当空,大地一片金黄。 今个儿天儿真好,上午我在教室上课,天空碧蓝,只有几缕轻柔的云飘在天空中,就像少女的绸缎一样,轻柔、而又飘渺。 可是,六月的天气真像是一个娃娃脸,说变就变。上午还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天就阴了上来,乌云席卷着大地,一片昏暗,大风猛烈地怒号着,他吹走了地上的尘埃,把它卷到千里之外;树叶被他折磨得无可奈何,任凭他随意地摇曳;这风实在是太大了。 刚下过雨,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带着鲜草和野花的香味;树叶晶莹得像玉一样,它被雨水洗濯了有些日子的尘埃。 我向外面望去,啊,天空是如此的蓝,太阳在温暖地照着大地,照亮了所有灰暗的地方;高天上的流云,现在是块状的,白里透亮……远处,有一幢高楼在蓝蓝的天空中,显得如此的挺拔…… 调皮的雾气在林间穿梭,给山披上了一件轻纱式的外衣。 秋雨缠缠绵绵地下着,落到了草尖上,轻轻柔柔地抚摸着它,草叶满足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宽阔的田野泛着金色,红色的、橙色的、黄色的树叶在缠缠绵绵的秋雨中尽情地享受着来自天上的祝福。 ;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 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怎么样的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如果有帮助,请采纳并点赞,谢谢!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原因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二、选好描写角度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要选好描写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角度。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观察和描写出景物独特的状貌风神。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要使学生明白: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3、散点观察: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它是定点观察的分散。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角度问题。老舍先生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就其每一幅图景而言,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描写角度,就三副图景总体而言,又采用的是移步换景和散点观察的描写角度。这样由定点到动点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之间来说的,仅就各大层次内部来看,又同中有异,如写城内既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又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笔法活脱,不失灵活变化之致。

    三、安排好描写顺序

    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1、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等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使景物的画面井然有序的展开。如《济南的冬天》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及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空间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远近大小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2、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时间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是一个样子。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变化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

    如朱自清在春雨图里,不但采用了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而且又运用时间顺序由白天写到傍晚再到上灯,时空兼用,共同勾画出春雨图安静、和谐的“独特的美”。

    四、巧用联想、想象和多种修辞

    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老舍先生的思维则更为奇特,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联想想象的这种神奇效果和作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悉心玩味体会并借鉴学习,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多种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灵活运用。

    学生学习《春》时,要让他们看到,作者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文章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从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耐人寻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皆具匠心,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和感悟

    学生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么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六、烘托映衬,使景物形象更为鲜明

    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映衬之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掌握的。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蓝水晶了”里一映衬,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的确,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巧妙运用烘托和映衬,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岗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②这样看来,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烘托和映衬的方法还需慎重使用。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七、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之懂得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让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这种技法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观沧海》等诗文的欣赏来体会掌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以上全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又转为写虚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概。

    以上从八个方面举例谈论了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其实,景物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它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一定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考虑,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那么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呢?

    1、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背景。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 反衬人物心情。

    4、 在叙事性作品中环境描写的最终目的是写人,且为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5、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面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6、 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以上就是对于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技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