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双璧(史学双壁双璧指的是什么)

对口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史学双璧,以下6个关于史学双璧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史学双璧,指的是史记和什么?“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史学双壁是什么?史学双璧,指的是哪两个?司马迁与史...

今天我们来聊聊史学双璧,以下6个关于史学双璧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史学双璧,指的是史记和什么?
  • “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
  • 史学双壁是什么?
  • 史学双璧,指的是哪两个?
  • 司马迁与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 我国被称为史学双璧的是哪两部著作?
  • 史学双璧,指的是史记和什么?

    史学双璧,指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和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长达3000年的历史,是现在研究古代历史的权威历史教材。《史记》以十二本纪和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详略得当,历史上的重要事情都有记录。

    《史记》记载的史料上到皇帝贵胄,下到寻常百姓,覆盖面很广泛,而且采用的手法独到,和孔夫子编著的《春秋》相比,《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横跨了中华发展史的巨作。

    其中的12本纪,是按帝王的出场顺序来详细介绍了历史上各代帝王的执政期间的大事,包括执政时期的兴衰利弊和执政时期地政治军事等大事,是帝王家的反射。十表,是按年月的前后顺序一一囊括了各种历史大事。八书,相对而言就不是以描写人为主题了,而是对古代社会发展的简单说明,包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像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水利修建、天文地理、人文历法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述。对于世家这一部分来说,是仅次于天子的诸侯王描写,包括受到封赏的诸侯国国别史和诸侯大臣家族史。列传,是社会有贡献的人的记载体。记录了各个朝代为封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事情。这样由本纪、世家、列传构成的《史记》的主体,其实也是每个朝代的浓缩。

    《资治通鉴》从周朝开始到五代十国后周时代结束,大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以政治军事为主要的构成成分,主要展现的是社会上层人士的事情。《资治通鉴》主要写的是关于君王的治国之策,安邦之法。重在描述封建社会的帝王世家,少有社会百姓的语录。

    “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

    “史学双壁”指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一、《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一、《史记》的赏析

    叙事艺术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人物刻画

    (1)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3)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4)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5)互见法的运用;互见法的运用。

    二、《资治通鉴》赏析

    《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学双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史学双壁是什么?

    史学双璧是史学界对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合称。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丰富的历史事实。全书计二百九十四卷,另附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 扩展资料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更臻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学双壁

    史学双璧,指的是哪两个?

    (1)《史记》出生于史官世家的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到残害以后,委曲求全,发奋创作,完成了被后人青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与孔子规划修编的《春秋》不一样,《史记》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部围绕古往今来的纪传体通史,本书130卷,约52亿元字,记述了从中华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到汉武帝鸿蒙年里约3000年的历史时间。本书分成五绝大多数,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本纪。本纪,按君王的世序叙事了各代君王的兴废和政冶国防等天下事。表,按世世代代年月排比句并排了历史时间大事儿。书,对古时候相关经济发展、文化艺术、水利工程、天文学、农历历法等层面开展专业阐述。世家,则是诸候王的国别史和家族史。本纪,为社会发展上各行业有象征性的角色的人物传记。

    本纪、世家、本纪,是《史记》的主体工程。因《史记》以角色为管理中心来主要表现历史时间大事儿,故后代将这类方法称为“纪传体”。司马迁在《史记》中勇于打破一些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樊篱,其真知灼见为子孙后代史官所无法媲美。司马迁应用质朴唯物见解来表述当然和社会问题,抵制哲学观念,揭秘封建迷信方术的软弱无能愚妄,否认“天神”论。他重视于从经济发展上着眼于来剖析社会经济发展,把社会发展当做和大自然一样有规律性可寻。

    司马迁勇于认清历史时间实际,并不一味地为汉帝国歌功颂德,只是一针见血地抨击汉代君王及官员的实质。反过来,司马迁却对陈胜、吴广等农民战争领导者及其侠客、倡优、屠户、卜祝等下一层角色主要表现出极其怜悯的心态。对杰出爱国志士屈原,司马迁最开始给与充分肯定。因而,爱恨分明,忠于祖国,是司马迁杰出人格特质的主要表现。

    (2)《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的历史系经典著作,是宋朝知名思想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本书294卷,约三百万字,记叙了从公元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年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一共1362年的历史时间。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沥尽心血,历经19年,获得了极大的造就。其一,此书取样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时间相关的编年、别史、野史秘闻、奏议、人物传记、小说集、诸子、碑碣、自然地理这些,都没有没去舍取和参考。

    《资治通鉴》的经营规模远远地超出了《史记》,其服务宗旨取决于为封建社会君王给予治国之道,观念源远流长。其二,此书方式发展,编写认真细致。《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终删减终稿,这类由简至繁,再由繁简至的方式,展现了辩证逻辑的特性。司马光革除孔子创立的《春秋》技法,与此同时对在历史上共存的好多个政党并不区别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只是依据各不一样政党的具体之功来叙事,展现了求真务实的观念。其三,此书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司马光既承继了古时候《左传》和《汉书》等出色编年体史书的优势,又消化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优点,使《资治通鉴》变成子孙后代历史学家效仿的榜样。

    除《史记》与

    《资治通鉴》外,在泱泱大国中华的古代文明上,各朝代都持续修纂史书,一脉相传的《二十四史》,篇数浩繁,计有3516卷,近2000万字,其管理体系之完善缜密,内容之源远流长,在世界史上独一无二。

    史学双壁是史学界对司马迁著作《史记》和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统称。其在中国社会史经典著作里具备较高的应用和科学研究使用价值。

    《史记》被鲁迅老先生称之为“社会史之绝响,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围绕古往今来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逐渐,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年间,描述了在我国三千年上下的历史时间。本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本纪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取样非常普遍。

    《资治通鉴》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叙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本书计二百九十四卷,附页文件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

    拓展材料《史记》的叙述描写人物都紧紧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服务宗旨,司马迁尽管也从零碎的日常生活细事写起,但绝大部分的历史人物传记最后都是在宏大壮美的界面中进行,有一系列在历史上的大事儿交叉期间。

    司马迁并不是一般地叙述历史背景和角色的生平简介,只是对历史时间规律性和角色运势开展深入的思索,通过现象去挖掘实质,根据随机性去掌握必然规律。这就促使《史记》的历史人物传记不仅有宏大的界面,又有深遂的蕴意,产生了雄深雅健的设计风格。

    《资治通鉴》在文化艺术、高新科技、经济发展、国防等层面均有记述。在文化艺术层面,就学术观点而言,上至秦代的儒、法名、阳阴、横纵五家的意味着角色和学术研究认为,入于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八股取士,及其魏晋玄学的风靡都是有记述。

    针对佛家、道家的发源、发展趋势,及其儒、佛、道中间的抗争也是有描述。对西汉至今经学的发展趋势,著作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广为流传,都是有较系统软件的阐述。知名的文人学士以及著作也是有记述。

    司马迁与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知多少?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内容简介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国被称为史学双璧的是哪两部著作?

    史学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1)《史记》 出身于史官世家的东汉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迫害之后,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完成了被后世推崇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 与孔子修编的《春秋》不同,《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贯穿古今的纪传体通史,全书130卷,约52万余字,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按帝王的世序记叙了各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军事等天下大事。表,按世代年月排比并列了历史大事。书,对古代有关经济、文化、水利、天文、历法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述。世家,则是诸候王的国别史和家族史。列传,为社会上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传记。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主体结构。因《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表现历史大事,故后人将这种体例叫做“纪传体”。 司马迁在《史记》中敢于冲破一些封建正统思想的樊篱,其远见卓识为后代史官所难以匹敌。司马迁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反对神学思想,揭露迷信方术的昏庸愚妄,否定“天命”论。他注重于从经济上着眼来分析社会发展,把社会看成和自然界一样有规律可循。司马迁敢于正视历史现实,并不一味地为汉帝国歌功颂德,而是一针见血地批判汉朝帝王及官吏的本质。相反,司马迁却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以及游侠、倡优、屠夫、卜祝等下层人物表现出极为同情的态度。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司马迁最先给予高度评价。因此,爱憎分明,热爱人民,是司马迁伟大人格的表现。 (2)《资治通鉴》 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历时1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该书取材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编年史、别史、野史、奏议、传记、小说、诸子、碑碣、地理等等,都无所不去舍取和借鉴。《资治通鉴》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史记》,其宗旨在于为封建帝王提供治国安邦之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二,该书方法进步,编撰严谨。《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改定稿,这种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司马光摒弃孔子所创的《春秋》笔法,同时对历史上并存的几个政权并不区分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而是根据各不同政权的实际功业来记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其三,该书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司马光既继承了古代《左传》和《汉书》等优秀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又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长处,使《资治通鉴》成为后代史学家仿效的楷模。 除《史记》与《资治通鉴》外,在泱泱中华的文明史上,各朝代都不断修纂正史,一脉相传的《二十四史》,篇幅浩繁,计有3516卷,近2000万字,其体系之完备周密,内容之博大精深,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史学双璧(史学双壁双璧指的是什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史学双璧指的是史记和什么?“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史学双壁是什么?指的是哪两个?司马迁与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我国被称为史学双璧的是哪两部著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