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莫尔斯,以下6个关于莫尔斯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莫尔斯发明了什么 发明了哪些东西
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美国人莫尔斯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1835年获得了在实验室内架设有线电报机的成功。18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里,架设了518米长的导线,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 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美国人莫尔斯(S.F.B.Morse)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1835年获得了在实验室内架设有线电报机的成功。18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里,架设了518米长的导线,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1844年3月24日举行了启用仪式,莫尔斯在国会议事厅里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1858年,横跨大西洋联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1866年第二条海底电缆铺成,从此海缆成为通信上的一种正规的通信工具。1875年,法国的巴特发明了多路电报,它能以一条导线传送8路电报。1915年美国的甘培尔和德国的瓦格纳发明了滤波器,从而可以能用一条导线传送几十路电报,并由此产生出能够同时发报的载波电报的设想。 塞缪尔·莫尔斯主要成就 创立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电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它由美国人艾尔菲德·维尔发明,当时他正在协助萨缪尔·摩尔斯进行摩尔斯电报机的发明(1835年)。4月27日为萨缪尔·摩尔斯诞辰218周年。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点,划,每个字符间短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最早的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虽然摩尔斯发明了电报,但他缺乏相关的专门技术。他与艾尔菲德·维尔签定了一个协议,让他帮自己制造更加实用的设备。艾尔菲德·维尔构思了一个方案,通过点、划和中间的停顿,可以让每个字符和标点符号彼此独立地发送出去。他们达成一致,同意把这种标识不同符号的方案放到摩尔斯的专利中。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美式摩尔斯电码,它被用来传送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报。 这种代码可以用一种音调平稳时断时续的无线电信号来传送,通常被称做连续波(Continuous Wave),缩写为CW。它可以是电报电线里的电子脉冲,也可以是一种机械的或视觉的信号(比如闪光)。
科学家故事:莫尔斯电码诞生记
莫尔斯(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查尔斯顿,耶鲁大学毕业,发明家、艺术家,他成功发明了莫尔斯密码。 说起电报的发明者塞缪尔·莫尔斯,也许使人不敢相信,莫尔斯既非物理学家,也非工程师,而是一名享有盛名的职业画家。 1791年4月,莫尔斯出生于美国麻省乞雷斯场。其父是一个牧师。莫尔斯从小喜欢画,14岁入耶鲁大学学美术。19岁毕业后以卖画为生。后到英国深造4年,1815年载誉而归,成了美国有名望的画家。1826~1842年的16年间,莫尔斯一直担任美国全国画家协会主席,在此期间漫游欧洲各国,一路作画,深受赞赏。 然而一件偶然的事却使这位声望很高的画家改变了后半生的道路。 那是1832年的秋天,莫尔斯乘坐萨丽号游轮从法国返回美国。轮船漂泊在大西洋上。一天傍晚,船上有位名叫查尔斯·杰克逊的医生给旅客们表演了一个“魔术”,把一个绕着绝缘铜钱的马蹄形铁块放在桌上,给铜钱一通电,马蹄形铁便产生了磁性。一断电磁性消灭了,吸着的铁性物质便都掉了下来。大家都被这新鲜事吸引住了。当时莫尔斯也正好在场,他在感到好奇的同时,却比周围其他人想得更深、更远。 他向杰克逊问了一个问题:电流在导线里流动的速度快不快(可见莫尔斯毫无电学知识)?当他知道电流的速度快得在几千千米长的电线里,一瞬间就能通过时,一个大胆而又新奇的想法,在他头脑中出现了。 海轮上的巧遇,改变了莫尔斯的生活道路。他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绘画事业,开始了发明电报的艰苦研究工作。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利用电流一断一通的原理,发明了电报机和用点画表达信息的电码──“莫尔斯电码”,使通讯变得便利了。 电报虽然能迅速地传递信息内容,但是,发报人先得把信息内容转换成符号,按一定的操作规律把这种符号发送到收报人那里。收报人收到这种符号后,再利用电码把它所代表的内容翻译出来,还是比较麻烦。如果能直接传送语言信号那该多好啊!人类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发明了电报后,又在给自己出新的难题了。 第一个向这个难题宣战并获得胜利的是美国一位研究聋哑语的教师贝尔。贝尔开始研究这个难题时,对电学一窍不通。但是,他在研究人的声带过程中想到:声音是靠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能不能把这种振动通过电流的强弱变化送出去呢?能不能把物体的振动变成变化的电流,再把变化的电流还原成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来呢?这可真是个大难题 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贝尔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华盛顿,从头开始学习电学知识。经过3年的发奋努力,他在机械工匠沃特森的帮助下,终于在1876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话筒和听筒。用电流传送声音的理想实现了。但是,当时的电话杂音太大,传送距离又太短,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1878年,大发明家爱迪生对电话机作了较大的改进,使通话距离增长到100多千米。 1915年,贝尔又进一步解决了由于长距离通话给电话机带来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终于在这一年的美国,架起了第一条长达6000多千米的电话线路。 现在,电话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在一些发达国家,平均每1~2人就拥有一台电话机。电话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有的电话机当主人不在时,能自动地把对方的传话内容记录在磁带上;有的除了通话外,还能同时传送手写的文字或图形;有的甚至能通过电话机前的荧光屏使通话人相互见面。这可真比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更神了,因为这种可视电话同时具备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双重功能。
莫尔斯发明了什么
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8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1844年3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议事厅里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塞缪尔·莫尔斯是美国享有盛誉的一名画家,也是电报之父。 扩展资料 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8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1844年3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议事厅里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塞缪尔·莫尔斯是美国享有盛誉的一名画家,也是电报之父。
莫尔斯和洛什是两个人嘛
不是。莫尔斯和洛什是同一个人。莫尔斯是美国艺术家兼发明家。1791年4月27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查尔斯顿(现在是波士顿的一部分)。1872年4月2日卒于纽约。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在一次航海中受到同舟乘客杰克逊的感染,莫尔斯开始热衷于电的实验。
莫尔斯的一生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
莫尔斯,美国人,现代实用电报机的发明者,为人类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莫尔斯1791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查理镇。父亲是一位教师兼地理学家。小时候的莫尔斯非常喜欢绘画和雕刻,这后来成了他的职业。1810年,莫尔斯毕业于耶鲁大学。1811年,他留学欧洲,在英国皇家学院研究艺术。1815年回国,1826~1845年担任国立图画院首任院长,在美国艺术界很有影响。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却改变了莫尔斯的后半生。1829年,莫尔斯相继访问欧洲各国,直到1832年才结束访问。就在从欧洲返回纽约的“萨利”号邮船上,莫尔斯遇到一件平常却又足以改变他一生的事。一天午饭后,几个旅客坐着没事,在一块儿闲聊。一个叫杰克逊的青年医生向大家展示了一件奇异的马蹄形的铁块,上面密密麻麻地绕着一圈又一圈的绝缘铜钱。当杰克逊使铜钱通电时,马蹄形铁块立即有了磁性,把放在下面的铁片轻而易举地吸了起来;一断电,马蹄形铁块便立刻失去了磁性,铁片又落到了桌子上。莫尔斯觉得这个新鲜玩意儿太有意思了,但他对电磁学方面的知识却一无所知。于是他充满好奇地问杰克逊:“杰克逊医生,电流通过导线的速度是多少?”“电流的速度是极快的。早年富兰克林在进行电学实验时,让导线通过一条大河。当他使导线通电时,对岸另一端的导线同时冒出了火花。你说快不快?”其实杰克逊医生对电流的速度也仅仅是感性认识,并不知道电流的速度到底是多少。但杰克逊的这句话却引起了莫尔斯的无限遐想。他想到了当时的信息传播手段,心想:如果能借助电流来传播信息,那该有多快啊。莫尔斯又想起了在法国看到的信号机。这种信号机是法国人恰培兄弟在1794年发明的,曾在巴黎和卢森堡之间使用过。可是这种信号机每次只能传讯几英里,远距离传送时,只能将许多信号机组合起来,一旦某台信号机出现故障,就会全线瘫痪,使用极不方便。“可不可以吸取这种信号机的优点,用电流来传递电磁信号呢?”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莫尔斯脑海中出现了。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就难以扑灭。莫尔斯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进行实验,把这个想法变为现实。”回到美国以后,他立刻行动起来,购买了许多电磁学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研究。他甚至辞去了绘画教授的职位,专心进行电报机的研制工作。他购买了许多实验设备,把画室变成了实验室,开始过足不出户的生活。一晃三年过去了,莫尔斯却一无所获。在实验进行到第四个年头,莫尔斯的生存出现了问题,不得不靠出卖自己以前的藏画度日。后来,他只得重操旧业,白天花一定的时间去大学里教绘画。1837年,莫尔斯的研究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这年的9月4日,莫尔斯发明了一架能够在500米范围内有效工作的有线电报机。接着他又发明了一种继电器,以减少电流的能量损失。这也使得长距离的电报通讯有了可能。1838年,莫尔斯在纽约进行了距离为16英里的电报公开演示,取得了成功。这次成功,更加激发了莫尔斯的斗志。但由于经费的限制,远距离的线路无法架成,研究也就受到了制约。1844年3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为研制长距离电报机的拨款议案。有了财政支持,长距离的电报机和输送电路很快就建成了。1844年5月2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莫尔斯在华盛顿和距离100公里以外的巴尔的摩市发报取得了成功。这是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电文是:“上帝创造何等的奇迹!”其实,创造奇迹的正是莫尔斯本人!莫尔斯的电报机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改进,传送的信息更加准确、快速,并很快被世界各国采用。电讯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更快地进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15篇 科学家的故事1 上周,我读了《科学家故事》,作者关于100名科学家的104个小故事。 对于这本书,我想从几个方面讲。从总体印象来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的勤奋,反对者的无情,作者的赞美,以及科学家的生活。 从人物来讲,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爱迪生。我从他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事感受到他惜时如金的品质;从他为了发明而不顾身体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作者都为之赞叹。 从章节来讲,我感触繁多。从道尔顿研究色盲、色弱,并发现自己是色盲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和细心;从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著作捧为信条,反对对信条不敬的人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人们的无知和无理。 当读到布鲁诺为真理而被火刑烧死的时候,我的心沸腾了,有一种想把教会的人扔进火坑里的冲动,同时也为布鲁诺的死感到可惜和无奈;当我读到中国的杨振宁得到诺贝尔奖时,我不禁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联系生活,生活中也有一些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比如说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而燃烧自己。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惜时如金和勤奋刻苦的精神,我要学习这些精神,并带动更多的人。 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让我受用无穷。 科学家的故事2 提到科学家,大家一定对他们充满了崇敬,肯定也想迫不及待地去看一看他们的故事。现在,我们穿越时空,去叶先生的书里去转转。 这本书并不是看一天也看不懂的天书,也没有写满N个高深难懂的方程式,而是儿童喜爱看的一本通俗易懂、充满道理的图书。我刚拿到书,便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个科学家成名的原因:勤奋。他们用了常人几倍的时间来探索未知,就凭这点,上帝也会给他们机会,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科学家们就是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成功的果实。有了勤奋,还需要好奇,面对一样奇怪的东西,不能循规蹈矩地想,要去发现其中不一样的东西。 在这本书里,介绍了日心说的创立人哥白尼、发明大王爱迪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自学成才的数学专家华罗庚、镭的母亲居里夫人而我最喜欢居里夫人的故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写出了一本1000多页的科学著作《放射性通论》,还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和其他各国科学奖章16枚,她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她发现了镭,无私捐献给了社会。 看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成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科学家的故事3 在生活中,我们读过无数的书,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就要数《科学家故事100个》了,它让我i认识了许多科学巨人。 如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当上〝科学巨星〞的戴维,〝蒸汽大王〞瓦特……他们有的被名声,权势蒙蔽了双眼,有的为了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谦虚谨慎……但是他们都有着同一个特点---坚持不懈。 其中,我最佩服居里夫人,她是科学家中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镭的母亲。 她生活异常艰苦,住的是阁楼,冬冷夏热。每顿吃饭只吃一丁点,每天通常只睡几个小时。后来她生了个女儿,可忙到没有时间带孩子,只好把她带进工作室喂养,1903年居里夫人和丈夫荣获诺贝尔奖,可是居里在1906年被马车撞*了,居里夫人在悲痛中继续着两个人的工作,在1910年又获得了诺贝尔奖。她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科学做贡献吧! 科学家的故事4 妈妈给我买来了一本《科学家故事100个》,我爱不释手,一天时间就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00个科学家刻苦钻研,探索科学奥秘的故事。其中有“炸不死的人”——诺贝尔,世界发明大家爱迪生,还有“昆虫迷”法布尔等。 这些著名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一件事情坚持不懈,不怕困难。1864 年9月3日,一场大爆炸把诺贝尔的实验室炸得无影无踪。参加实验的人当中有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他的弟弟--埃米尔.诺贝尔!可是,这并没有吓到诺贝尔。他毫不畏惧,继续试验。他发誓一定要造出一种威力巨大而又可以由人控制的安全炸药!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每一项都失败过无数次,正是由于他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他们不怕困难,甚至甘愿为科学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真让人敬佩。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遇到困难,勇敢的面对,永远不放弃,不退缩,就一定会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有所成。 科学家的故事5 我读完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首先是前言和目录它上面写了即将为我们讲述的名人·科学家的名字。 “铁路之父”詹天佑·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大师竺可桢·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科学巨星”牛顿等他们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动,也让我知道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科学的力量。 尤其是为科学献身的布鲁诺让我非常感动。他的全名叫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他从小勤奋好学,对文学·逻辑学和辩论学都有所涉猎。当他阅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后,他立即被深深吸引了。他决定摒弃宗教思想,追随科学真理,他的行为引起了教会的强烈不满。在当时的社会,天文学也是存在争议的科学。 由于布鲁诺坚持信奉哥白尼学说,宗教不满他的叛逆,1519年布鲁诺被捕了,他被送到罗马受审。 在法庭上红衣大主教罗伯特·贝拉赫曼问道:“布鲁诺,你还坚信地球是运动的吗?如果你还抱着哥白尼学说不放,等待你的将是火刑!” “哥白尼说宇宙是恒星绕太阳组成的天球,宇宙其实是无边无际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你们说上帝在地球上创造了人类,其实禹州市无限的,上帝管不了它的!”布鲁诺毫不畏惧地说。 恼羞成怒的罗伯特主教对他施以火刑,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了…… 布鲁诺为了他的理想探寻了一生,历经艰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那不畏死亡·捍卫真理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科学家的故事6 暑假里,我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述了很多中外科学家成功成才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 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是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成功地证明了“1+2”这个我们现在看来很平常的问题。由于陈景润的贡献,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他在仅有6平方米的小屋里坚持埋头研究,经过无数个日夜、几度寒暑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然而陈景润付出的努力也是惊人的,他用掉的演算草稿纸可以装满几个麻袋,也终于积劳成疾。后来虽然他身体不好,依然锲而不舍地耕耘着。陈景润在其他著名问题的研究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陈景润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想想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又是多么优越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好好学习,努力刻苦地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腾飞做贡献! 科学家的故事7 莫尔斯(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查尔斯顿,耶鲁大学毕业,发明家、艺术家,他成功发明了莫尔斯密码。 说起电报的发明者塞缪尔·莫尔斯,也许使人不敢相信,莫尔斯既非物理学家,也非工程师,而是一名享有盛名的职业画家。 1791年4月,莫尔斯出生于美国麻省乞雷斯场。其父是一个牧师。莫尔斯从小喜欢画,14岁入耶鲁大学学美术。19岁毕业后以卖画为生。后到英国深造4年,1815年载誉而归,成了美国有名望的画家。1826~1842年的16年间,莫尔斯一直担任美国全国画家协会主席,在此期间漫游欧洲各国,一路作画,深受赞赏。 然而一件偶然的事却使这位声望很高的画家改变了后半生的道路。 那是1832年的秋天,莫尔斯乘坐萨丽号游轮从法国返回美国。轮船漂泊在大西洋上。一天傍晚,船上有位名叫查尔斯·杰克逊的医生给旅客们表演了一个“魔术”,把一个绕着绝缘铜钱的马蹄形铁块放在桌上,给铜钱一通电,马蹄形铁便产生了磁性。一断电磁性消灭了,吸着的铁性物质便都掉了下来。大家都被这新鲜事吸引住了。当时莫尔斯也正好在场,他在感到好奇的同时,却比周围其他人想得更深、更远。 他向杰克逊问了一个问题:电流在导线里流动的速度快不快(可见莫尔斯毫无电学知识)?当他知道电流的速度快得在几千千米长的电线里,一瞬间就能通过时,一个大胆而又新奇的想法,在他头脑中出现了。 海轮上的巧遇,改变了莫尔斯的生活道路。他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绘画事业,开始了发明电报的艰苦研究工作。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利用电流一断一通的原理,发明了电报机和用点画表达信息的电码──“莫尔斯电码”,使通讯变得便利了。 电报虽然能迅速地传递信息内容,但是,发报人先得把信息内容转换成符号,按一定的操作规律把这种符号发送到收报人那里。收报人收到这种符号后,再利用电码把它所代表的内容翻译出来,还是比较麻烦。如果能直接传送语言信号那该多好啊!人类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发明了电报后,又在给自己出新的难题了。 第一个向这个难题宣战并获得胜利的是美国一位研究聋哑语的教师贝尔。贝尔开始研究这个难题时,对电学一窍不通。但是,他在研究人的声带过程中想到:声音是靠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能不能把这种振动通过电流的强弱变化送出去呢?能不能把物体的振动变成变化的电流,再把变化的电流还原成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来呢?这可真是个大难题 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贝尔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华盛顿,从头开始学习电学知识。经过3年的发奋努力,他在机械工匠沃特森的帮助下,终于在1876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话筒和听筒。用电流传送声音的理想实现了。但是,当时的电话杂音太大,传送距离又太短,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1878年,大发明家爱迪生对电话机作了较大的改进,使通话距离增长到100多千米。 1915年,贝尔又进一步解决了由于长距离通话给电话机带来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终于在这一年的美国,架起了第一条长达6000多千米的电话线路。 现在,电话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在一些发达国家,平均每1~2人就拥有一台电话机。电话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有的电话机当主人不在时,能自动地把对方的传话内容记录在磁带上;有的除了通话外,还能同时传送手写的文字或图形;有的甚至能通过电话机前的荧光屏使通话人相互见面。这可真比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更神了,因为这种可视电话同时具备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双重功能。 科学家的故事8 1、物理学家的故事50字:李政道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问题都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 2、爱国科学家的故事:吴健雄 吴健雄生卒于1912年5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1997年2月16日卒于美国纽约。1923年,在浏河明德学校学习。1926年,考入苏州江苏省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保送南京中央大学。 3、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周光召 周光召于1929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他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理论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家。也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周光召童年时代,由于处在抗日战争的烽火时期,随家人流离颠簸到了重庆。1946年毕业于著名教育家张伯伦邀请周光召到英国留学。 4、有关科学家的故事:汤姆生 汤姆生1856年12月18日出生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市郊,他的父亲是一个图书销售和出版商.由于职业的关系,他父亲结识了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些教授,这使汤姆生从小就受到科学家的影响,并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 5、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多普勒 多普勒生于1803年,是萨尔茨堡一名石匠的儿子。父母本来期望他子承父业,可是他自小体弱多病,无法当一名石匠。他们接受了一位数学教授的意见,让多普勒到维也纳理工学院学习数学。 科学家的故事9 这天下午我代表我们班去学校的广播室给大家讲故事,第一个出场的就是我,我十分紧张。 最后比赛开始了,拿着话筒我的心在咚咚咚的跳,我鼓起勇气讲起来。讲着讲着我就忘了,停了一会儿我还是往下讲,但是我后面讲得十分流利。我十分期望我能得第一名,但妈妈说,只要我尽力了,就算是没有名次也是很光荣的。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期望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下次我就不会这样紧张了,我会更加努力的! 科学家的故事10 “这些科学家真伟大!他们实在有太多的优良品质了!这是我看了《科学家的故事》”所发出来的感叹。 那是一天,我和妈妈在闲逛,走到了书店。一本花花绿绿封面的书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尤其是那几个大男人威武的站立着。于是妈妈因发现我喜欢那书而买下来了。 “《科学家的故事》”我把书名读了一遍,妈妈若有所思,对我说:“这书你要认真看,尽量领悟出科学家的精神……”我听了,点了点头。 回到家后,我认真仔细的坐在椅子上阅读着这《科学家的故事》,我边读边思考着。书中记载着54个科学家如何研究的故事。其中我对几个科学家的行为比较深刻。 牛顿,相信大家都听过了吧?他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从小就沉默寡言,不爱说笑,整天醉心于科学研究。 有一次,牛顿宴请客人。饭菜准备好后,客人还没来,牛顿就到实验室里去了。客人来后,却不见牛顿出来,大家为了不打扰他,于是自己吃完饭就悄悄离去了。牛顿猛然想起请客之事,马上出去。看见饭菜吃完,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忘记请客了,原来我已经陪客人吃过了。”说完,又回去继续研究了。但他却忘记自己还没吃过饭呢! 想起牛顿这样认真的做实验,做的那样如痴如醉,我不禁羞愧万分——每当我做作业时,写着写着,心总会被弟弟玩耍中的笑声揪去,弄得作业总是写得比别人用时间多。 另外,我还敬佩一些不贪恋财富,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像居里夫人等,她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镭的提炼方法。可她没有申请专利换取巨额财富,而是毫无保留地公布了这种提炼方法。她还说:“镭不应该使某一个人发大财,而是属于大家的!” 还有钱三强等,他在法国住了11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达40篇。这些骄人,优异的成绩为他赢得了地位与名誉。很多同窗好友都认为钱三强会继续留在法国,进一步攀上科学的高峰。然而,前三强并不这样想,他惦念战火中的祖国和在苦难中挣扎的亲人。我想:他一定是认为祖国母亲永远是自己的母亲,所以要为祖国母亲献出自己的一份绵力,为祖国做贡献。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爹亲娘亲不如祖国亲了吧! 这一个个科学家是何等的伟大啊!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长大后像他们一样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让我这朵小小的花儿为祖国增添光彩。 科学家的故事11 有一个人,他从小就有一个宏伟、崇高的理想: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当然,他也做到了。这个人的个子不高,但他却用自己那并不伟岸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地球村”的吃饭问题。这个养活了全世界的人就是我最最敬爱的科学家——袁隆平。 小时候袁隆平一家生活幸福,可战争摧毁了他的家园,爸爸妈妈带着他在全中国逃亡。有一天袁隆平爷爷走出校门,看见了两具骨瘦如柴的饿死的尸体横在路边,袁爷爷非常难过,从此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就成了他的理想。长大以后,袁爷爷和学生一起攻克难关,培育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粮食问题,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获得了好多大奖。他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骄傲,也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 我佩服袁爷爷的淡泊名利。多少人梦寐以求像袁爷爷辉煌、荣耀。但袁爷爷还是每天在田野间匆忙,从太阳刚升起来忙到夕阳西下,活脱脱一副农民样,袁爷爷自己也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即使是生活用品也不会超过100元,据说他最贵的一件衬衫才70元。不管他获得了多少奖,有了多少钱,他还是那个勤俭节约,认为水稻最重要的人。我不仅佩服袁爷爷的淡泊名利,还佩服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心里的无私。这些年,他把自己获得的几十万美金全部捐献给了科技事业,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好多国家想用高薪请他出国工作,他也都婉言谢绝了。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我也有梦想,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指引我向前。虽然前方的道路很艰苦,但我也要像袁爷爷那样,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科学家的故事12 世上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及时地发现并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只有丢弃错误,才能重新回到往功大门的道路。 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小的不行吗?”爱因斯坦答道:“不行.之所以我要一个大废纸篓,是因为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丢弃错误,改正错误,才能看见一 条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也是一样嘛! 比如说,当我们占用学习时间来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便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是好学生;再比如,当我们以生病为借口不出去上课间操时,我们便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我们不再逃避做间操,我们就还会受到老师的好评;还有,当我们在小测验中遇到了难题便选择抄袭别人时,我们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停止这个手段,用心去思考这道题,我们便还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样,每天反省自己,及时地发现并丢弃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观还没有定位的我们,更需要及时地发现并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科学家的故事13 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学习过“数星星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张衡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先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齐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向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之后,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景,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 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始了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之后,张衡根据这种“浑天说”的理论,开始设计、制造仪器了。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这个大铜球很像今日的地球仪,它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并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能够准确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但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却仅有一百二十颗。” 之后,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地动仪也是钢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测试十分灵验,没有一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由于他从小就爱科学,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并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经过自我刻苦研究、创造才获得的。 科学家的故事14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科学家的故事》的书。书中讲述了许多科学家,有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爱迪生。 爱迪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拥有20xx余项发明,有留声机,有电影摄像机,还有钨丝灯泡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和他的助手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种植物纤维的实验,制造出第一个碳丝灯泡。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了我们现在用的钨丝灯泡。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奥数题时,有一题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我就开始反感了,不想做了。可是,我当时想起了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不懈追求时我受到了鼓舞,我想:我不能放弃,我要向爱迪生学习,要不懈追求。想到这,我继续做起来。最后,我终于把这道题做了出来。 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这么好,我闷还有生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我要好好的学习他那种热爱科学.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不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和勇气。这种精神来鞭策自己。 科学家的故事15 约翰·卡尔·费里德里希·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 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阿根廷大学。一次,老师交给他三道数学习题。前两道题两个小时内全被消灭。可第三道习题却难住了高斯,他学过的方法对这道题都无济于事。但高斯并没有放弃,他想:既然常规的方法解决不了你,那就打破常规!意志坚强的高斯重新燃起了斗志,重新提起笔演算起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四个小时过去了;八个小时过去了,高斯越写越投入,他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完全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了无数数学符号中。 当黎明的曙光再次降临,高斯终于在纸条上写好答案,去见他的导师去了。 高斯见到导师时十分内疚,导师给他的题他这么久才算出来啊!而老师看到这道题,用颤抖的声音求他再写一遍。高斯没多久就写完了,导师用更加颤抖的声音感叹道:“这道题阿基米德用尽……毕生心血也没做出来;牛顿致死也……没解出来;欧拉……至今也没有答案。而你……只用一个晚上就把这道两千年的未解之谜做了出来,你是一个真正的数学天才!” 高斯事后回忆道:“要是当年我知道这题难倒了诸多伟人,那我恐怕也会像他们一样。”是啊,要是我们知道了某件事情的困难,那我们就有了做不了的理由,以此推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莫尔斯(莫尔斯密码发明于哪一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