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方法论和方法的区别)

好专业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方法论,以下6个关于方法论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方法论有哪些?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的概念方法论有哪些方法论的解释方法论的解释是什么方法论有哪些?方法论的定义 方...

今天我们来聊聊方法论,以下6个关于方法论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方法论有哪些?
  • 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的概念
  • 方法论有哪些
  • 方法论的解释方法论的解释是什么
  • 方法论有哪些?
  • 方法论的定义 方法论简介
  • 方法论有哪些?

    马哲的六大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价值论。

    1、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2、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3、联系观:

    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

    4、发展观: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发展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它也是伴随各国经济社会的演变进程而不断完善的。

    5、矛盾观: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价值论: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的概念

    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扩展资料:

    世界观,通俗地讲,就是“观世界”,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所创立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运用客观世界发展的辩证规律,严格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法论

    方法论有哪些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的理论。方法论是以各种不同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种不同方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

    方法论的任务是为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是由各种不同方法构成的。根据方法的层次分为:哲学方法、科学方法、技术方法。

    第一节 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适用于所有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哲学方法的内容较少,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哲学的全部方法,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哲学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归纳、演绎等。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哲学方法。列举如下:

    春秋时期的老子(前571-前471年)在《道德经》中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方法。

    春秋时期的孔子(前551-前479年)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推理方法。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博学”、“多闻”、“多见”。反对满足于获得众多杂乱无章的知识,要求用“一以贯之”的原则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他还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反对臆测、武断、固执、主观的方法。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首创“三段论”,即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

    明朝时期的王阳明(1472-1529年)提出“知行合一”的方法。“知行合一”就是知与行的一致性。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知”是知善知恶的良知,有良知之驱使的行为才是良行。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可以意识到并判断自己的行为,能够辨别善恶,并做出合理的选择,而不是单纯为自己的本能和物欲所驱使。

    英国的培根(1561-1626年)在《新工具》中把实验和归纳看作是科学发现的工具,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规律和概念的方法。他说:“我们的唯一希望乃是在一个真正的归纳法。”“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实证明的方法。归纳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利之艺术的科学。”“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性作用形式的方法。”培根提出的归纳法,不同于简单枚举归纳,是一种排除式的归纳法。他曾这样阐述: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现和证明有用的归纳法,则必须要用适当的拒绝和排斥的方法来分析自然。然后,在得到足够数目的反面例证之后,再根据正面例证来作出结论。

    法国的笛卡尔(1596-1650年)在《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中提出四条寻求真理的规则:

    第一条是: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人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

    第二条是: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第三条是: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最后一条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实事求是】是指在实践中寻求真理。“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说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辩证法】是指用全面的动态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化繁为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把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有水的规则容器中,水的体积变量就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二节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适用于具体领域。科学方法的内容比较多,每个人不可能全部掌握,可以广泛了解各门科学的方法,重点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关的方法。

    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

    1.定性分析是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具有什么性质?认识某个对象,首先就要认识某个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并把它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所以,定性分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分析。

    2.定量分析是对事物的数量进行分析。确定事物各种成分的数量。

    3.因果分析是为了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的分析。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都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今天的结果是过去种下的因所导致的。

    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时,不仅要对过程本身进行研究,而且要对过程作出判断,方能说明过程的全貌,而不至于走向片面。对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分析不同利益集团(群体)的形成过程、经济地位、政治主张、力量对比及变化趋势;建立和完善利益评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第三节 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是指各行各业的具体方法。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方法。技术方法的种类繁多,一个人不可能了解和掌握所有技术方法,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每个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熟练掌握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是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使用技术方法,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法或创造出全新的方法,去完成设定的技术目标。

    技术方法的特点

    1.目的性。掌握技术是为了制造产品,提高工作能力。

    2.功利性。技术是谋生的手段。

    3.多样性。生产同一种产品,有多种方法。

    4.专用性。生产某种产品,必须掌握专用的生产技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方法论的解释方法论的解释是什么

    方法论的词语解释是:1.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概念。2.在某一门具体学科上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

    方法论的词语解释是:1.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概念。2.在某一门具体学科上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结构是:方(独体结构)法(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拼音是:fāngfǎlùn。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ㄈㄤㄈㄚˇㄌㄨㄣ_。

    方法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哲学上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引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第一章:“哲学是关于人们的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对于人们的认识又具有方法论的作用。”《光明日报》1987.3.1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是提供给人们一个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各种具体问题时,本身就是多姿多彩、千差万别的。”

    二、网络解释

    方法论(哲学术语)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关于方法论的成语

    元方季方论千论万盂方水方知法犯法想方设法法不徇情执法犯法

    关于方法论的词语

    激将法奉公如法东方法眼想方设法不足为法

    关于方法论的造句

    1、王亚南的教育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份宝贵遗产。

    2、语言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既是多样的,也是可以融通的。

    3、设计往往被定义得过于宽泛,我认为相较于方法论和原理,设计传达出来的价值与两者有天壤之别。

    4、荀子的思想是本文的重点,尤其是对“性恶论”以及由此衍生的“化性起伪”的方法论,都作出详尽的叙述与分析,这是荀学所倡导的“君子之道”确立的前提。

    5、由于著者的先验论和唯知识论世界观的影响,所以,他的方法论分析所运用的“证伪原则”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方法论的详细信息

    方法论有哪些?

    1、方法论是关于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理论。方法论也就是技术的一般思路。方法论中包括目标的产生、目标的转移、目标之间的关系等。方法论可以演译到各个具体领域。

    2、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一、 辩证唯物论

    1、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 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

    1、 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 因果联系

    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4、 发展的观点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6、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

    7、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观点

    8、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9、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11、主次矛盾关系

    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2、主次方面关系

    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4、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 法 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15、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 法 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1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7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

    四、人生观、价值观

    1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18、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9、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2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2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2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23、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2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5、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方法论的定义 方法论简介

    方法论简介 1. 方法论的定义: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理论。 2. 方法论是一种旨在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和技能的讨论。该方法论将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最后提出更普遍的原则。 3.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对于“世界是什么、如何”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为理解和改造世界的指南,就成了一种方法论。方法论是对各具体社会科学具有普遍适用和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方法论的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著作中经常被提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方法论(方法论和方法的区别)》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方法论方法论有哪些?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的概念方法论有哪些方法论的解释方法论的解释是什么方法论的定义方法论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