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小板块)

大学分数线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太平洋板块,以下6个关于太平洋板块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七大板块的名称是什么地球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分界线及名称是什么太平洋板块构造作用世界有哪几大板块六大板块中几...

今天我们来聊聊太平洋板块,以下6个关于太平洋板块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七大板块的名称是什么
  • 地球六大板块
  • 六大板块分界线及名称是什么
  • 太平洋板块构造作用
  • 世界有哪几大板块
  •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什么
  • 七大板块的名称是什么

    世界七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板块、南美板块。

    1、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东以太平洋海隆为界,北、西、西南都为深海沟,与阿留申岛弧、日本岛弧、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板块接界,南部以海岭同南极洲板块相接的板块。

    2、欧亚板块:包括大部份欧亚地区的大陆板块,但不含括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次大陆)、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次大陆)以及东西伯利亚的上扬斯克山脉以东的地区。

    3、非洲板块:东北界与阿拉伯板块相接,东南界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相接,在北部和南部与之相邻的则分别是欧亚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北美板块:覆盖了北美洲的大部,向东延伸至中大西洋海岭,向西延伸至东西伯利亚的切尔斯基山脉。

    5、印度洋板块:次级的大陆板块,属于印度洋澳洲板块的一部分,包括印度洋的北部、中东和东南部、印度半岛、大洋洲的大陆、岛屿及邻近的海洋。

    6、南极板块:包括南极洲和周围洋面的板块,面积约169百万平方公里。

    7、南美板块:包括南美洲和南大西洋的西部。其东以大西洋中脊的南段与非洲板块接界;西界为南美滨太平洋深海沟,北部与加勒比板块接触,南部为南极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地球六大板块

    地球六大板块:

    1、亚欧板块: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包括中南半岛,不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2、非洲板块: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及印度洋西侧。

    3、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4、太平洋板块: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

    5、美洲板块: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

    6、南极洲板块:南极洲与南美洲西侧太平洋。

    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由于“极移动曲线”和海底扩大等提供的证据,大陆漂移的确是正在发生的事实。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一起。再者,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接成为带状,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六大板块分界线及名称是什么

    萨维尔·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六大板块包括什么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细分全球有六个主要板块: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 -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包括中南半岛,不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非洲板块 -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及印度洋西侧。 印度洋板块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太平洋板块 -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几乎都是大洋) 美洲板块 -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 南极洲板块 -南极洲与南美洲西侧太平洋。 六大板块的具体划分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雅鲁藏不江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红海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白令海峡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 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大西洋海底大洋中脊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落基山脉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安第斯山脉) 差不多就这些了,还有几个边界在大洋底部的,具体是什么说不清了… 由于知识有限,上面的分界线就一两个地理事物。实际的边界线是带状分布的,表示的范围广,要标出经纬度的工作量会很大,而且好像没有多大意义。

    太平洋板块构造作用

    太平洋板块构造作用最早开始于三叠纪中期,当时的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亚洲大陆消 减,到侏罗纪晚期基本封闭。随后,强烈的大陆板块构造运动使华南造山带进一步叠覆造 山,亚洲东部诸陆块间的地壳进一步缩短,并最终完成了它们间的多旋回缝合作用,焊接 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亚洲大陆的雏形。在此期间,本区受特提斯和古太平洋动力体系的联 合控制。此时,部分特提斯构造域开始改变为NE向太平洋构造域(任纪舜等,1998, 1999)。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西太平洋古陆与亚洲大陆间产生了强烈的斜向碰撞,在强大 的NW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本区所处的中国东部处在挤压和挤压-剪切应力状态下(任 纪舜等,1999),陆内的构造薄弱带被激活演化成为宽阔的陆缘活化带,嗣后在大陆外侧 发生了陆-陆、陆-弧碰撞;大陆内部则因古缝合线和古深断裂活化而导致构造-岩浆活 动,发生了陆内的造山事件(吴根耀,2002)。这一时期的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带位置在日本 中央构造线-中国台湾纵谷带-菲律宾民都洛-巴拉望带(图4-1)(舒良树等,2002)。

    日本中央构造线是一个由超镁铁岩、镁铁岩、硅质岩、枕状熔岩和浊积岩所组成的大 型蛇绿混杂岩带,从九州八代经四国高知、德岛到本州甲府。全长1000多千米,宽40~ 50km,走向NE。本州、四国等地蛇绿岩套的硅质岩中放射虫年龄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Ichikawa et al.,1990);本州段高压低温和低压高温对变质带蓝闪石和红帘石高压矿物 的K-Ar年龄为102~82Ma,Rb-Sr年龄为110~85Ma(Ichikawa et al.,1990;Lo et al.,1996);西北侧领家红柱石-矽线石片岩带年龄为90Ma(Ichikawaet al.,1990); 中央构造带倾向NW,上盘为白垩纪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白垩纪花岗岩侵入侏罗系 中。因此,中央构造线应是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早白垩世末期碰撞的缝合带(舒良树 等,2002)。

    图4-1 亚洲东部中生代晚期碰撞缝合线与新生代俯冲带俯(据舒良树等,2002)

    台湾纵谷带走向近SN,宽约10km,是一切入上地幔的断裂带,断面近直立。深部钻 探资料表明,台湾海峡、台湾西部与华东南沿海地区曾是相连的地质体,属统一的晚中生 代火山岩带(舒良树等,2002)。纵谷带中有蛇绿混杂岩,超镁铁岩-镁铁岩呈岩块构造 混杂在片岩、片麻岩、结晶灰岩和变质火山碎屑岩中。两侧发育有高压型和高温型变质 带,东侧玉里高压蓝闪石片岩带蓝闪石片岩Rb -Sr年龄为(79±7)Ma(江博明,1977, 1984),蓝闪石和绿辉石40Ar/39Ar为110~100Ma年龄值(Lo,1996);西侧太鲁阁片麻岩 中伟晶花岗岩白云母K-Ar年龄为(87±5)Ma(Jahn,1974),表明该带其形成于早白 垩世晚期。

    西菲律宾民都洛-郎布隆-巴拉望带是一个沿走向弧形弯曲、弧凸朝东的近SN向蛇 绿混杂岩带(图4-1)。从上到下,由前始新世泥砾岩层、蛇绿混杂岩带、片状泥砂岩、 大理岩、基性岩和片麻岩组成,代表西菲律宾的陆壳基底。后三者之间均为断裂接触。运 动学和年代学(Faure et al.,1989)研究表明,该带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太平洋 岩石圈从北向南朝亚洲的俯冲阶段、早白垩世向南韧性推覆阶段,以及早白垩世晚期-古 新世(65Ma)巴拉望微大陆与东民都洛陆块碰撞阶段等复杂演化过程。

    上述造山运动不仅在中国东部形成了雄威的晚中生代高原,而且在区内形成了一系列 呈NE向和NNE向展布的构造带,大部分东西向构造带已完成了向NE-NNE向构造带的 转换。这种近EW向构造域向NE-NNE向构造域的转换到晚侏罗世((145±5)Ma)达 到顶峰,并在早白垩世初完成了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和动力体制的转换。也正是在这一时 期,引发了区内地壳-上地幔的强烈活化,在区内产生了晚中生代花岗岩和高钾钙碱性火 山岩喷发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成为东部最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旋回(任纪舜等, 1999)。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琦和库拉板块)低角度(<30°)、快速率(>10cm/a) 的俯冲,是西太平洋陆缘区能形成宽阔火山岩带的重要动力学原因(周新民等,2000; 舒良树等,2002)。

    早白垩世晚期(100~90Ma),西太平洋陆缘活化带再次发生了一次极其强烈的挤压 变形事件,古洋壳上的陆块地体朝东亚陆缘带的拼贴碰撞(Ichikawa et al.,1990;Char- vet et al.,1985,1999),在日本西南、中国东南部-台湾和西菲律宾等地区表现尤为显 著;沿缝合带,蛇绿混杂岩、高压变质岩、对变质带、韧性剪切带普遍,碰撞型花岗岩发 育(舒良树等,2002)。日本和中国台湾对变质带经严格的年代学测定,年龄值为100~ 90Ma(Minato et al.,1985;Jahn,1974;Lo,1996)。吴川-四会断裂、赣江断裂和长 乐-南澳断裂等深大断裂带大规模左行走滑和逆冲推覆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加强。

    晚白垩世—古近纪,本区动力学体制发生了从强烈挤压和挤压-剪切造山变形向拉张 伸展应力状态的转变,大地构造演化进入到太平洋板块动力体系演化阶段,伴随着大陆地 壳和岩石圈的大规模拉张减薄、壳幔混合和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高原- 山脉系统发生了全面坍塌,苏北地区古新统中的海相夹层指示古新世时东部晚中生代高原 已不复存在(吴根耀等,2002);太平洋古陆开始裂解,并最终沉没,形成了日本海(拉 伸宽度>1000km)、台湾海峡等现代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和区内一系列晚白垩世-古 近纪断陷盆地;复式岩流、花岗岩中大量的玄武岩包体、碱性玄武岩、晶洞花岗岩的形 成,则主要分布在海边和陆内引张断裂带(舒良树等,2002)。其动力学原因与此时俯冲 带变陡(由原来的大约10°增大到80°)(李武显等,2001),弧后区微型扩张、壳幔交换 作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有关(Maruyama et al.,1997)。弧后扩张、太平洋古陆的裂解 沉没(任纪舜等,1999)、壳幔混合和玄武岩浆底侵作用是这一时期太平洋板块构造作用 最重要的构造事件。

    新近纪,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再次向东迁移至千岛-西南日本-琉球-马尼拉-菲律宾 海沟和日本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海沟。洋壳消减方向主体朝西,倾角陡,沟-弧间隙 处于拉张应力状态(Uyeda,1983),由于俯冲速率小(4~7cm/a),形成的岛弧规模较 小。但弧后区的扩张作用却非常强烈,在海区形成了日本海、南海等规模宏伟的新生代弧 后盆地群;陆区闽浙赣粤原火山岩区则受新近纪区域伸展构造的叠加改造明显,形成了一 系列规模较小的新陆相断陷盆地和碱性玄武岩夹层等。与此同时,大洋一侧从新近纪开始 发生了弧-弧碰撞及其派生的转换挤压作用。此时,菲律宾板块以70mm/a的速率朝NW 运动(Suppe,1986,1988),导致吕宋弧朝东亚陆缘斜向碰撞,形成中国台湾纵谷左旋 走滑带、日本中央构造线右旋走滑带(舒良树等,2002)。新生代板决俯冲挤压与弧后扩 张作用同时发生,是地壳均衡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表现。

    更新世以来,原晚白垩世-古近纪的台湾边缘海-冲绳海槽朝东朝琉球群岛-台东岛 屿之下垮塌消亡(许靖华,1994),形成利吉蛇绿混杂岩层和一系列朝东倾斜、向西逆冲 的断裂系。同时,使台湾西部沉积物褶皱变形,其缩短率达65.4%(Suppe,1986),导 致了台西-澎湖前陆盆地的形成。新生代俯冲带是现代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的中源地震集 中地带和火山喷发带。

    世界有哪几大板块

    世界共有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太平洋板块:是一块海洋地壳板块,大部分位于太平洋海面下。 亚欧板块:其范围介于西太平洋海沟系以西,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山脉以北,大西洋中脊以东,北冰洋中脊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非洲板块:几乎包含整个非洲大陆,向西一直延伸到中大西洋海岭。 美洲板块:其范围包括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向东延伸至大西洋海岭,向西延伸至东西伯利亚的切尔斯基山脉。 印度洋板块:又名澳大利亚板块,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的大陆、岛岭及临近的海洋。 南极洲板块:简称南极板块是一块包含南极洲及周围洋面的板块。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什么

    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Pacific plate)是所划分的全球板块之一主体位于太平洋中是一个主要由大洋地壳构成的板块东界为圣安德烈斯转换断层,与北美板块等相接;西界为马里亚纳深海沟,与菲律宾海板块汇聚。

    前沿太平洋中脊还在发生扩张活动,并有大量中基性的火山喷发;大洋磁条带和大ffl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仍在继续扩张,并向东西两侧俯冲,形成了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带和地震带之一。

    板块组成:

    太平洋板块的东北面与探险家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以及戈尔达板块之间具有离散边界,分别形成探险家海岭、胡安·德富卡海岭和戈尔达海岭。中部东面与北美洲板块之间沿着圣安地列斯断层形成转换边界,并与里维拉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形成离散边界。

    东南面则与纳斯卡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东太平洋海隆。探险家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戈尔达板块、里维拉板块、科科斯板块和纳斯卡板块都是古法拉龙板块的残余。

    南面与南极板块之间也是离散边界,形成太平洋-南极洋脊(Pacific-Antarctic Ridge)。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小板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太平洋板块七大板块的名称是什么地球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分界线及名称是什么太平洋板块构造作用世界有哪几大板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