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有哪六种)

大学分数线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什么是温室效应,以下6个关于什么是温室效应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什么是温室效应,简述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什么是温室效应?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什么?温室效应是...

今天我们来聊聊什么是温室效应,以下6个关于什么是温室效应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什么是温室效应,简述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 什么是温室效应?
  • 什么是温室效应?
  • 温室效应是什么?
  • 温室效应是什么?
  • 温室效应是什么?
  • 什么是温室效应,简述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原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影响: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

    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温室效应的特点: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

    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之所以称这一效应为温室效应,亦与此原理有关。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为“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地球以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的形式接收来自太阳的能量。进入太阳能的大约26%被大气和云层反射到太空,19%被大气和云层吸收。剩下的大部分能量都被地球表面吸收。 由于地球表面比太阳更冷,它会以更长的波长辐射比被吸收的波长。大部分这种热辐射被大气吸收并使其变暖。大气还会通过表面的感热和潜热通量获得热量。大气向上和向下辐射能量; 向下辐射的部分被地球表面吸收。这导致比没有气氛时更高的平衡温度。 影响:通过人类活动加强温室效应被称为增强(或人为)温室效应。这种增加辐射强迫从人类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的评估报告,至少在过去的80万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是史无前例的。 它们的影响以及其他人为驱动因素的影响已经在整个气候系统中发现,而且极有可能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的变暖的主要原因。 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 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指大气通过对辐射的选择吸收而使地面温度上升的效应。二氧化碳气体对太阳光的透射率较高,而对红外线的吸收力却较强。随着工业燃料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致使通过大气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增强;同时地球表面升温后辐射的红外线也较多地被二氧化碳吸收,从而构成保温层。

    温室效应会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等众多变化。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效应是什么?

    温室效应最大的作用就是维持地球表面平均温度,这样才不会在地球自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因为地表温度骤降而影响生物生存。

    那么什么造就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和伐木又有什么关系?这需要深入了解整个过程中的机制,才能理解这个问题。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就是在大气层的影响下,全球地表温度维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值,大约在14摄氏度左右的现象。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下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的概念,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因此太阳光能量较高,所以来自太阳的辐射就是短波辐射。

    而长波辐射能量比较低,这一般是物体在吸收了外界辐射后,反射回去的部分。比如人体会散发出低能量的红外线,所以可以被红外摄像机捕捉到。除了人体,整个地球表面(包括约占地球表面面积71%的海洋)在白天受到短波辐射后,夜晚就会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进行“散热”。

    大气层构成成分有这样的特点:它们会在白天吸收一部分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晚上吸收一部分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有人会问,这样大气层不断吸收能量,岂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我们看看具体的细节就明白了。

    从太阳吸收来的短波辐射,一部分会被大气反射到宇宙其他地方,另一部分会传到地面上,这是给地面增温的过程。

    到了夜晚,大气层不再接收太阳光的照射,开始“冷却”,但此时地面开始“散热”,地面在白天接收到的能量,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散发出去,其中一部分会穿过大气跑到宇宙,另一部分会被大气“拦截”。所以大气白天吸收太阳发出的能量,夜晚吸收大地散发的能量,总体上温度就会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为地表的生物创造了合适的温度环境。

    如果没有温室效应或加剧它会怎样?

    古人云:过犹不及,温室效应也是如此,假如大气层中,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成分增多,那么夜晚地面散热时,很多能量就会被大气“拦截”,这让跑到宇宙的部分减少了,这时就加剧了温室效应。

    其后果就是全球变暖,然后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金星,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金星在过去可能拥有跟地球相似的海洋,但因为温室效应加剧导致最终失控,海洋的水分全部受热蒸发掉了,并且现在最高温度可达462摄氏度左右,比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地表温度还高。

    如果地球的温室效应也失控了,那金星的未来很可能就是地球的未来。

    加剧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而温室效应不足又会让地球变冷,不再适宜生物居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月球,因为月球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几乎等同于真空。

    所以达到月球的所有阳光,都会打到月球表面,是其白天温度高达160摄氏度。而晚上所有热量都会散逸到宇宙中,导致月球夜晚温度最低到负180摄氏度。

    所以温度效应无所谓好坏,只有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有利于生命存在。

    伐木怎样影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全靠大气层,具体地说,是依靠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其他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含量整体上比较温度。

    而占温室气体约26%的二氧化碳,因为人类活动,导致其含量急剧上升了。

    为了让室内空气更加清新,我们会养一些绿植,其中绿植有个作用就是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而地球上的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力军,在维持全球生态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机械化的砍伐流程会减少森林覆盖面积,因此对空气中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也减弱了。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进而影响全球生态环境。

    但伐木只是人类活动的冰山一角,近年来,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地植树造林,因为森林除了减少二氧化碳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作用。

    所以总体而言,减少伐树只是维护温室效应的一个手段,积极种树也很重要,改善能源结构也很重要,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手段来维持温室气体的温度,更应该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生命存在,人类才能无休无尽地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温室效应是什么?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温室效应是什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不论是太阳辐射投送到地面上来,还是地面辐射返回太空,都要通过大气层,并受到大气层的削弱。地球有了大气层,就如同花房有了玻璃一样,有保暖作用,称为“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能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加热,气温升高。近年来,由于燃料消耗增加,大气受到污染,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20%,使全球气温普遍升高。

    最新的全球气温记录告诉我们,本世纪气温最高的6个年份全在80年代,也就是说,80年代是20世纪最热的10年,而1988年更是有可靠气温记录(约100年)以来最热的一年!

    这种气候变暖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呢?

    有些气象学家认为,目前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还是自然因素,地球每过一段时期就有一次冷暖变化,现在可能正处在暖期,所以气候变暖是一种正常的处在自然变化范围内的现象。

    但是多数科学家认为,尽管地球气候确实是冷暖波动的,可这次变暖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热得更快、更厉害。他们认为,主要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在影响着全球气候,温室气体的增多和温室效应的加强,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不正常变暖的主要原因。

    北方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可在一间密闭的玻璃温室内,小气候却温暖如春,照样生长着瓜果蔬菜和草木花卉。这是因为玻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让太阳辐射畅通无阻地进入温室,加热室内的地面和空气,却不让室内的热辐射跑到外面去。这样一来,温室的热量收入多,支出少,温度自然就比室外高了。

    这就叫温室效应。

    事实上,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大“温室”,地球周围的大气相当于温室的玻璃。大气能让大部分波长比较短的太阳辐射直达地面,加热大地使它的温度升高,同时又能吸收地面散发出来的波长比较长的热辐射,只让很少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宇宙空间去。这样,情况如同普通温室一样,地球的表面会由于大气层的覆盖而变暖。科学家们说,如果地球赤裸裸地“一丝不挂”,没有一点大气,那么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15℃左右)就要比现在低33℃,也就是只在-18℃,连海水都要结成冰了。

    但是,大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并不是每种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是一些含量很小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等,我们统称之为温室气体。

    在众多的温室气体中,主角是二氧化碳。正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长,才使地球上的气候出现明显的变暖现象。

    首先是人们大量地开采和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的化石燃料,数不尽的烟囱和数以亿计的机动车辆都在昼夜不停地喷吐着二氧化碳。有人估计,仅仅1988年1年时间里,人类活动就往大气中排放了280多亿吨二氧化碳。

    其次是大规模的森林破坏,绿色植物是天然的大气“清洁工”,1公顷森林1小时能吸收8公斤的二氧化碳。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森林面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陆地上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被大量地毁灭。

    一方面是产生的多,一方面是消耗的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自然就不平衡了,它的含量越来越多,浓度越来越高。

    从1850年到198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增加了25%,而其中最近的25年中就增加了8%。这种增长势头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到本世纪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将比工业革命前翻一番。

    不用说,温室气体越多,温室效应越强,地球的气温也越高。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气温要比上个世纪的下半叶约高0.6℃。气象学家们预测,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1℃,到下个世纪的中叶将上升1.5~4.5℃。这就是说,今后几十年中,地球变暖的速度将是上个世纪的10~15倍!

    结果是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个被“烤焦了的行星”:

    全球气温将普遍升高。纬度越高的地区增温幅度越大,许多城市的夏季温度将超过38℃。

    旱涝灾害频繁。低纬度的热带多雨地区洪涝威胁会更加严重,在中纬度的炎热少雨地区旱灾将成为“家常便饭”,亚热带的农业将大面积减产。

    尘暴会有增无减,台风将更加猛烈。

    气候带将向南北两极推移,许多生物由于适应不了气候变化而被淘汰,生态平衡失调。森林覆盖率减少11%,沙漠面积扩大3%。

    气候变暖还将给某些病原体及其传播媒介提供理想的繁殖条件,全球人口中将有一半成为疟疾、血吸虫病、出血热等传染病的受害者。

    不过,目前人们最担心的问题,还是由于气温升高、海水膨胀、冰雪融化而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过去100年中海平面已经上升了10~15厘米,今后到2030年将上升30厘米,100年后可能上升1米左右。

    海平面上升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淹没沿海大片低地,使它们消失在白浪滔滔之中;许多岛国或岛屿,如马尔代夫、塞舌尔、巴哈马、基里巴斯、图瓦卢以及中途岛、比基尼岛、圣诞岛等,将部分甚至全部被海水吞没;海拔高度接近海平面或低于海平面的国家,如孟加拉国,六七十年后每逢雨季将有1/3的国土被淹没到3米多深的水下;所有沿海国家都会受到海水入侵的威胁,他们将为保护沿海城市和土地付出高昂的代价……

    当然,中国也不例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有哪六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什么是温室效应简述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