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电子版)

我要上大学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以下6个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以下6个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偶尔会抱怨为什么自己没天赋,又或者因为别人能轻易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不平衡。但是我们可以靠自己一点一点去抓住想要的东西,比什么都来得真实。用时间换天份,用坚持换机遇,我走得很慢,但我绝不回头,我整理的 高一历史 必修一单元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 留学 生是有远见的 措施 。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2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__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3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 文化 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 起源和发展 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很多人对历史学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记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上,真正的历史体现在历史的 思维方式 和价值观的引领上。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 高一历史 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获取“历史知识”↓↓↓ ★ 历史必修1各个单元知识 ★ ★ 中国近代历史简介 ★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 ★★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1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前2070—前1600):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前1600—前1046):成汤灭夏。(1)内服外服: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 治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非常有限。 (2)神权色彩: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二、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封邦建国。 1、分封制 (1)概念:保证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建诸侯国。 (2) 方法 :A、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B、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富庶之处,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C、异姓诸候:(姻亲、功臣、先代贵族)待遇不同 (3)影响:周王通过授土授民,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确立天下共主地位,巩固了统治。但是后来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称雄和国家分裂局面。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继承矛盾 (2)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体系:大宗、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3、礼乐制:成为政治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和上古部落联盟体制的遗存。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2 第2课 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分封宗法制逐渐崩溃;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 2、统一:前221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在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措施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中央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 ④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 ⑤制定严密而严苛的法律,成为中央集权工具 三、影响: 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3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枢权力机构(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高权重。 2、汉武帝:中朝制度,与“三公”相制衡。东汉时期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A、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皆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处理日常政务。 B、影响: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4、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办公机构,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5、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也归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 6、明朝(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帝亲掌六部。(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 衙署属官,阁臣权力越来越大。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票拟”,皇帝朱笔裁定,称“批红”。 7、清朝:设军机处 (1)、背景:清朝建立,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处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军机大臣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但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交往,日夜轮渡值班,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选官制度的变化 1、秦朝:军功爵制度 2、汉武帝: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制: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影响:(1)积极:为打破了身份的限制,体现了公平和择优录取的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保证了中华帝国的长期繁荣。 (2)局限: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三、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 1、监察制度 (1)秦朝:御史大夫 。(2)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 (3)隋唐:门下省。 (4)明清时期:中央设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地方设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隋唐时期的门下省、北宋的谏院 3、评价:积极: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有利于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 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 四、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秦朝:郡县制 (2)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到魏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3)元朝:创立行省制,实行省路府(州)县制。 五、(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的体现: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2)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不断加强对官吏和地方的控制;同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4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西汉时期: 1、汉朝初年,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以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但结果是地方诸侯国权力膨胀,在公元前154年,发生“七国之乱”(实质: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2、汉武帝刘彻: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刺史加强监督;强干弱枝。 二、唐末五代:节度使权力膨胀,造成藩镇割据(实质:中央与地方矛盾),国家分裂。 三、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强化 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袍加身,建立宋朝,为宋太祖。 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1)收精兵: A、中央:将实力最强的禁军划归互不统属的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领(统兵权),发兵权归枢密院。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于皇帝控制军队。 B、地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削实权: A、中央:削夺宰相和武将的权力,实行二府三司制度。 B、地方:削夺节度使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3)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影响: A、改变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已处绝对上风。 C、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局面,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得突出起来。 四、如何看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效组织大规模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 文化 交流。 2、消极:容易形成暴政,民主政治无从发展,容易出现腐败的局面;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的专制严重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背景:(1)根本原因: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工业革命),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重要原因:中国地大物博,闭关自守,政府腐败。(3)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4)导火线:1839年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结果: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内容 :A、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B、割香港岛C、协定关税(最能反映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D、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3、影响:(1)政治: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列强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本质上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同,所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过程: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 3、结果:1858签订《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开放11个通商口岸;赔款;割九龙司;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允许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影响: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C、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一、背景:A、阶级矛盾尖锐: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冲击传统经济结构,手工业者破产;鸦片输入增加,白银大量外流;战费分摊,官吏搜刮,人民困苦。 B、自然灾害严重,激化矛盾。 二、过程: 1、1856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评价:积极——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将农民运动推向了高峰;局限——这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是一个空想,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 洪仁玕 (1)内容:象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2)评价:近代中国第一次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未能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实施条件,没有真正实行。 三、意义:A、动摇清政府统治;B、第一次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C、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 ★ 高中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总结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我为你整理的《 高一历史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二、革命过程 1、二月革命 ①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任务是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 (1)内容 ①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2)影响 ①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3、七月事件 七月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 (1)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 ①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颁布《和平法令》 ③颁布《土地法令》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使经济 文化 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 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0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如下: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学习高中历史的重点是掌握课本内容与知识点,因此同学们在学习历史课时,要好好理解与牢记书上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是我为方便同学们所做的完整版的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 总结 ,希望在同学们的学习上有所帮助! ▼▼目录▼▼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一课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二课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三课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四课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 文化 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 ●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 ●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 措施 :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 ●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 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完整版)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完整版)(3)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上)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考之前,我们不能忽略历史的复习,要重视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想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必修一的知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备知识   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   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 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中国   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 措施 :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历史必修一知识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   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   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汉代   制度: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五、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 教育 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 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 总结 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   一、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思想主张: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   ③提出“三纲五常”道德规范   二、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1)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用儒学垄断教育 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二程:思想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 方法 去把握“理”   朱熹:思想主张:   ①提出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高考历史知识归纳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 经验 。潜在的隐患。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1.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3.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4.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5.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笔记 6.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7. 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8.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9.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电子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