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质量守恒定律,以下6个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扩展资料:
一、相关解释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
2、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3、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元素化合价。
二、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所有化学变化,包括大部分的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4、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即在任何与周围环境隔绝,包含有物质和能量的孤立系统中,系统内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和能量)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 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 化学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没有改变,原子的 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的 质量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五个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是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习本章的基础,也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依据。希望同学们学习本节时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3.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4.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讨论: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客观存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正是科学家通过对大量化学实验的细致观察,计真分析,总结出的规律;二是从化学反应的本质来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注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变,分子变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变了,分子的数目也不一定相等。
心得1:由化学反应的本质我们不仅可以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一结论,还可以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也相等,即对参加反应的每一元素而言,“质量守恒”也成立。
3.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①此定律讨论的是“化学反应的……”必须是“”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才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如:3克镁在3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氧化镁不是6克,而是5克。因为参加反应的氧气是2克,有1克氧气剩余,没有参加反应,不能计算在内。
②注意此定律强调的是反应前后“”相等。注意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都计算在内,不可遗漏,只讨论其中一部分,不符合定律的要求。如: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了。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物质除铜外,还有空气中的氧气,铜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此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正是科学家们以唯物的态度去对待科学实验,细致观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的结果。我们学习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客观、全面地分析实验现象树立科学的观念,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②学会运用此定律解释一些宏观现象;指导我们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下节讲)和进行有关的化学计算(第三节讲)。
心得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根据生成物的总质量推出反应物的总质量,再结合已知条件推出某一反应物的质量。我们还可以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由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推出反应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怎么理解最好
质量守恒定律主要共有四种理解形式,即:
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注意是“化学变化”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
例1:将100 g酒精和50 g水混后后得到150 g酒精溶液,由此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解析:酒精和水混合,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不变,但它在初中范围内认为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注意是“质量定恒”
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它方面的守恒,如:“体积”、“重量”等方面不一定守恒。
如: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2CO + O2 2CO2,这个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质量是守恒的,从体积方面来看,在相同条件下是2体积的一氧化碳和1体积的氧气发生反应,只能生成2体积的二氧化碳,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相等。有的反应体积可能守恒。
例2:用A、B、C、D四个相同的封闭装置进行某物质在氧气中缓慢氧化实验。实验前用弹簧秤称重,四个装置的重量均恰好等于10牛。A装置留于本地观察,假设B装置运到月球称重,C装置运至南极称量,D装置在太空轨道上的神舟七号飞船上称重。结果A装置仍为10牛,B装置重量小于10牛,C装置重量大于10牛,D装置重量为0牛。由此说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一定守恒,你认为正确吗?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中强调的质量守恒,而题中四个装置在实验前后称量的是却是重量。由于地球上不同的位置物质所受重力不等,月球重力约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太空为失重状态,所以重量当然不一定守恒,但是其质量是永远守恒的。
3、注意“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
这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包括反应物过量的部分。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指反应后新生成的,不包括原先就存在的。
例3:11 g碳和33 g氧气充分反应,可以生成44 g二氧化碳,对吗?
解析:判断是否正确的关键,就是要看11 g和33 g氧气是否都参加了反应。由化学方程式:
C + O2CO2可知,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很显然,33 g氧气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要小于(11+33) g,即小于44 g。此题的说法是不对的。
例4: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为25 g,B为10 g,C为5 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 g,B为21 g,并有新物质D生成,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解析: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由题目条件确定利用第一种理解形式,关键是弄清反应物有哪些,生成物有哪些,以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很明显,A和C质量减少,为反应物。
A、C参加反应的质量分别是:
A:25 g-10 g=15g
C:5 g
B、D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B生成的质量为:21 g-10 g=11g
由质量守恒定律,设生成D的质量为x。
则:15 g+5g=11g+x
∴x = 9g
故反应中A、B、C、D之间的质量比为15:11:5:9
二、如果在封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不管反应进行如何,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个可以看作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扩展,由质量定恒定律发展而来,也不难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纯净的锌片6.5 g恰好和93.7 g稀盐酸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2HCl === ZnCl2 + H2可知,6.5 g锌可生成0.2 g氢气和13.6 g氯化锌,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锌溶液,如果反应在封闭容器中完成,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为(6.5+93.7) g,反应后物质为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所以氯化锌溶液质量=(6.5+93.7) g-0.2 g=100g,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3.6g/100g×100%=13.6%。
例6:现有100 g澄清石灰水和20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2 g,求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后所有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与沉淀质量总和等于(100+20) g即120 g。所以过滤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20-2) g即118 g。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可知,过滤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沉淀质量2 g不难求出生成碳酸钠质量为2.12 g,所以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12g/118g×100%=1.80%。
三、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相等
这实际上是质量定恒定律的基础,即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为什么守恒的原因。
例7: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可能含有C、H、O元素
解析:从燃烧产物水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不能确定了。
解答:选C
例8:某有机物4.6 g完全燃烧,需耗氧9.6 g,生成CO28.8 g,水5.4 g,试判断该有机物中( )
A.只含C、H元素 B.只含C、H、O元素
C.不只含C、H、O元素 D.不含氧元素
解析: 本题初看与例7差不多,学生很容易做错,实际上须通过计算来判断该有机物中所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C、H两种元素,关键是判断该有机物中有无氧元素和其它元素.计算可知:
8.8 gCO2中含C质量 8.8 g×=2.4 g
O质量 8.8 g-2.4 g = 6.4 g
5.4 gH2O中含H质量 5.4 g×= 0.6 g
O质量 5.4 g-0.6 g = 4.8 g
∵产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为:24g + 0.6g=3.0g<4.6g
∴该有机物中不只含有C、H两种元素.
四、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不变,各类原子个数也不变
既然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当然原子种类也就不变了。各类原子个数不变,这实际上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
例9:黑火药是我国石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S + 2KNO3 +3C ==== K2S + N2 + 3X,则X的化学式是( )
A、CO B、SO2 C、NO D、CO2
解析:由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硫元素、钾元素、氮元素的原子数目均已守恒,反应物中还有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X显然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又X前有系数3,所以每个X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正确答案为D。
总之,质量守恒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上只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应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一个系统质量的改变总是等于该系统输入和输出质量的差值。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质量既不会被创生,也不会被消灭,而只会从一种物质转移到为另一种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实验,才能使实际称量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反应物的质量。 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2. 成立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改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3. 在化学变化中, 一定改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 元素的化合价 分子的数目 物质的状态 一定不变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质量总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免费)》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的原因?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怎么理解最好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