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总结(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的书集)

大学好专业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化学实验总结,以下6个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高中化学实验总结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其化学式总结(详...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化学实验总结,以下6个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其化学式总结(详细)]
  • 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方法【高中化学实验系列--定量实验大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制备气体原理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今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学分为好几个类别,总的来说高中化学通过图表 总结 ,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 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 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 常用去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15例“不”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 化学实验中22例先与后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 化学中与“0”和小数点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十一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其它 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 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十四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 1、瞄准实验原理或实验目的,它是实验的灵魂;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或目的,再结合题中所给装置的作用,才能顺利解答实验仪器的连接问题;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才能结合装置内的试剂,回答装置的作用或实验现象。 2、反复阅读,提取有效信息,不要企望读一遍题目,就能很顺利的完成作答,有时答案就在题目信息中寻找,通过反复阅读,找到题目的答案与已知信息之间的联系。 3、要善于联想,前后联系,以前是否做过相同类型的题目或者相同的解题思路,任由思维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忌思路不开阔、僵化。 4、实验题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窗口,在回答实验现象或每一步的作用时,要全面、准确、规范,避免词不达意,掉以轻心。 怎么学好高中化学? 1课前最好进行10分钟预习,静下心来思考一些 问题。 认真听讲是关键,上课时把课本资料翻到老师所讲内容部分。 把重要知识点做好笔记。课余时间进行复习,不懂的找老师或者学生及时沟通。 实验课时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利用实验来验证上课时的内容。 无人可问时,可以上百度,搜索问题。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相关 文章 : ★ 2019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点 ★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 高中化学实验题知识点 ★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   一、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二、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正确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正确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正确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错误,左物右码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应为SO2+品红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正确,浓溴水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错误,应该使用渗析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正确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   错误,硅胶为nSiO2·mH2O。硅胶变色是化学变化,由于其中CoCl2的水合分子量不同而颜色不同[CoCl2·H2O(蓝色)CoCl2·6H2O(红色)]   20、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错误,应当盐析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   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2+(蓝色)   MnO4—(紫色)

    高中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其化学式总结(详细)]

    高中实验现象总结(包含化学方程式) 1.镁(Mg )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3Mg+N2=点燃=Mg3N2 2Mg+O2=点燃=2MgO 2Mg+CO2=点燃=2MgO+C 2.木炭(C)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S)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Fe)在氧气(O2) 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生成黑色固体物质。3Fe+2O2=(点燃)=Fe3O4 空气中燃烧Fe 2O 3 在纯氧中燃烧Fe3O4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NH4HCO 3)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 有液滴生成。 NH4HCO3====NH3↑ + H2O + CO2↑ 6.氢气(H2)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H2O) 。2H2+O2=燃烧=2H2O 7.氢气(H2) 在氯气(CL2) 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HCL)。 H2+CL2==2HCL 8.在试管中用氢气(H2) 还原氧化铜(CuO):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 (Cu),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H2+CuO=H2O+Cu 9.用木炭粉(C)还原氧化铜(CuO)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Ca(OH)2熟石灰水溶液) ,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Cu), 石灰水变浑浊(CaCO 3, 也叫大理石或石灰石)。 2CuO+C=2Cu+CO2 CO2+Ca(OH )2=CaC03↓+H2O 10.一氧化碳(CO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CO2) 。 2CO + O2 点燃 2CO2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K 2CO 3) 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HCL):有气体 (CO 2)生成。 K2CO3+2HCl ═2KCl+H2O+CO2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或铜矾CuSO 4.5H 2O) :蓝色 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CuSO4) ,且试管口有液滴(H2O) 生成。 13.钠(Na )在氯气(Cl2) 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NaCl)。 1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H2O)。 15.向含有CL —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HNO3)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AgCl)。 16.向含有SO 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HNO3)酸化的氯化钡(BaCl)溶 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aSO4)。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Fe2O3+3H2SO4=2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19.将Cl2通入无色KI 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Cl2 +2KI = 2KCl +I2。千万不要说有紫黑色固体出来,事实上看不到固体,因为生成的I2可以溶解在 KI 溶液中的。当然,I2也不要加沉淀符号,不信好好看看教材)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FeCl3+3NaOH==Fe(OH)3↓+3NaCl 滴加NaOH ,先是红褐色溶液,FeCl3与少量NaOH 生成了Fe (OH )3胶体,后来随着NaOH 的增多,胶体增多,形成红褐色沉淀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CaO+H2O=Ca(OH)2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Fe + 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Cu+Hg(NO3)2==Cu(NO3)2+Hg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2CO3+Ca(OH )2═CaCO3↓+2NaOH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Cu+Cl2=CuCl2。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H2+CL2=2HCL。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2P+3Cl2=2PCl3 PCl3+Cl2=PCl5 (注意用用玻璃燃烧匙,其他金属燃烧匙在燃烧的情况下加热会跟氯气反应) 。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Cl2+H2O=(可逆号)HCl+HClO。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0.给氯化钠(固) 与硫酸(浓) 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2NaCl+H2SO4(浓)==加热==Na2SO4+2HCl(气体符号)。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生成不溶于稀硝酸)NaBr+AgNO3=AgBr(黄色沉淀)+NaNO3。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KI + AgNO3 = AgI + KNO3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2Cu+S=Cu2S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Fe+S ===FeS 2Fe +3O2 ==2Fe2O3 2Fe+O2 ==2FeO S +O2 ==SO2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 2H2S+O2=2S+2H2O. 氧气少量不完全燃烧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 2H2S+3O2==点燃==2H2O+2SO2 氧气过量完全燃烧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2H2S+SO2=3S+2H2O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Cu+2H2SO4=加热CuSO4+SO2↑+2H2O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C+2H2SO4(浓)=2SO2↑+CO2↑+2H2O(加热)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钠在空气中点燃时,迅速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Na2O2)淡黄色的烟。2Na+O2==(点燃)Na2O2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钠密度比水小),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放出气体)2Na + 2H2O = 2NaOH + H2↑。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2 Na2O2 + 2 H2O = 4 NaOH + O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分两个步骤,Na2O2 + H2O = H2O2 + 2 NaOH 2 Na2O2 + 2 H2O = 4 NaOH + O2 少量MnO2时H2O2加速分解 过氧化氢容易分解, 有催化剂情况下极易分解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NH3+HCL=NH4CL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NH4Cl=加热=NH3↑+HCl↑在试管口处又会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 NH3+HCl=NH4Cl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4HNO 3=4NO2↑红棕色+2H2O+O2↑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2NO+O2==2NO2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Na2SiO3+2HCI==2NaCI+H2SiO3(沉淀)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可能会有人误认为产生浑浊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 其实不然 因为溶液中并无氢氧根离子(除水电离的) 也就不会与镁离子反应得沉淀了 原因:氢氧化铁胶体是带正电的 而硫酸镁电离得到了带负电的硫酸根离子 与胶体凝聚得到更大的氢氧化铁颗粒而得沉淀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会聚沉的,胶体聚沉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带相反电性胶粒的胶体,加热,加电解质溶液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2Mg+CO2=2MgO+C a. 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参与 b. 活泼金属可以与不活泼金属发生置换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FeSO4+2NaOH=Na2SO4+Fe(OH)2氧化还原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 Fe(OH)2白色 Fe(OH)3红褐色 两者的混合色为灰绿色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Fe3+ + KSCN = [Fe(SCN)]2+ + K+ [Fe(SCN)]2+ 是血红色的络合物。 SO2只能使品红褪色吧 第三个是因为SO2过量还原了KMnO4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肥皂是碱性物质啊,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与水中的Ca2+、Mg2+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沉淀 也叫羟酸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CH4+2O2=点燃=CO2+2H2O 如果甲烷不纯的话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 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 CH4+Cl2=CH3Cl+HCl CH4+2Cl2=CH2Cl2+2HCl CH4+3Cl2=CHCl3+3HCl CH4+4Cl2=CHCl4+4HCl假设是平均分配的话,所有的有机取代物都占1/4,但是HCl 到达了10/4的量 63. 加热(170℃) 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乙烯)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 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CH3CH2OH --(浓硫酸,170℃)-->CH2=CH2↑(乙烯) + H2O 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乙烯会褪色 C2H4+Br2= H-H 二溴乙烷 I I H-C-C-H I I Br-Br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乙烯不是饱和烃,所以燃烧时很可能不充分,从而生成黑烟(碳单质)C2H4+3O2==点燃==2CO2+2H2O 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检验纯度 验纯(防止爆炸)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2CH≡CH+5O2 →4CO2+2H2O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2C6H6+15O2=1【点燃】2CO2+6H2O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C2H5OH+3O2===2CO2+3H2O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Br2+CH2〒CH2→CH2Br〒CH2Br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方法【高中化学实验系列--定量实验大总结】

    综观近几年高考,有关定量实验的考题时常出现在高考卷中,命题的方式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题型以填空、简答为主。定量实验题不仅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还考查考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高中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有:①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②中和热的测定;③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④中和滴定等。下面对这四个定量实验作简要的解读。 1. 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仪器】 容量瓶、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药匙。 【实验步骤】 (1)计算:根据要求计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的体积; (2)称量或量取; (3)溶解:往小烧杯中放入溶质,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但用98%浓硫酸配制溶液时,一定要把98%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4)转移: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玻璃棒和烧杯2~3次,并将每次的洗涤液也倒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上述容量瓶继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厘米,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 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7)装瓶:将溶液转入试剂瓶,贴好标签放在指定位置存放。 【注意事项】 (1)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 (2)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 (3)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的容积的溶液,溶液温度需与标注温度相仿。 (4)配制好的溶液不能长期存放在容量瓶中,要及时倒入指定的细口瓶中。 (5)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液面会看低,所加水量增大,浓度变小;反之,俯视浓度变大。 (6)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时,若液面过了刻度线,就宣布实验失败,重做实验。 【误差分析】 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c(mol?L-1)天平的砝码上粘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偏高试剂与砝码的左右位置搞错偏低量取液体溶质(如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偏高所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定容偏高转移溶液时不洗涤烧杯与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偏低溶解、转移、洗涤时有溶液流出容器外,使溶质减小偏低容量瓶在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在瓶内有少量水残留无影响定容摇匀后,静止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到刻度线偏低如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偏低 【练习】 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物质的量浓度是0.154mol/L。现欲配制此溶液1L,请填写下列空白: (1)配制过程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和 。 (2)如果转移过程中,不慎将烧杯中的溶液洒落于容量瓶外或加水超过刻度线,其处理方法为 。 (3)在配制过程中,其它操作都正确,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 ) A、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水;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答案: (1)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重新配制; (3)C。 2.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2个量筒(50mL)、泡沫塑料或硬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 【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实验中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H+(aq)+OH-(aq)=H2O(l);△H=-57.3kJ.mol-1。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两大小烧杯间隙填满泡沫或纸条,烧杯上用泡沫塑料作盖板,盖板孔上插入温度计和玻璃搅拌棒。 2、用量筒量取50ml HCl(aq)倒入小烧杯中并测量HCl(aq)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NaOH(aq),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aq)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带有硬纸板(泡沫塑料板)的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器放入小烧杯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aq)一次性倒入小烧杯(注意:防止溅出)。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入下表。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的平均值,做计算的依据。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1)0.5mol/L HCl(aq)和0.55mol/L NaOH(aq)因为是稀溶液,密度近似于水的密度,故 m(HCl)= ρHCl·VHCl = 1g/ml×50ml = 50g m(NaOH)= ρNaOH·VNaOH = 1g/ml×50ml = 50g (2)中和后生成溶液为稀溶液,其比热近似于水的比热C = 4.18J/g·℃,由此可以计算出50mlHCl(aq)和50mlNaOH(aq)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Q=Cm△t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t: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Q放 =(m1+m2)·C·(t终—t始) Q放 = 100g·4.18J/g·℃·(t终—t始)℃ 即Q放 = 0.418(t终—t始) KJ (3)中和热为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现在生成0.025molH2O(l), (4)所以△H=-[0.418(t终—t始)]/0.025(KJ/mol)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始/℃终止温度t终/℃温度差(t终-t始)/℃HClNaOH平均值123【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50mL0.50mol.L-1盐酸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采用50mL 0.55mol.L-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2)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隔热保温,减少误差。 (3)必须使用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 【思考】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5、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6、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答案: 1、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3、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4、为了保证0.50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mol/L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不宜使盐酸过量,原因是稀盐酸比较稳定,取50mL、0.50mol·L-1HCl,它的物质的量就是0.025mol,而NaOH溶液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如果恰好取50mL、0.50mol·L-1NaOH,就很难保证有0.025molNaOH参与反应去中和0.025mol的HCl。 5、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6、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 【练习】 试回答下列中和热测定的有关问题: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板、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L HCl(aq)和0.55mol/L NaOH(aq),尚缺少的实验用品是 。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答 。原因 。 (3)实验时所用盐酸及NaOH溶液的体积均为50mL,各溶液密度均为1g/cm3,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0.418J/(g.℃),实验起始温度为t1℃,终止温度为t2℃。试推断中和热的计算式:△H = 。 答案: (1)温度计、量筒(两个)。 (2)不能;铜丝易导热,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较大。 (3)△H = -[0.418(t2-t1)]/0.025kJ/mol或△H = -16.72(t2-t1)kJ/mol。 3.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研钵、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 【实验原理】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硫酸铜晶体和瓷坩埚的质量—无水硫酸铜和瓷坩埚的质量=结晶水的质量) 【实验步骤】 (1)研磨:在研钵中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2)称量:准确称量坩埚质量和硫酸铜晶体质量。 (3)加热:将盛有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三脚架上面的泥三角上,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硫酸铜晶体,直到蓝色硫酸铜晶体完全变成白色粉末,且不再有水蒸气逸出。然后将坩埚放在干燥器里冷却。 (4)称量:冷却后,称量坩埚和无水硫酸铜的质量。 (5)再加热称量:把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坩埚再加热,然后放在干燥器里冷却后再称量,记下质量,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6)计算。 【注意事项】 (1)硫酸铜晶体必须研细; (2)加热后的固体必须在干燥器中冷却,以保证无水硫酸铜不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引起测得值偏低(相当于水没有完全失去); (3)两次称量间质量差须小于0.1g; (4)不能用试管代替坩埚; (5)加热要充分但不“过头”(否则CuSO4也会分解,使测得值偏高)。 【误差分析】 设硫酸铜晶体组成CuSO4·xH2O,m1为坩埚和晶体的质量,m2为加热后冷却称量所得坩埚与粉末的质量。 原理: 产生误差的原因及误差分析: (1)称量的坩埚不干燥:加热后水分蒸发,这样实验过程减少的质量包括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和坩埚带有水的质量两部分,因计算时将实验过程减少的质量看作结晶水的质量,这样该过程计算时代入的m1—m2的值偏大,则计算出的w或x偏大。 (2)晶体表面有水:加热后水分蒸发,原理同(1),使得m1—m2的值偏大,则w或x偏大。 (3)晶体不纯,含有不挥发杂质:加热后不挥发性杂质不分解,只有其中的硫酸铜晶体分解,使得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4)晶体未研成细粉末:加热时由于晶体颗粒太大,使得颗粒内部的结晶水不能失掉,导致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5)粉末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粉末未完全变白说明结晶水未完全失掉,导致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6)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说明CuSO4已发生分解:CuSO4 =(△)CuO+SO3↑,使得m1—m2的值偏大,则w或x偏大。 (7)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会使CuSO4又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使得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8)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晶体溅出,使得m1—m2的值偏大,则w或x偏大。 (9)两次称量相差>0.1g:两次称量相差>0.1g,说明结晶水未完全失掉,使得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练习】 根据实验室中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填空: (1)从下列仪器选出所需仪器 。(填代号) A、托盘天平;B、研钵;C、试管夹;D、酒精灯;E、蒸发皿;F、玻璃棒;G、坩埚;H、干燥器;I、石棉网;J、三脚架 除上述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某学生实验得到以下数据,见下表: 加热前质量加热后质量W1(容器)W2(容器+晶体)W3(容器+无水硫酸铜)5.4g7.9g6.8g 请写出结晶水含量(x%)的计算公式(用W1、W2、W3表示),x% = 。 该生测定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 。 从下列分析中选出该学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 B、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相差较大; C、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D、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溅失; 答案: (1)A、B、D、F、G、H、J;坩埚钳、泥三角、药匙; (2)(W2-W3)/(W2-W1)×100%,偏高。 (3)A、D。 4.中和滴定 【实验原理】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实质:H++OH-=H2O 公式: a. n(H+)=n(OH-) b. c(H+)V(H+)= c(OH-)V(OH-) 【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实验关键】 ①准确量取酸液和碱液的体积; ②选择适宜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工作 ①洗涤滴定管。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净。 ②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操作中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③用待装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以保证装入溶液时不改变原溶液的浓度。 (2)滴定(以已知标准酸液滴定未知碱液为例) ①准备标准酸溶液:注酸液→赶气泡→调节液面(在“0”或“0”以下)→记录读数。用同样的方法把碱式滴定管准备好并记下读数。 ②量取待碱液:取碱溶液→放入锥形瓶→滴加指示剂。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下,垫一张白纸。 ③操作: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不断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边滴边振荡→滴加速度先快后慢→注意指示剂的变化→判断终点(半分钟不再变化)→记下V(终)读数。 (3)重复滴定2~3次,计算平均值。 【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6个方面: ①洗涤仪器(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 ②气泡; ③体积读数(仰视、俯视)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④指示剂选择不当; ⑤杂质的影响; ⑥操作(如用力过猛引起待测液外溅等)。 具体分析如下: (1)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高) (2)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偏高) (3)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偏高) (4)取待测液时,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 (5)取液时,移液管尖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偏高) (6)读取标准液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偏低) (7)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最后一滴盐酸滴入使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偏高) (8)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溶液溅出。(偏低) (9)滴定后,滴定管尖端挂有液滴未滴入锥形瓶中。(偏高) (10)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刻度读数。(偏低) (11)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12)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偏高) (13)滴定临近终点时,用洗瓶中的蒸馏水洗下滴定管尖嘴口的半滴标准溶液至锥形瓶中。(操作正确,无影响) (14)过早估计滴定终点。(偏低) (15)过晚估计滴定终点。(偏高) (16)一滴标准溶液附在锥形瓶壁上未洗下。(偏高) (所指偏高偏低抑或无影响是指待测酸碱浓度) 【点拨1.分析不当操作对公式中四个变量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大小影响, 2.根据公式,分析对V标准液的影响,V标准液比理论偏大,则待测液浓度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反之亦然。故而V标准液是考试考查的重点。3.对于(11),分析向已经准确量取好的待测液中滴加入水,虽然改变了待测液浓度和体积,但并不影响n待测液,所以V标准液不变化,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练习】 某学生用0.1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量取2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的操作步骤 。 (2)上述B步骤操作目的是 。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 (1)BDCEAF; (2)洗去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防止将标准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3)偏大; (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高中化学实验制备气体原理总结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转)

    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2KClO3 2KCl+3O2↑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2SO4 === H2SO4+H2↑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

    ⑷硫化氢

    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

    ⑸二氧化硫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

    ⑹二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⑺氨气

    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

    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

    收集——向下排气法

    ⑻氯化氢

    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⑼二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

    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

    ⑤收集——向上排气法

    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

    NO+NO2+2NaOH===2NaNO2+H2O

    ⑩一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

    ②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

    ⑤收集——排水法

    ⑾一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排水法

    ⑿甲烷

    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 CH4↑+Na2CO3

    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⒀乙烯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

    ⒁乙炔

    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 CH↑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

    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2.一些快速制法(即无需加热)(手打版)

    1.O2 2H2O2=催化剂MnO2==2H2O+O2

    2Na2O2 + 2H2O = 4Na+ + 4OH- +O2

    2.Cl2 KMnO4与浓盐酸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3.HCl 将浓硫酸逐滴加入浓HCl中

    4.NH3 将CaO或者Ca(OH)2或者NaOH(皆为固体)加入浓氨水 加氧化钙是利用其与水反应消耗水且放热 加Ca(OH)2或者NaOH利用其与水反应放热

    5.H2 NaH+H20→NaOH+H2↑(较少考,但03年上海考过)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的书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中化学实验总结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其化学式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方法【高中化学实验系列定高中化学实验制备气体原理总结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