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14年抗战,以下6个关于14年抗战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十四年抗战指的是什么?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十四年抗战,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
十四年抗战,具体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开始算起,后至1945年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为结束。十九世纪,日本这个国家因“明治维新”的进行而迅速发展壮大。在国力日渐强大的情况下,“先天条件”不足的日本开始设法通过对外发动战争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张其势力,而与之相距较近且国土辽阔的中国于是就成了它的目标物。在这之后,日本先是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又与其它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当时的中国正值国力衰退之时,所以在这两场战争中都居于弱势,最后还因此分别签订了《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
中国在这两场战争中的失利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力度也因此日渐增大。1927年的时候,日本方面更是制定了“先占东北、内外蒙古,继而占领全中国”的侵略计划。在制定了这一计划之后,日本于第二年的六月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在此次事件中被害身亡。日本之所以将矛头对准张作霖,原因在于当时的张作霖是东北三省势力最大的人。
等到了1931年的9月18日这一天,暗地筹备多时的日本开始借故对沈阳开火。当时日本先是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接着在此处放置了三具尸体并给他们穿上中国士兵服装。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日军开始借由此事诬陷中国破坏铁路。这之后,日本便擅自借由这一所谓的“正当理由”开始对东北军北大营发动炮轰。由于当时东北军奉张学良之命实行“不抵抗”政策,所以北大营很快就被击溃。成功占据优势的日军随后相继占领沈阳、营口、长春等地,待到了1932年的2月东三省全部落入日本的控制之中。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东北三省彻底沦陷,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为国人敲响了一记警钟。在这一警钟的影响下,开始觉醒的国人越来越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抗日救亡的运动当中。为此,“九一八事变”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这场抗日战争前后持续了十四年之久,中国人民在此期间经受了太多苦难,不过好在这场抗日战争最终以日本投降作为结束。日本宣布投降的时间为1945年的8月14日,同一年的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随着投降书的签署,中国的抗日战争最终落入帷幕。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抗战到底多少年
是14年。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政府宣战作为敌我双方交战的开始,并以此作为“八年抗战”的依据。
但这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即当时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的时间不是在七七事变后,而是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1941年12月。作为一场反侵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与两国两军间的普通战争有很大不同,这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这就决定了抗日战争不是一场简单的政府和军队之间对决的战争,而是一场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发挥了巨大力量的人民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民族团结的战争。
人民群众由战争的旁观者跻身于重要的参与者,人民性是这场反侵略战争的独特特性。这决定了抗日战争的进程不是由军队的一两个大的作战行动所决定,而是由人民群众的动员和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因此,在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时,就不宜单纯以政府是否宣战作为“标准”。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局部抗战的六年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把精力主要放在“剿共”上,极力压制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甚至调集十几万大军对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进行围剿破坏民众抗战,还捏造罪名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等救国会领导人,造成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
但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并不能阻止广大爱国民众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意愿,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列。
自1931年9月20日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分别发表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对日战争宣言》等十多份文件,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号召收复失地、抗日救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兴起。九一八事变后,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迅速遍布于东北各地,拿起武器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与国民党坚持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不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把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放在抗战重要位置。
正是坚持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才能在敌后坚持抗战并获得巨大发展,到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从而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十四年抗战”概念,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民群众在抗战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理解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意义,理解抗日战争在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局部抗战时期,就全国范围而言,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抗战的规模、范围、投入都比较有限。
它却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并为全国抗战准备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特别是人心、人力等方面的条件,对于唤起民族觉醒,发动全国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国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举国团结抗战的局面业已形成,与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军事较量,同时也在其他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抗争。全国抗战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连贯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日本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无论日本在侵略的具体目标、政策、步骤和手段上如何变化,但其实现先征服“满蒙”、再侵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改变。
其侵华战争由局部侵略扩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恶步伐始终没有停止。从中国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后,无论面临的形势多么复杂,遇到的困难多么巨大,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争从未中断过,中华民族团结觉醒的潮流从未滞缓过。
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从这个角度说,“十四年抗战”不仅对8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民族解放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地动员和组织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这既是处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状态的中国免遭厄运的客观要求,也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选择。
掌握国家政权的国民党集团,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方针,推行对内武力“剿共”、对日妥协甚至“不抵抗”的错误政策,既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给了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首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肩负起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
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于1932年4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正式对日宣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冲破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的束缚,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
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和此前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扰乱了日军进攻中国关内的计划。
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汇聚尽可能多的力量以抗日御侮,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积极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早在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即发表了愿在停止进攻红军、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的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对日作战。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
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人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历史是靠全民族的力量写就的,是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写就的,那么在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
如果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前6年局部抗战中没有起主导作用甚至还在一个时期内阻挠抗战,就否定这6年抗战的存在,那也是不符合抗日战争实际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战”来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能够涵盖卢沟桥事变之前爱国军民所进行的抗争,比如东北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内容。
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并领导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于兴卫: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是从哪一年到那一年的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扩展资料:
纪念日
“七七”抗战纪念日(每年7月7日):为纪念国耻七七事变的发生而设立。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纪念日(每年9月18日):为铭记国耻九一八事变而设立。这次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是什么?
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不仅是一个史学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教材是面向学生的,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能让学生更全面、真实地认识抗战历史,更完整地了解日军侵略罪行和我国人民为抗战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从而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读书、学习。
1931年至1937这六年间,中国军民发起的东北抗联、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等局部战争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段历史不应忘记,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具有历史普及的意义,也是对先烈的缅怀和纪念。
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并不代表就否认“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它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所以,在教材修改之后,还需要在日常教学及宣传中厘清“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关系:以“七七事变”为开始来标记的“八年抗战”是“全面抗战”,而“十四年抗战”是“全程抗战”,包含着“八年抗战”;而之前“九一八事变”就已开始了局部抗战,整个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扩展资料: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14年从哪一年哪一事件开始计算?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扩展资料:
修改不是对8年抗战的否定,重点强调贯通历史整体。
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教育部称,此举动是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
多位受访学者强调,14年抗战不是对8年抗战的否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来说,时间跨度的增加,是对中国人民连续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的一种恢复和升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说,8年到14年不是改变,而是还原历史原貌。1937年作为历史节点的意义,在于全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同样不会被否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14年抗战(14年抗战从什么时候开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14年抗战十四年抗战指的是什么?十四年抗战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到底多少年十四年抗战是从哪一年到那一年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是什么?抗战14年从哪一年哪一事件开始计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