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齐恒公管仲鲍叔,以下6个关于齐恒公管仲鲍叔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齐桓公求管仲文言文翻译
齐桓公求管仲选自《国语·齐语》。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齐桓公求管仲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包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翻译 :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差点丧命。”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附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 齐桓公求管仲(《国语》)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1)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 馁:饥饿 B.治国家不失其柄 柄:把柄 C.桓公使请诸鲁 诸:相当于“之于” D.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 令:善,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桓公自莒反于齐 执枹鼓立于军门 B.杀而以其尸授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夫为其君动也 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D.则其管夷吾乎 欲用其政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公要用鲍叔做宰相,鲍叔在谢绝的同时,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体现出鲍叔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无私精神。 B.鲍叔举荐管仲之初,齐桓公并不认为管仲是宰相的合适人选,相反,因为自己曾经被他射中过衣带钩,所以执意要将他置于死地,但在鲍叔的劝说下,齐桓公还是决定抛弃前嫌重用管仲。 C.鲁国大臣施伯不仅识破了齐国索要管仲的真实用意,并且向鲁庄公献上了应付齐国使者的办法,可见他的智谋并不在鲍叔之下。 D.在如何应对齐国“引渡管仲”的要求的问题上,鲁庄公的行为,表现了他迂腐寡谋的特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答案: 1.B;2.B;3.B; 解析:(1) 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2) 以:介词,把。A于:介词,到;于:介词,在。 C.为:介词w8i替,给;为:动词w6i成为。 D.其: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其:代词,他的。 (3) “因为自己曾经被他射中过衣带钩,所以执意要将他置于死地”表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滨于死”的主语是“寡人”,是说齐桓公因为被管夷吾射中衣带钩而几乎死掉。 (4) (1)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加粗词所对应的文言词的把握是得分点。下同。)(3分) (2)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3分) (3)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其中“以”译为表目的的连词“来”或译为介词“把”都说得通,不过译为“把”时,要补充省略了的宾语“他”。)(4分)
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齐国公子小白,他们为躲避内乱而逃到国外。在齐襄公去世后,双方连忙赶回齐国,想要争夺王位。为了帮助公子纠得到王位,管仲带兵堵截公子小白,并暗中放箭,公子小白假装死去,才得以回到齐国。 公子小白继位后,被称为齐桓公,他想让鲍叔牙担任相邦,但鲍叔牙却推荐管仲。并说明原由,齐桓公同意,并让鲍叔牙去请管仲。鲍叔牙找到管仲以后,说明了齐桓公的诚意,管仲就答应回齐国做相邦。在管仲的改革下,齐国在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强大起来,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并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史书记载:管仲以前曾经是齐桓公之兄公子纠的心腹、齐桓公的政敌,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是春秋时期人物,而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人素有“管鲍之交”的美誉。管仲在当时是属于连孔子都对其毕恭毕敬的政治家,鲍叔牙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伯乐。
齐桓公,吕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吕小白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管仲,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而闻名于世。
鲍叔牙早年时期辅助吕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协助小白取得国君之位后,向小白推荐自己的好友管仲作为丞相。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协助下,顺利地开展了齐桓公独特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种教化,使齐国迅速改变局势,由弱变强,而齐桓公也因此而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个霸主。
而管仲在鲍叔牙的推荐之下,成为国相,任职期间,对齐国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敌,九合诸侯。可以说,齐桓公能成为霸主,管仲是功不可没的重要角色。
很多考生可能不知道,管仲一开始并不是辅助吕小白的。当时鲍叔牙在辅助吕小白的同时,管仲在辅助自己的主公公子纠,而公子纠正是吕小白的竞争对手。在公子纠被击败之后,管仲不计前嫌地接受鲍叔牙的推荐,来到了吕小白的身边,并而开展管仲辅助齐国走向强大之路。
齐襄公时,齐国政治混乱。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而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营国。在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死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
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菖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此时,鲍叔牙给鲁候写信,称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兄弟,不忍心杀他,但请鲁国帮忙杀掉公子纠,而公子纠身边的管仲请鲁国帮忙送回来,如果不执行有,齐国将会向鲁国发兵。鲁国人看信后便杀了公子纠,将管仲囚禁送回。
齐桓公准备杀管仲时,鲍叔牙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优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便听从他的建议,假借杀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拜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一开始,管仲认为这一切都是鲍叔牙的安排和计谋,但后来齐桓公选择吉祥的日子、隆重的礼节来迎接管仲,这让管仲感觉到齐桓公对自己的重视和信任,之后管仲便放下芥蒂,接受齐桓公的贤达大度,以齐桓公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齐桓公还斋戒了三天,拜管仲为国相,并称其为“仲父”。
但齐桓公在巅峰时刻,并没有能效仿前人,忽略了居安思危,走进了享乐世界,吕小白齐桓公蒙蔽了自我,从而导致齐国走向没落。
管仲与龅牙叔的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
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了。“鲍叔牙真糊涂!跟管仲两个人合伙做买卖,表面说是合伙,其实本钱都是鲍叔牙的;那么,赚了钱,管仲凭什么多分呢?
至少也应该一人得一半啊!”。而鲍叔牙却回答说:“你们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这??”鲍叔牙的这番话,说得几位朋友无话可说。
管仲和鲍叔牙也曾经一同上战场;在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表现得一点都不勇敢,人们都对管仲很不满。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
就对人们说:“管仲不肯拼命的原因,是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只有管仲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他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啊!这??”这一番话,又使那些人无话可说。
后来管仲也曾经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不好,而被免职了,大家都耻笑他。而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其实,管仲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运气不好。
这些小事不适合他来做,他的能力很强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又失败了,而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接掌了齐国的政权,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请来鲍叔牙,告诉他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么久的混乱,现在总算安定下来,为了使全国百姓以后能好好过日子,我要请您做宰相,帮助我治理国家。”
想不到,鲍叔牙竟然拒绝了。他对大王说:“感谢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只是,我的能力实在无法担当这么重大的责任。”“您不肯帮助我,我怎么能治理得好国家呢?”
“大王,我推荐一个人,他才是最适合的宰相人选。”“谁?”“管仲!”“管仲!这个人我恨不得杀了他,您还要我请他做宰相?”“大王,当时管仲要谋杀您,是为了公子纠的缘故。
他辅佐的是公子纠,当然希望公子纠能够做齐国的国君,而您是公子纠的竞争对手,所以他只好想办法除掉您,并不是他对您个人有什么仇恨啊!”“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们齐国强大起来,成为天下的霸主呢?”“当然想啊!”“那么您一定要忘掉过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够帮助您达到这个理想。”
“好吧!”于是,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以最隆重的礼仪,请管仲来做宰相。果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
将齐国治理成富足强大的国家。后来管仲曾对人说:“生我,养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帮助我的,却是鲍叔牙呀!”
扩展资料:
管仲与龅牙叔其他故事:
各为其主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已的谋士,也就是参谋长一类的官吧。而鲍说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
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的很卖力气。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这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杀死,立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你听听这名子——公孙无知,肯定是个笨蛋吧!就这么一个人当了君王没几个月。
就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是一片混乱。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已继成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
人物介绍:
1、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2、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 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早年辅助 公子小白(即后来的 齐桓公),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 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
参与“ 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鲍之交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春秋时期历史名人。三人之间关系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表述:一、齐桓公当上齐国国君之前,鲍叔牙是他的家臣,而管仲是公子纠的家臣,此时管仲与齐桓公鲍叔牙是敌对关系。二、齐桓公当上齐国的国君后,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大臣,齐桓公和他们二人是君臣关系。三、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是朋友关系,鲍叔牙是管仲的知音。
一、管仲、鲍叔牙与齐桓公三人的第一阶段关系
齐襄公在位期间,他的两个儿子儿子:公子小白(齐桓公)与公子纠,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势同水火,管仲是公子纠的家臣,鲍叔牙则是公子小白的家臣,双方之间明争暗斗。
管仲还曾经带兵攻击公子小白,他亲自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带钩,小白急中生智躺下装死才躲过一劫。
二、管仲、鲍叔牙与齐桓公的第二阶段关系
经过激烈的储君之争,公子小白胜出登基,是为齐桓公。齐桓公是一位英明有为之君,四处招揽人才。鲍叔牙向他推荐了管仲,声称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以辅佐齐桓公成就王霸之业。
齐桓公不计前嫌,非常大度地起用管仲,任命他为齐国的相国。管仲不负重托,大展经纶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三、管仲与鲍叔牙的关系
管仲与鲍叔牙早年曾是知心好友,后来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为对立双方。齐桓公登基后,鲍叔牙深知管仲人才难得,是难得的治国奇才,于是毫不犹豫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使得管仲从此飞黄腾达,青云直上,而齐国也得以成就霸业。因此鲍叔牙堪称管仲的知音与伯乐,留下“管鲍之交”的佳话流传千年。
管仲、鲍叔牙与齐桓公,是古代处理君臣关系、朋友关系的优秀典范,赢得后世无限敬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齐恒公管仲鲍叔(齐恒公管仲鲍叔牙谁的感触最深)》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齐恒公管仲鲍叔齐桓公求管仲文言文翻译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管仲与龅牙叔的故事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