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二历史必修三,以下6个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三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高二历史必修三部分知识点总结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脑海中。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历史 必修三部分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历史必修三部分知识点总结1 一、内外服制 商朝的历史是信史: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成为我国历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二、青铜时代 1、商朝的青铜器 (1)商朝处于青铜时代,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性质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2)青铜器上还铸有浅 浮雕 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3)的“司母戊鼎”是世界的青铜器。 2、甲骨文 (1)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是商人刻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2)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象形文字。 (3)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高二历史必修三部分知识点总结2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 (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o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着名。 3、歌剧的辉煌成就: (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4、民族乐派的兴起: (1)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 (2)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 芭蕾舞 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2、代表作品: (1)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2)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3、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产生: ①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 ②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③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 故事 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④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 2、成熟: (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2)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3)二次大战后,电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3、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 ①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②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 ③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 ④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运用:二次大战后,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4、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高二历史必修三部分知识点总结3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篇三】高二历史必修三文学知识点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高二历史必修三部分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总结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必修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 ★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二# 导语】知识掌握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识重新捡起来之后。这样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己规划进度,提前复习。下面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2.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诸子百家 儒家 春秋时期:创始人--孔子(思想核心"仁""礼")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仁",即要求统治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指做人要克制自己,行为要符合"礼"。"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主张"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逐步改良政治。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在学生学的方面,他要求学生(1)学而时习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当仁不让于师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孟子:继承发展孔子学说。把孔子"仁"学说(道德XX范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孔子"仁"的思想用来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道德XX范围。"仁政"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民贵君轻(重民、民本思想);性善论;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坚持自然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基本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3.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百家争鸣 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趋于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转折时期,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变法图强,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原来属于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百家"是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中国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所以,我们需要掌握诸子百家的及其思想主张。儒家作为百家中的一家,不断完善、发展、吸收其他学派的进步内容,与时俱进,最终脱颖而出。了解百家思想,有一个比较。 4.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作品 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的四大启蒙作家,他们在XX等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当做政治的喉舌,系统地阐明他们的启蒙政治纲领和美学见解。孟德斯鸠是启蒙文学的先驱者,代表作有书信体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法意》。 卢梭的政治纲领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时,主张自下而上的革命,比起其他三位更有进步性。他的代表作有《契约论》、《新爱洛绮丝》、《爱弥儿》和《忏悔录》。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的多产作家,在哲理小说代表作有《查第格》、《老实人》和《天真汉》等。 狄德罗是《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编撰者,这部前后历经二十一年才编撰而成的著作,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一面鲜红的旗帜,它总结了当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诸方面的新成就,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 2、法国启蒙运动的意义 启蒙运动不仅鼓舞了人们,而且他们不再害怕教会和其他机构的压迫。他们敢于站起来反抗。因此,启蒙精神首先鼓舞了人们的心灵。这样,那些压迫人民的封建思想就不可能长期存在。很快,通过启蒙运动,领导社会上的爱国者发动了旨在*封建统治的其他革命,这也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5.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希腊城邦的特征 (1)规模小,数量多。 (2)公民统治非公民(外邦人和奴隶)。 (3)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4)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权力机关。 (5)无职业官僚,所有公职人员选举产生,轮番而治。 (6)实行公民兵制,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二、古希腊城邦形成的原因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源于原始村社的联合,同时联合后的村社不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有了阶级的分化,当人类开始分化为各个不平等的阶层,文明便到来了。 城邦或称城市国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来的一种公民集体。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数百个城邦并存,出现过许多城邦联盟。一般情况下,一个城邦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这里所说的城市,系指易于防守、往往筑有城墙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很大一批城邦是由原有城邦派出的移民建立的。 三、希腊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2、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3、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其政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篇二】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背景 (一)原因——必要性 1.汉末以来,儒学的权威性削弱,其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冲击。(三教并立) 2.宋代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二)条件——可能性 1.儒学复兴运动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 二、特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三教合一) 三、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一)理学的创立 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 2.主要观点:天理是世界的本原;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 (二)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先于气; 方法论:格物致知以求“理”。 政治主张或伦理观:存天理(三纲五常——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方法论:“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去除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知行合一。 政治主张或者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篇三】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行政机构 枢密院——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篇四】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二# 导语】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著有《焚书》《藏书》。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反XX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揭露君主专XX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A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C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2.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 (1)造纸术 A成就 ①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②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进步明显,纸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B影响 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A成就 ①隋唐时期中国即盛行雕版印刷。 ②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到北宋年间,雕版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影响 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XX A发明历程 ①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②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XX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③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XX”。古代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XX。 ④唐末,火XX开始应用于军事。 ⑤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XX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B影响 火XX传至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XX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 A发明历程 ①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发明了司南。 ②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 ③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 B影响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概况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XX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逐渐走向世界,极大地促进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3、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 (2)火XX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XX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成书年代:东汉 (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古代的天文学是在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 (1)设置天象观测机构 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星表) (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历法发达的原因 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历来备受重视。 (2)成就: 夏朝:《夏小正》 商朝:“殷历” 秦汉以后:越来越精确 元朝:郭守敬编订《授时历》,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2、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中医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总结了前人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 (2)《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中药:《本草纲目》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自《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特点:不吃药,只在人体一定部位用针刺或火灼。前者称“针法”,后者称“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由于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1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历史背景: (1)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 (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2)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3)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意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过程: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发电机不断完善,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输电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发电厂传输来的电。 2、影响: (1)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 (2)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3)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4)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5)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评价): (1)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4)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 (5)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2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 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 (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 方法 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 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b. 文化 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 自然科学知识 ; c.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过程: a.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b.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c.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4、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5、影响:尽管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3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2、过程: (1)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著名 教育 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3)《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 口号 。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 文章 “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 日记 》《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影响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运动中出现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绪。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0 ★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2020 ★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小结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 必修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汇总,基础解读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2.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仁”“礼”学说,推行“德治”,以六经(后为五经)为基本文献;战国时孟子提出四种道德规范,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强调“天有行常”和“知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目标是把握“礼” (2)秦汉时期:秦代“焚书坑儒”,儒学受到压制;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大一统”。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 (3)宋明理学: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南宋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 (4)明末清初:李贽等人挑战传统、提倡个性、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驱,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5)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①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儒家大一统观念和仁政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基本准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③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注重气节、品德,凸显了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 ①侧重于探究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既促进又阻碍) ②儒家思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接受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进程有不适应一面; ③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有一定的束缚作用。 3.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①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搜神记》志怪小说); ②唐代以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为主,称为传奇; ③宋代话本,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明清时期小说空前繁荣。 2、繁荣的原因 (1)XX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3、繁荣表现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4、作品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中国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聊斋志异》蒲松龄,清朝,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朝,中国古代秀的长篇小说 4.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诗经》 (1)概况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收入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共三百多篇。 (2)内容 ①《诗经》中的诗分为风(民间的民歌)、雅(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三部分。 ②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影响 ①经孔子整理编定,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2、楚辞 (1)概况 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而《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 (2)特点 (相对于《诗经》是四言体,句式整齐划一,内容古朴)楚国方言;句子灵活;浪漫主义色彩。 (3)价值 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含义 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2)特点 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地位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成就。唐代不仅诗歌体裁完备,作品内容丰富,而且写作技巧高超,风格流派繁多,在中国文学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2)繁荣原因 唐朝开放和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3)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 初唐诗人及代表作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主张作诗要有“风骨”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盛唐诗歌。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盛唐诗人及代表作: 边塞诗: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山水诗: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 盛唐时期成就的当属李白、杜甫。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 ③中唐诗歌。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 中唐诗人及代表作 中唐时代成就的诗人是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④晚唐诗歌。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 晚唐诗人及代表作 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5.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1.宗法色彩更加浓厚 成王时周公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很多,对这些被封的诸侯,周王称其中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相对来说,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2.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对照《西周分封示意图》,不难看出同姓的诸侯在燕、鲁等地大有其人,打破了商朝同姓多内服的成例,使周王亲族的势力远达边鄙,扩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辖范围。 3.义务更加明确 例如,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有时,诸侯大国可在周王授意下调动附近的中小诸侯国的军队,共同从事征伐战争。由于大国成为一方之长,所以又称之为方伯,有的方伯还被召入朝廷任职,辅佐周王。 4.逐级分封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要以大宗的名分继续对自己的宗亲进行分封,这就使周王的势力随着血缘关系的逐级延展,渗透到诸侯国的每一个地区;商代未见如此严密的制度,商王对外服地域的控制力是很有限的。 5.等级爵位产生 被分封的诸侯,在爵位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号,虽然从金文内容上看,尚未有等级差别具体如何不同的记载,但已经分类定等级是可以确定的。 6.监国制度出现 周王为了防范诸侯叛乱,派人作为监官去监视他们。例如周灭商后,周武王令商纣王之子武庚仍居殷故地,管理殷民,同时又分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其周围进行监视,称为“三监"。出土的铜器铭文证实,西周还派有一些监官到其他诸侯国去。这是周王对地方诸侯加强控制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古代确立监察制度的先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二历史必修三(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书人民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二历史必修三高二历史必修三部分知识点总结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