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人教版)

大学好专业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以下6个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本文目录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必修一生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总结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总结高中生物...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以下6个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 高中必修一生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总结
  •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总结
  •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
  •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的实验过程,方法,结论总结
  •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
  •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二、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三、实验用具:大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   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取材?   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 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五、考点提示:   1、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2、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4、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5、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四: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与前面的知识:显微镜的使用联系)   2、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细胞吸水失水的影响,掌握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3、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明确渗透系统的组成以及具体应用。   二、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大量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程度不同,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三、实验材料: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实验用具:显微镜、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   五、方法步骤:   1、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面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这一小块洋葱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一些方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撕取的仅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仍然作为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在取标本时,可以将洋葱的内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进行对折,不要太用力,然后取其外表皮作为材料,将它平展地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盖上盖玻片。   2、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蔗糖溶液中。注意重复3-4次。   4、再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5、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清水中。   6、还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六、实验结论: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细胞壁又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实验原理: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二、实验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摄氏度,使其充分溶解)   三、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   四、方法步骤:   1、观察叶绿体   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高倍镜下观察。   2、观察线粒体   染色→制片→低倍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高倍镜下观察。   五、考点提示:   1、观察叶绿体时选择藓类叶的原因:藓类属于低等植物,叶片是绿色的单层细胞,不需加工即可进行观察。   2、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保证细胞器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细胞器形态的观察。

    高中必修一生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操作技能,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必修一生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高一生物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隔绝气体:密封玻璃容器可用石蜡,隔绝空气与液体可用油膜;   排气或充气可依据升温或冷却。   2、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增加容器中的CO2:NaHCO3溶液。   4、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5、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   6、析出或溶解物质:水溶性根据溶解度,脂溶性可用丙酮或酒精。   7、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8、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   9、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DNA鉴定:沸水浴加热。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箱培养。   ⑤、降温,冷却;升温,加热。   10、维持PH:缓冲溶液(HCO3-/H2CO3,HPO43-/H2PO42-);降低加酸或生理酸性盐,升高加碱或生理碱性盐。   11、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2+)。   12、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13、动物细胞的处理:破裂用清水,细胞的失水用NaCl。注意搅拌。   14、骨无机盐的除去:盐酸溶液。   15、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冼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旁进行。   16、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   17、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   18、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   19、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总结

      实验是高中生物的必考知识点,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课本实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 总结   实验一 低倍镜、高倍镜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可溶性糖的鉴定   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2、蛋白质的鉴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验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 方法   实验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用这样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就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二、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三、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六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质壁分离的方法(引流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然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即可。   质壁分离复原的方法:改用清水实验。   三、讨论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实验七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一、实验原理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实验注意事项   1.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3.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4.肝脏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实验八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实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注意事项   增加水中氧气的方法:用橡皮球或气泵通入空气,并用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   实验十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分离方法:纸层析法。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分离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间距离最小。   二、实验注意事项   1.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3.加无水乙醇是因为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三、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题怎么做,实验题解题方法有哪些?不清楚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   1、根据颜色来确定某种物质或结构的存在:   ⑴淀粉+I2(蓝色);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⑵脂肪+苏丹Ⅲ(橘黄)或+苏丹Ⅳ(红色);   ⑶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⑷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⑸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⑹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 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⑺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   ⑻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⑼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2、用荧光标记法来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同位素示踪法:①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来源;②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去向;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⑤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4、确定某种元素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的方法:水培法(完全培养液与缺素完全培养液对照)。   5、获得无籽果实的方法: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无籽蕃茄。   6、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如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7、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①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②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③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另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拓展阅读:高考生物关键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   1.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2.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3.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   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一些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   4.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   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等。   二、探究题   实验探究类大题抢分   (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2)深刻领会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做好探究性实验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涉及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要求,弄清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现象或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严谨性和可变性,能够描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步骤、现象与结果预测及结论,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3)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式。发展求异思维,有助于提高实验综合能力。很多实验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也可从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同一个结论,要学会通过变式训练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4)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重复性实验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保障,教材内容所隐含的实验常常注重原理和结论的提出,省略了实验材料和步骤。这些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科学严谨,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实验设计,通过经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高效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实验设计技能。   (5)言简意赅,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复习时要加强规范答题训练,提升解题技巧。解题时要做到:找出关键词,明确命题指向,避免答非所问;分析命题意图,明确考查知识范围,排除干扰信息,避免思维定势;依据限制条件,缩小答题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选用生物学专业术语作答,提高用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全盘考虑,答全要点,确保答案的完整性;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   三、非选择题   1.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   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   2.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从近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的扩展和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许多时候都是要求用课本上的原话作答。   3.答案的寻找遵循“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去寻找和组织   从这么多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情况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在课本上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词语、语句组合而成。   4.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   就生物非选择题答案的形成分析,如果答案是一句话,这句话一般包括主语(名词)、过程、原因、结果;如果答案有几句话组成,一般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衔接题设,第二句话阐述原因,第三句话表述结果。   5.答案要求“科学、合理、规范、简洁”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所以,生物试题的答案如果不科学,那就肯定不对。如果答案仅仅是符合生物科学,而不合理,与已有知识矛盾,与目前所知道的现象、结论矛盾,那也将是错误的。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的实验过程,方法,结论总结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3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   (一)动物的选择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小白鼠和大白鼠,尤以小白鼠为好。就品系而言以Balb/c小白鼠应用最广,由于所有的小白鼠骨髓瘤系均从Balb/c小白鼠系诱导出来。Balb/c系小白鼠必须用纯系的,雌雄均可,以8~12周龄为宜。   大白鼠也可,能产生较多量的单抗体。现在已经在小鼠杂交瘤的基础上,发展了小鼠-大鼠,小鼠-人以及人-人杂交瘤技术。   (二)免疫   一般而言,抗原的纯度不很重要,特别是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   免疫程序、剂量和方法是关系到是否能得到所需要的单抗体的关键之一。   正常小鼠脾脏含有能产生各种不同抗体的B淋巴细胞,一只纯种小白鼠估计能产生1.0×107~5.0×107种不同的抗体。因此一只正常的小白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融合,只能有千万分之一的机会获得某一种特定抗体。所以为了进步得到某种杂交瘤的机会,必须加强免疫,使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大量增加。   B淋巴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获得阳性杂交瘤也有很大影响。有人以为处在转化时期的B淋巴细胞可能更易于融合,而免疫以后7~8天,固然是抗体产生的高峰时期,但形成有活力的杂交瘤细胞的可能反而减少。故一般以为加强免疫后的第三天应杀鼠取脾做细胞融合。   1.可溶性抗原(蛋白质) 以1mg/ml~5mg/ml的溶液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分多点小鼠皮下注射,总量为0.3ml~0.6ml,间隔3~5周再同样注射一次,10天后,断尾取血一滴,测抗体效价,选滴度高的小鼠做融合试验。一个月后可以经静脉(尾静脉)给予无佐剂抗原0.2ml~0.4ml,3~4天后,杀死小鼠取脾做融适用。   2.颗粒性抗原 如抗原来源方便,可以不加佐剂而增加免疫次数,缩短间隔时间。例如用羊红血球免疫小白鼠,以1%浓度每只皮下注射0.2ml,每周2次,共免疫5~8次,取脾前3天,再免疫一次即可。有人以为最后一次免疫剂量要大,大到近于免疫耐受的程度更好。   单抗技术是主要由抗原制备,免疫动物,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与鉴定等一系列实验组成的实验系统,其核心部分是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中心环节,基本步骤是将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后加入PEG使细胞彼此融合。   实验原理: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而骨髓瘤细胞可以在体外无限传代,但不能产生抗体。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用一特殊选择培养基(HAT)阻断正常细胞或自体融合细胞的DNA合成通路,而杂交瘤细胞可利用补救通路合成DNA得以生存,且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并以此生产抗体的技术。   实验方法   材料:Balb/c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50%PEG,不完全培养液,HAT培养液,75%酒精,剪刀,镊子,纱布,离心管,网筛,大小瓶 皿,直头滴管,弯头滴管,瓶塞,培养瓶盖,离心管盖,烧杯(加入37℃水),泡沫板,大头针,96孔培养板,计时器,显微镜,计数板等。   单克隆抗体技术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血片或骨髓片,找出异常细胞。   (1)饲养细胞的制备   1.常用Balb/c小鼠,拉颈处死,浸泡于75%酒精内,3~5min。   2.用无菌剪刀剪开皮肤,暴露腹膜,剪一小口,用滴管注入5~6ml不完全培养液(严禁刺破肠管)。   3.反复冲洗,将冲洗液吸入15ml离心管,1000rpm5min离心,用完全培养液混悬,调整细胞密度。   (2)SP2/0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1.选取状态良好、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P2/0骨髓瘤细胞。   2.弃去原瓶中培养上清,用不完全培养液冲洗三遍。   3.再以不完全培养液对细胞进行充分吹打,得到的细胞悬液移入15ml离心管。   4.细胞计数。   (3)脾细胞的制备   1.3天前加强免疫的小鼠,摘眼球取血后,拉颈处死,75%酒精浸泡3~5min。   2.将小鼠固定于泡沫板上,打开腹腔,取出脾脏,用不完全培养液反复冲洗。   3.在平皿中的网筛中,用镊子夹取脾脏进行反复研磨,边磨边滴加不完全培养液,直到脾细胞单个化,将细胞悬液转入15ml离心管中。   4.细胞计数。根据两种细胞计数结果,调整悬液用量,配平之后(SP2/0细胞与脾细胞数量比值在1:5~1:10之间),以1000rpm5min离心。   5.弃上清,每管加入5ml不完全培养液,吹打混匀后合并于同一15ml离心管中,再次以1000rpm5min。   6.离心,弃上清,用滴管吸净残留液体。   (4)细胞融合   1.前面步骤所得到的细胞沉淀,轻弹离心管管底,使其呈糊状。   2.在37℃水浴中,轻轻振荡,一边缓缓加入1mlPEG,边加边摇,PEG于1min内加完。   3.加完PEG之后,将悬液在37℃水浴中静置1min。   4.继续在37℃水浴中,边摇边加入不完全培养液2ml,于2min内加完。   5.慢慢加入不完全培养液,800rpm,8min。   6.弃上清,加入含1%HAT、20%FCS的培养液,轻轻混匀。   (5)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加入饲养细胞上清,1滴/孔;之后加入融合细胞悬液,1滴/孔。   (6)镜下观察96孔板中细胞情况,CO2孵箱中培养。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高中生物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人教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高中生物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必修一生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高中生物所有实验的实验过程方法结论总结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