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以下6个关于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中国有哪些展现出『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
1、司马光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2、匡衡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3、郭剑英
从事金相工工作41年,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晶间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晶间腐蚀微沸问题;开发钢管内壁研磨轮,提高制样速度十几倍;开发低倍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手动控温不便问题等。
曾多次在国家物理测试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在冶金工业产品脱碳层深度的检验,脱碳层式样制备;测定脱碳层深度划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
编写金相分析相关培训教材,在全国培训120多名金相检验人员。作为技术专家,为17家冶金企业提供实验室咨询服务,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劳动者的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 大国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
1、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 “执拗”返工。2、蒙眼插线,穿插自如,李刚方寸之间也能插接百条线路,成就领跑世界的“中国制造”。3、心有精诚,手有精艺,顾秋亮仅凭一双手捏捻搓摸,便可精准感知细如发丝的钢板厚度。
4、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5、高凤林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国家特级技师。他心怀梦想,心平手稳,焊接飞天神箭。
6、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俑。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历史工匠精神的杰出人物
1、鲁班,又称公输盘,木匠祖师爷,也是“百工圣祖”。对杰出工匠的嘉奖,名为“鲁班奖”。
2、墨子,名墨翟。鲁班曾做云梯助楚国攻宋,墨子前来阻拦与鲁班相斗,鲁班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有余,最终鲁班心服口服。墨子是记载中唯一胜过鲁班的人。
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100字大全
工匠精神名人素材 1、司马光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2、匡衡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3、夏威夷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 4、司马迁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5、安培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6、牛顿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7、杨时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 8、邯郸 燕国有个人听说赵国人走路姿势很好看,就来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结果,他赵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连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这个故事比喻盲目模仿,结果把自己固有的本领、特色也丢了。 9、梁启超 其一,读书要分专精和博览两类。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间不够用,不能博取资料。其二,有些书要熟读成诵,如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读书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机关党员工匠精神读后感心得体会简短(五篇) 2.公司职工工匠精神读后感1000字范文(三篇) 3.基层党员工匠精神读后感模板(三篇) 4.2021年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5.2021年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精选 6.2021年弘扬工匠精神优秀演讲稿 7.2021年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荐读 8.2021年最新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9.德国经济秘密武器:崇尚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 10.工匠精神读后感1000字 10、越王勾践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吴国侍候吴I。勾践来到吴国,小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励,锻炼斗志,睡的是柴草,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国计划。不出十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 ;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
1、司马光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大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2、匡衡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3、李建国
从事烹饪工作40年,在创新机关食堂烹饪技艺技法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干一行,爱行”,留心大锅菜烹饪方法的探索和总结,组织编写了《热菜卷》、《凉菜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国大锅菜系列图书,收录656道菜谱。在注意菜着烹饪中色、香、味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菜的营养,把大锅菜做出“小炒”的滋味来。
4、司马迁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5、安培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
"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有哪些?
1. 约翰·哈里森:英国 clockmaker John Harrison spent over 40 years developing five marine chronometers. His most notable creation, the "H4" in 1759, was a masterpiece that was only 5 seconds slow over a 64-day voyage, far exceeding the then-required accuracy of 2 minutes,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2. 孟剑锋: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国的錾刻技术给各国领导人带来惊喜。赠送给他们的礼物中,有一个果盘内放置了一块看似柔软的丝巾,令人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但实际上这是一块纯银錾刻而成的。作为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总监,孟剑锋参与了这份国礼的制作。他在工艺美术行业奋斗了22年,以其沉稳和精细的工作态度著称。他通过不断练习基本功,能够在枯燥的动作上坚持一年,业余时间学习绘画和工艺美术知识,积极探索新工艺,创新制作方法,创作了大量贵金属工艺品。他制作的模具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奖章、512抗震英雄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奖章和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舰徽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工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改进了纯银铸造工艺,提高了成品率近50%,降低了成本。孟剑锋是一位坚守传统、勇于创新的工美匠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责任感和共产党员的坚守。
3. 管延安: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地区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中岛隧工程是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在这个“超级工程”中,钳工管延安以其精湛技艺成为明星工人。作为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首席钳工,他安装的沉管设备成功完成了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接缝处间隙误差达到了“零误差”标准。他的操作技艺精湛,被誉为中国的“深海钳工”第一人。他的精准来自近乎苛刻的认真态度,对每台修理过的机器和零件都做详细记录,并检查维修后的机器至少三遍。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使他练就了精湛的操作技艺。“我平时最喜欢听的是锤子敲击的声音。”管延安说,20多年的钳工生涯,虽然艰苦,但他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4. 胡双钱:“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这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人生的写照。胡双钱在航空领域坚守了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他深知,一次差错可能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甚至生命危险。他运用自己总结的“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创造了35年零差错的纪录,连续十二年被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并获得了产品免检荣誉证书。他不仅工作无差错,还能攻坚克难。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和试飞阶段,他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了各种特制件的加工工作。胡双钱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他希望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的大飞机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5. 丁厨师:有一位名叫丁的厨师为梁惠王宰牛,他的动作和声音都极富节奏感,仿佛在演奏音乐。梁惠王询问他技艺如此高明的原因,庖丁回答说,他已经超越了对宰牛技术的追求,而是探究事物的规律。他最初宰牛时只看到整头的牛,三年后他已经能看到牛内部的肌理筋骨,不再是看到整头的牛。他在宰牛时只是用精神接触牛的身体,而不需要用眼睛看,就像视觉已经停止而全凭精神在活动。他顺着牛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用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他的刀从未碰到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不用说大腿骨了。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庖丁的刀已经用了十九年,宰牛数千头,而刀口仍然像刚磨过一样。他知道牛骨节有空隙,而刀刃并不厚,因此运转刀刃时有宽绰的空间,所以十九年来刀刃仍然像新磨的一样。但在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他会特别小心,目光集中,动作放慢。轻轻一动刀子,骨肉就会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他提起刀站着,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然后拭好刀收藏起来。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有哪些?
1、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1693 –1776) :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2、孟剑锋
北京APEC会议期间,古老的中国錾刻技术,给各国元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送给他们的国礼中,有一个是金色的果盘里放了一块柔软的丝巾,看到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抓,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抓得起来,原来这块丝巾是用纯银錾刻出来的。
錾刻工艺师孟剑锋就参与了这份国礼的制作。他是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总监,已在工艺美术行业上奋斗了22年。
孟剑锋是一个能够沉下心来做细活的人。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勤练基本功,几个枯燥的动作,他能重复练习一年。
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学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知识,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制作方法,大胆改进创新,创作出大量贵金属工艺摆件作品,先后制作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奖章、512抗震英雄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奖章、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舰徽等作品模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工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尝试改变铸造的焙烧温度、化料温度和倒料时的浇铸速度,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和推算,攻克了纯银铸造的工艺难题,使成品率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
孟剑锋是位坚守传承,勇于创新的工美匠人,他用最朴实的劳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责任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
3、管延安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中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用世界最高标准,设计、施工难度和挑战均为世界之最,被誉为“超级工程”。
在这个超级工程中,有位普通的钳工大显身手,成为明星工人。他就是管延安,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首席钳工。
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出现问题。接缝处间隙误差做到了“零误差”标准。因为操作技艺精湛,管延安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零误差来自近乎苛刻的认真。管延安有两个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是给每台修过的机器、每个修过的零件做笔记,将每个细节详细记录在个人的“修理日志”上,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样处理都“记录在案”。
从入行到现在,他已记了厚厚四大本,闲暇时他都会拿出来温故知新。二是维修后的机器在送走前,他都会检查至少三遍。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不厌其烦地重复检查、练习,练就了管延安精湛的操作技艺。
“我平时最喜欢听的就是锤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管延安说,20多年钳工生涯,有艰苦,但他也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4、胡双钱
“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胡双钱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注脚。
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普通钳工。对质量的坚守,已经是融入血液的习惯。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错可能就意味着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他用自己总结归纳的“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创造了35年零差错的纪录,连续十二年被公司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并授予产品免检荣誉证书。
不仅无差错,还特别能攻坚。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和试飞阶段,设计定型及各项试验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特制件,这些零件无法进行大批量、规模化生产,钳工是进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手段。
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开始发挥作用。他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了ARJ21—700飞机起落架钛合金作动筒接头特制件制孔、C919大型客机项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种特制件的加工工作。胡双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装备制造业搞上去,一定要把大飞机搞上去。已经55岁的胡双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5、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谨慎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100字吴孟超)》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中国有哪些展现出『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大国工匠精神名人简短工匠精神名人简短事例100字大全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有哪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