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袁隆平差点进游泳队,以下6个关于袁隆平差点进游泳队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大学知识。
本文目录
袁隆平差点进入游泳队?
是的,17岁的袁隆平非常喜欢游泳,想参加湖北省运会,却因“个子小体力不够”被拒绝。当天,袁隆平偷偷来到比赛场地,体育老师发现后无奈同意其参赛。结果,袁隆平竟拿了两个汉口第一,一个湖北第二。
袁隆平之后还曾代表川东区到成都参加比赛。结果贪吃把肚子吃坏了,只得了个第四名。而那场比赛的前三名,最后都被选进了国家队。
“水稻之父”曾提议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2009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回到武汉四中。作报告时,他深情讲述在武汉读书时曾摘取游泳冠军的故事,告诉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将来要有所成就,必须先练好身体”。同时,他还提议武汉四中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当时学校经常开展文娱、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我在这些方面受益匪浅,喜欢各种球类运动,尤其游泳一直是我的强项。我至今还非常爱好音乐和游泳。”当时已86岁的袁隆平说。
以上内容参考 光明网-袁隆平差点进入游泳国家队 ,结果吃坏肚子拿了第四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2019年8月9日过90岁的生日,同时也是实现了“亩产一千公斤”的心愿。众所周知,袁隆平为中国的杂交水稻做出了突出贡献,养活了中国13亿人,现在是远远超过13亿。但我们对他的了解,也仅有前面这一句话,和一张带有老农肤色的朴实面孔。
或许很多伟人的传记源头都是从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讲起,例如周恩来,为民族崛起而读书;例如鲁迅,弃医从文也是为了救国,而同样很伟大的袁隆平的故事却不同,似乎更顺其自然,又似冥冥之中注定的。
袁隆平的水稻之缘始于乡村教师,而在他做一名乡村教师之前,差点就成了一名空军或是一名国家运动员。
袁隆平就读于西南农学院,生性好动,喜欢自由,与勤勤恳恳的在屋里做研究相比,户外活动的项目更吸引他。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新中国政府组织大学生报名参军。袁隆平报名参加,不仅通过了全部的36项目指标测试,还被选为空军。在参加空军预备班学习之前,却被告知前方局势好转,所有参军的大学生均被退回。
空军做不成,没关系,建国初期,国家各方面都需要人才,这不,同年袁隆平又参加了西南区的游泳选拔赛,比赛的前三名可以进入国家游泳队。袁隆平从小就非常擅长游泳,不到10岁就敢横渡长江,在武汉读书时,他参加过湖北省举行的游泳比赛,获得汉口区第一名和全省第二名。以他的实力,绝对是有望进国家游泳队的,但不巧的是,参赛的前一晚,因贪吃成都小吃,第二天肚子痛,只拿了个第四名。
以上两件事看来十分凑巧,似乎是上天特意留住袁隆平,要他在农学事业上做贡献,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温饱问题。
这么一想,会不会世上所有擦肩而过的不幸,都是上天的另有安排。
1953年8月,没能抓住前两次机会的袁隆平,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黔阳县城安江镇的安江农校教书。安江农校,离镇上四公里外,地处偏远,袁隆平一待就是16年,每天陪伴他的就是,他的学生和这些实验田。
或许很多人觉得袁隆平看上去跟个普通的农民没啥区别,但他却是出生于家境优渥的知识分子家庭,他母亲是小学老师的,他的父亲是民国时期官员。他的父亲毕业于中南大学文学系,有着一颗爱国心,抗日战争期间,曾去运军火。父亲的这颗爱国心也深埋在袁隆平心里。新中国刚成立,到处闹饥荒,袁隆平亲眼见到有人活活饿食,因此暗暗下决心要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志向不是从小立的,一颗热血的心也不是刻意培养的,而是耳濡目染的,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让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1960年,在教室前的那块试验田里,袁隆平偶然间发现,十几株比普通水稻高出20厘米左右,且大籽粒多的水稻,这开启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之路。美国,日本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投入大量资金做水稻杂交研究,几十年过去却一无所获,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但袁隆平却不这么认为,每天坚持在田里弯腰干活弄水稻。
从1964年开始摸到门路,到1980年,16年过去了,袁隆平终于精心培育出700颗雄性不育株种,用于人工杂交水稻。袁隆平将700颗种子都撒在试验田里,到了5月,已纷纷长出苗儿了。袁隆平很是欣慰。却没想到有一天早晨,看到这样一番景象,700颗苗儿全部被连根毁坏,田里被践踏得一团乱。袁隆很受打击,这700颗雄性不育株种花了十六年,一期一期培育筛选出来的,只在一夜间就毁于一旦,实在叫人心痛,至今也不知是哪个歹人干的。
袁隆平十分失望, 但决定要做的事,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继续,即便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他对眼前这块实验田已经不抱希望,离开了江安农校,转向全国的稻田。
经过两年的颠簸,仍找不到合适培育的雄性不育株,这无疑在原来的伤痛上又蒙了一层雾。尽管情况不乐观,但他仍积极努力,心里想着系着的仍是水稻。
有一次,云南发生7.2级地震,房子离地震中心只有100多公里,别人都是抢着往外跑,只有他和他的助理们急着回研究室抢救株苗。房子被地震毁了,没法住,只能住在篮球场上,一住就住了三个月,眼见种子就要下田了,但催牙的温度不够,袁隆平便把种子绑在腰间,用体温温暖种子,因此落下了腰疾。
袁隆通过对多次失败实验分析,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海南的南红农场。一株被当地人认为无任何用处,穗粒小又少枯的“假禾”,正是袁隆平想要找的研究对象。这株雄性不育,是碘败型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被称为“野败”,后来成为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假禾”在别人看来是草,袁隆平一看却是宝,可见,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成功后,不仅帮国家提高粮食产量,2017年还研发出不含镉重金属水稻,很大程度帮助日本解决了“软骨病”的问题,更令人震惊的是,2018年帮助迪拜在热带沙漠中种植水稻,全球首次沙漠种植获得成功,亩产500公斤。
纵观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可以这样说,袁隆平本来无拯救世界的梦想,差点走进空军队和国家游泳队,却在命运的安排下,一步步克服困难,取得成就。既遇之则安之,重点还是要佩服科学家的钻研精神。
据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他袁隆平生前获得过哪些荣誉?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第一届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
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马哈蒂尔科学奖
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中国著名科学家奖、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
世界粮食奖
泰国国王金镰奖
沃尔夫奖
拉蒙·麦格赛赛奖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等,实在太多了。
唯一和粮食无关的,是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当年袁老差点去游泳队当运动员来着。
书香门第出身的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都在跟水稻打交道,他有着黝黑的皮肤,沟壑一般的皱纹,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很多人也都以为他本来就出身于农民家庭,所以才会对农业研究这么有兴趣。其实,袁隆平出身于书香门第。 袁隆平祖籍江西,他的祖父是晚清的举人,是位当地名流,还曾担任过江西省第一届议会的议员。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原来是个文人,后来从政,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名官员。这个家庭里对袁隆平影响最大的人,则是他的母亲华静。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是扬州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说一口娴熟的英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袁隆平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英语教育。袁隆平16岁的时候,进入汉口博学中学高中部就读。这所学校是一所国际学校,很多科目都是外籍教师直接用英文授课。由于这样的经历,袁隆平虽然没有出过国留学的经历,但他的英文水平非常高,他可以直接翻阅外文资料,也可以直接与外国同行交流对话。 袁隆平的母亲不仅给了他英语方面的启蒙,同时还在音乐、体育等方面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袁隆平这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拉小提琴,一是游泳。袁隆平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只有42块钱,他就花了27块钱买了一把小提琴。在那个年代,他的收入还很微薄,但他要留些钱去买价格不菲的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的唱片听。 同时,在母亲的培养之下,袁隆平酷爱游泳,他曾经在高中的时候,获得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差点被选进当时的国家队。 母亲对袁隆平的影响还促成了他对农业的热爱。在袁隆平6岁的时候,母亲就带着他和其他兄弟去神农洞祭拜神农氏。告诉他正是因为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才养活了一代一代的人。还经常带着他去乡间,告诉他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袁隆平虽然外表像一位辛苦劳作的农民,但他有着高端的科学知识,丰富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以及优秀的运动能力。从下面节选的这段袁隆平写的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袁隆平很好的文笔水平,也可以看出他的母亲带给他的一生的影响。
《袁隆平的世界》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为袁老的一生而感动,以自身的梦想“让大家吃饱饭”而帮助千千万万的人。虽然他于2021年5月22日因器官衰竭而去世了,却拥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为后人学习与敬佩。 对于袁老从前的认知,只是大概的了解,培养出杂交水稻帮助许多人摆脱饥饿,这本书从袁隆平的出生、科研学习等经历都有详细的描写,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更深的敬佩之情。 袁隆平小的时候出身不错,父亲袁兴烈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母亲也是大家闺秀,从小就给予他较好的教育。但童年时恰逢九一八事变,一家人逃难至重庆,差一点可以进入游泳队或者飞行员,都因为一些原因失之交臂;想象着有一天人们可以坐在稻子下乘凉,果子在窗子外,伸手一摘就能吃,怀着这样美好的梦想报了农艺系。 大学四年毕业,被分配到了安江农校,是一个非常小的农业学校,去的路途漫长而困难,生活条件也很艰苦,那时周恩来总理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希望全国科研工作者努力做一些事,袁隆平也准备参与其中,提出关于嫁接的想法,把各种品种嫁接得到新的品种,种类虽然丰富,但唯一的问题不能遗传,无法形成种子。 1959年的自然灾害对袁隆平的影响较大,有三年的时间大家都吃不饱饭,漫长的饥饿如缓慢的凌迟,痛苦无比。这段岁月对袁隆平影响较大,意识到了身上的责任感。而这时,队长不知从哪弄来一包种子,在那时种子尤其珍贵,队长提出能否弄出亩产500公斤的种子的科研建议,于是袁隆平准备开始做水稻杂交方面的研究。那时对于水稻的学术观点有“水稻是雌雄同花,意味着水稻长出来之后自己和自己交配了,很难杂交”,还有便是“水稻杂交无优势,长出来的水稻还是一样”,杂交水稻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 尽管如此,湖南的水稻最多,袁隆平依然想试试,于是人工去雄,就是把雄蕊一粒粒去掉,这很难做到。袁隆平常常拿着放大镜在稻田里寻找,忽然有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发现了一株特别高的稻子,穗又粗又大,特别兴奋。但将这个种下第二年发现种出来的高的高,矮的矮,根据性状数了一下,正好符合孟德尔3:1分离定律。后来经过不断观察找到了第二个神奇的种子——雄性不育株,这样就不用人工去雄了,找到稻株,需要不断培养,没有那么多花盆,他便找收破烂的人,以廉价的价格收来培养植株。 后来,为了更好做科研,到三亚南繁进行实验,三亚的好处在于稻子如果在东北只能产一季,在湖南就是两季,如果到三亚可以做三季,育种速度可以提高,他常年待在南方育种,育好了带回湖南,到田里种植,为了能让种子在一路上发芽,育种学者们把种子用一块湿布包起来,贴身包着,用体温催种子发芽,不禁为科研工作者的敬业而感动。 科研与农业是需要长期积累、不断观察的工作,有时候是未知的、迷茫的,就像稻田里找稻子,如果找不到那一颗特殊稻株,科研就难以持续进行,如果错过了特殊的一株,便会失去许多机会,就像寻宝一样。 读完这本书感触挺深,觉得每个人的命运也像种子一样,虽然微小,却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特殊的稳定高产植株如果培育几代便是不小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挽救不少的生命。个体的力量虽小,但是信仰与影响是可以传播的,现在通过互联网,更能起到不小的作用。有时候学习权威思想,却不能过于拘泥于观点中,有想法得自己试试,说不定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你从科学家袁隆平那里学到哪些东西
袁隆平先生是当世十分值得令人敬仰的科学家,在看《鲁豫有约》的时候,我发现他真是好可爱好可爱哦,言谈举止不拘一格,回首过去直率坦诚,面对名利等闲视之,我想他已经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此外,他的业余活动非常丰富,他极其擅长游泳,并且曾经差点进了国家游泳队哦。
他是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他要求所有的弟子都必须下田劳作,否则他概不接收。对于日常的物质生活,他的要求可谓朴素简单,比如他穿的T·shirt,只是10元一件。但他充分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我们看他三代同堂时的生活情景就可以感觉到哦。
咱老百姓有一句话:“仇富不仇袁隆平。”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冒出了许多不仁不义的暴发户,我们体会这句话,更可以深切感受到袁隆平先生的人格魅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袁隆平差点进游泳队(袁隆平游泳的图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学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袁隆平差点进游泳队袁隆平差点进入游泳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据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他袁隆平生前获得过哪些荣誉...书香门第出身的袁隆平《袁隆平的世界》读后感你从科学家袁隆平那里学到哪些东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